显隐互见两相宜

2019-09-16 00:00章桂周
语文教学之友 2019年8期
关键词:留白

摘要:《伶官传序》是传统名篇,题目为“伶官传序”,写的却是庄宗的事。其实,这里的奥秘就在于史书中“互见法”的运用。从“互见法”入手解读文本,不仅能够体会作者剪裁艺术之妙,一面补足一面留白,而且领会文章批判思想之深,揭示盛衰由人的道理。

關键词:《伶官传序》;互见法;补足;留白

在学习《伶官传序》一文时,有学生提出一个疑问,文章为什么没怎么提及伶官,是不是有点文不对题。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后来有几个学生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解答,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觉得大家忽视了《伶官传序》当中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互见法。诚如歌德所说:“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秘密。”(《文学时代》,转见宗白华《常人欣赏文艺的形式》)

“互见法”本指司马迁在《史记》中所创造的一种述史方法,即在一个人物在本传和别人传记中互见,从而使得史实材料更完整、人物性格更丰富。这种方法,宋代苏洵早有发现,他说:“本传晦之,而他传发之,则其与善,不亦隐而彰乎!”(《史论》)清人李笠《史记订补·叙例》云:“史臣叙事,有阙于本传而详于他传者,是曰互见。”近人靳德俊先生则总结为:“一事所系数人,一人有关数事,若为详载,则繁复不堪,详此略彼,详彼略此,则互文相足尚焉。”(《史记释例》)

《伶官传序》原本不是一篇独立的文章,而是欧阳修编写的《新五代史》中《伶官传》的开头部分,而今这个题目是教材编者加的,名曰“序”,实际上构成一篇史论。通过对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失天下的史实叙述,论证了国家盛衰成败在于“人事”的观点,推断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提出了“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教训。文章写的是伶官传,谈的却是庄宗的事,实为匠心独运的“互见法”。

一、补足:极力铺排,谨遵遗命

文章极力铺排庄宗谨遵父命,励精图治的事实,而这些内容不仅在《新五代史·唐本纪》中没有写到,就是其他篇章里也不曾提及。先写晋王李克用临终之时嘱托儿子李存勖的三桩遗愿,并且告诫儿子说:“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让人如闻切齿之声,如见怒目之状,可谓绘声绘色。而在《新五代史·唐本纪》中记载李克用去世的情况,只有一处,“五年正月辛卯,克用卒,年五十三。子存勖立,葬克用于雁门。”至于其后庄宗怎样接受遗命,时刻不忘父命,矢志复仇,在《唐本纪》中也没有记载,而这里却极力铺排,以“矢”为线索,用了一连串的动词,“受”“藏”“遣”“告”“请”“盛”“负”“驱”“纳”等词表现出庄宗对三矢的恭敬态度,描绘了以三矢励志,忠实执行父命的情形,可谓急管繁弦,淋漓尽致。

之所以这样去写,仅是选取庄宗谨遵遗命,终于报仇雪恨,夺得天下的具有传奇色彩的史实,首先当然是为了给“忧劳可以兴国”的论断提供事实根据,为下文展开议论做铺垫。论点需要论据的证明,道理需要事实的支撑,而这里作者正是选取最典型的事例,聚焦到“三矢”的交接上。李存勖在得天下的过程中不忘初心,兢兢业业,自强不息,仅此一例足见“兴也由人,盛亦由人”。

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唐本纪》里面不便去写,也确没有写,而在这里进行互见补足。“晋王三矢”的故事在当时社会上早有流传,但属于传说,未必可信,然而宋初王禹偁在《五代史阙文》中已有记录,我们不能充耳不闻。所以这样的传言放在本纪里面不大妥当,因为不够严谨,而用在《伶官传》里则能补足缺憾。

更重要一点,通过谨遵遗命一事,也写活了庄宗,能够以小见大,充分表现出庄宗的宵旰忧劳、殚精竭虑、励精图治,最终擒燕、灭梁、北却契丹,势如破竹,“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意气风发,踌躇满志。难怪连他的对手梁主朱温都要感叹:“生子当如李亚子!”可以说写足了一代英主的形象,凛然活现。

二、留白:设置悬念,宠幸伶人

《伶官传序》中真正提到伶人的地方很少,只有两句,“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完全没有正面直接写到伶官。《伶官传序》竟然没有伶官,写的都是庄宗之事。更要命的是,文中的结论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下半句“逸豫可以亡身”还没有着落呢,并没有写到什么逸豫的事。文中只有一夫夜呼,士卒离散,最终身死国灭的结局,可谓高山坠石,一落千丈,而其中失天下的具体过程却不甚了了,尤其是省略了庄宗沉溺声色、失去斗志的史实。

其实,《伶官传序》里主角是庄宗,这并不奇怪。伶人,作为戏子在古代根本没有地位,何等轻贱,值得写进史书吗?就算是伶人因为帝王宠信而加官进爵成为伶官,就能够进入史书吗?在正史中写伶官,这在古代二十四史中大概也是绝无仅有的。事实上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作《伶官传》,不过把他们作为“佞幸”一类,视为反面教材,不过是祸国殃民的蠹虫而已。所以《伶官传》说:“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伶官传》不过写了庄宗宠爱的三四个伶官,他们正是祸害庄宗的小角色,而通过这些伶官正好能够表现出庄宗人生的另一面。

作为《伶官传》开头的序文,庄宗宠幸伶人的故事都在后文具体的传里,如果在序里就写,后面就没得写了,再写的话只能重复无味。而在《伶官传序》里面不写,却可以很好地留白,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想看看伶人怎样让庄宗身死国灭的。庄宗“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后文正传写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幸伶人,封许多伶人做官,尤其是让景进、史彦进、郭从谦等优伶掌握实权,从而败政乱国。特别是郭从谦,乘着庄宗众叛亲离之际,起兵作乱。“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驰攻兴教门,与黄甲军相射。”最后,“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至午时,帝崩”,正好呼应了序文里“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的话。这样一虚一实,一明一暗,一传之内也能形成互见。

作为序文,原本不在写史,而在说理,总结历史教训。作者提出盛衰成败由于人事,正面推断“忧劳可以兴国”的道理,启示人们励精图治、自强不息;反面说明“逸豫可以亡身”的论断,警示人们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从“晋王三矢”的事例,叙述庄宗得天下的艰辛,足以说明正面的道理。这样,反面的教训也就呼之欲出,稍稍点出即可,没有必要在这里一一详细叙述。

除了“互见法”、铺排与悬念,《伶官传序》还有抑扬与对比,起笔与落笔,论证与语言等都十分精妙,耐人寻味,可谓尺幅千里。清代沈德潜认为《伶官传序》:“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唐宋八家文读本》第十四卷)诚哉斯言!

作者简介:章桂周(1978—),男,安徽省舒城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教育及语言文学等。

猜你喜欢
留白
写意与留白:《刺客聂隐娘》体现的中国传统美学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留白”艺术管窥
“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土地续期:物权法“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