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药物治疗对脑梗死康复期神经细胞因子分泌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2019-09-16 07:38谭伟熊洁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氧化应激针灸脑梗死

谭伟,熊洁

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 222100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病情发展变化比较快,患者面临较大致残与死亡风险。一般而言,对康复期脑梗死患者开展临床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预后质量。如何完善治疗方法,是临床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因此应在正确选择治疗药物的同时,为患者做好康复期干预,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最大程度降低脑梗死并发症所造成的影响。近年来,临床逐渐将中医治疗技术应用在患者治疗中,取得满意效果。该研究选取2015年5月—2018年8月60例符合研究条件的急性脑梗死康复期患者进行分析,对其临床治疗及干预情况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0例急性脑梗死康复期患者,符合临床诊疗标准[1],根据治疗方法分组,观察组(n=30)男性 20例,女性10 例,年龄 42~77 岁,平均年龄(66.52±3.67)岁;对照组(n=30)男性 19例,女性 11例,年龄 44~78岁,平均年龄(66.42±3.59)岁。该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所有患者均通过相关检查证实病情,纳入标准:①依从性较高者;②其他脏器功能无严重损伤者;③无严重并发症者;④首次脑梗死发病者。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排除标准

①多种原因导致的机体高消耗状态性疾病者,如嗜铬细胞瘤、甲亢等;②多种原因导致中断治疗者;③合并精神类严重疾病者;④合并脏器、组织及全身性感染性疾病者[2]。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病情稳定后,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对症治疗,做好抗凝、脱水、抗感染治疗,服用辛伐他汀胶囊(国药准字H20093178),20 mg/次,1次/d,于晚餐前 30 min服药。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61023537),100 mg/次,1次/d,于清晨餐前30 min服药。给予氯吡格雷片(国药准字H20120035)口服,70 mg/次,1次/d。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疗法,取穴主要包括患侧上肢曲池、肩髃、手三里、合谷等穴位,患侧下肢取穴包括阳陵泉、丰隆、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太溪、梁秋等,平补平泻方法针刺,得气后留针,时间控制在20 min左右,每隔5 min捻转1次,上述针灸治疗每周2次。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结束后对临床治疗情况做出判断。

1.4 评价指标

①神经细胞因子分泌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损伤因子含量,其中神经营养因子包括 IGF-1、BDNF、NGF,神经损伤因子包括NSE、GFAP、S-100β、UCH-L1,做好记录与统计工作。

②氧化应激状态: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氧化应激指标,包括 SOD、MDA、LHP、AOPPSs、GSH-Px,做好详细记录与分析。

1.5 统计方法

选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营养因子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神经营养因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t检验结果证实,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营养因子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营养因子对比(±s)

注:与该组治疗前相比,*P<0.05

?

2.2 神经损伤因子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损伤因子 (NSE、GFAP、S-100β、UCH-L1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损伤因子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损伤因子对比(±s)

组别 N S E(μ g/L) G F A P(p g/L) S-1 0 0 β(μ g/L)U C H-L 1(μ g/L)观察组(n=3 0)对照组(n=3 0)t值P值1 2.1 3±2.9 8 2 0.5 6±4.3 2 1 0.8 2 4 0.0 0 0 2 2.2 2±3.9 7 3 0.5 9±4.4 8 1 8.9 3 7 0.0 0 0 1.8 2±0.7 1 3.2 5±0.9 6 8.2 3 6 0.0 0 0 0.1 4±0.0 2 0.8 9±0.5 2 5.9 3 1 0.0 0 0

2.3 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氧化应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观察组SOD指标更高,GSH-Px、MDA、LHP、AOPPSs水平更低, 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氧化应激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氧化应激指标比较(±s)

组别S O D(U/L)G S H-P x(n g/L)M D A(μ m o l/L)L H P(μ m o l/L) A O P P S s(μ m o l/L)观察组(n=3 0)对照组(n=3 0)t值P值1 7 4.5 2±2 0.3 6 1 3 9.5 2±1 7.2 5 1 9.6 3 8 0.0 0 0 5 6.6 3±3.8 9 6 3.6 9±4.2 7 1 2.5 1 3 0.0 0 0 3.0 8±0.7 5 5.3 2±1.8 2 1 0.3 8 4 0.0 0 0 2 1 4.2 5±1 2.9 3 3 8 7.1 4±1 8.2 7 6 1.5 2 7 0.0 0 0 2.1 5±0.3 1 3.8 9±0.9 2 8.9 1 2 0.0 0 0

3 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诊疗工作中常见疾病,患者发病机制复杂,可出现大脑缺血性坏死,损伤患者脑组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3.1 神经营养因子

实际上,神经细胞之所以能够正常运行,有赖于神经营养因子的支持。一旦神经元发生严重损伤后,可显著降低神经营养因子分泌量,因此无法有效对抗缺血、缺氧对患者所带来的影响。该次调查研究将针灸引入脑梗死患者治疗中,以血清学指标改善情况为评价指标,对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说明。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针灸方法进行辅助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血清中神经营养因子指标 IGF-1、BDNF、NGF含量分别为 (115.64±13.97)μg/L、(4.86±1.57)ng/mL、(146.56±16.78)pg/mL,出现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中医针灸疗法可对神经细胞功能进行滋养,从而改善脑供血不足现象,减低大脑功能区损伤程度。也就是说,透过针刺疗法,刺进营养因子分泌,降低神经损伤因子释放,进而发挥修复神经损伤的作用[3-4]。

3.2 神经损伤因子

脑梗死后可导致患者出现神经损伤,核心原因在于梗死区域缺血、缺氧,进而造成神经元凋亡、坏死,由其所支配区域也会出现功能性障碍。该研究结果显示,联合针灸治疗后,患者神经损伤因子(NSE、GFAP、S-100β、UCH-L1)明显降低。 其中,针刺组患者治疗后NSE(12.13±2.98)μg/L、GFAP(22.22±3.97)pg/L、S-100β(1.82±0.71)μg/L、UCH-L(0.14±0.02)μg/L含量均明显降低。文献[5]报道结果显示,通过中医针灸治疗后,患者NSE、GFAP分别为 (1.18±0.16)μg/L、(21.63±2.74)pg/L,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证实中医针灸疗法能够降低神经损伤因子的结论。

3.3 氧化应激指标分析

有文献[6-7]报道认为,氧化应激反应持续进展,是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原因,氧化应激反应也参与到神经元缺血性损伤中,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氧化应激指标(SOD、MDA、LHP、AOPPSs)均显著改善,进一步说明中医针灸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也就是说,采用针刺疗法,可增强抗氧化能力,提高保护效果。戴筱杰[8]研究发现,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脑梗死康复期患者中医针灸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细胞因子,同时降低SOD、MDA水平,在改善氧化应激反应中发挥重要疗效,该次调查结果与上述报道内容基本相同。

3.4 中医针灸疗法作用分析

中医针灸疗法传承中医学精髓,是目前脑梗死患者康复期常见的中医辅助措施,通过针刺受损上肢及下肢相关穴位,进一步对气血运行进行调理,改善经络不畅现象。与此同时,通过针灸方法对患侧肢体的目标穴位进行针刺,能够有效调理气血,改善经络不通现象,降低脑血管紧张程度,从而进一步改善脑供血不足。郑卫莉等人[9]对患者开展针灸治疗,辅助脑反射治疗仪,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康复期神经营养状况良好,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降低。通过总结上述文献研究结果,结合该研究所得结论认为,针灸在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结果认定针灸疗法符合患者实际需要,同时能够显著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与此同时,中医针灸联合药物疗法,可显著增加血清中神经营养因子含量,并在此基础上降低神经损伤因子含量。在此基础上,联合疗法可有效改善氧化应激指标,进一步说明联合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药物疗法,可显著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为脑梗死患者提供更加良好的预后条件,避免发生全身氧化应激反应,稳定患者病情。

猜你喜欢
氧化应激针灸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戊己散对腹腔注射甲氨蝶呤大鼠氧化应激及免疫状态的影响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植物化学物质通过Nrf2及其相关蛋白防护/修复氧化应激损伤研究进展
乙肝病毒S蛋白对人精子氧化应激的影响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