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电刺激配合系统化康复治疗对肩手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2019-09-14 03:46戴文娟邵银进康良鸣黎玉婷黄中惠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肩手活动度上肢

戴文娟,邵银进,康良鸣,黎玉婷,郭 峰,黄中惠

(赣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西 赣州 341000)

肩手综合征(shoulder hand syndrome,SHS)是偏瘫后突然出现的手肿胀疼痛的继发性并发症,据统计,其发生率约占偏瘫患者的12.5%~27%,严重的疼痛将影响患者全面康复,如果不给予治疗,将导致永久性手及手指的畸形,影响手的功能[1]。肩手综合征分为三期[2],Ⅰ期出现肩痛、活动受限,同侧手腕、手指肿痛,出现发红、皮温上升,手指多呈伸直位,屈曲时受限,被动屈曲可引起剧痛,此期可持续3~6个月,治疗应尽早进行,力争避免进入Ⅱ期、Ⅲ期[2],功能性电刺激(FES)是利用一定强度的低频脉冲电流,通过预先设定的刺激程序来刺激肌肉,诱发肌肉运动或模拟正常的自主运动,以达到改善或恢复被刺激肌肉或肌群功能的目的[3]。我院自2013年2月以来对47例脑卒中后伴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患者采取功能性电刺激配合系统化康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住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47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4],并通过CT或MRI明确诊断,并证实为初次发病,无严重认知功能障碍(MMSE>17分),患者的临床表现均符合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5],并排除其疼痛是由颈椎病、心肌梗死、丘脑病变等引起,均为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本组患者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33~82岁,平均54.3岁;脑出血16例,脑梗死31例。

1.2治疗方法患者均存在肩手综合征,除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治疗、针灸等常规康复治疗外,我们还给予功能性电刺激和针对肩手综合征的系统化康复治疗,方法如下。

1.2.1功能性电刺激本组47例患者全部佩戴上肢FES设备接受治疗,选用国产德长生物反馈治疗仪500,电极片大小3 cm×3 cm,第一刺激器置于桡侧腕伸肌的运动点上,功能性电刺激的刺激阈值为患者可忍受的最大值[6],刺激强度为引起腕背伸、拇指外展,第二刺激器置于前臂桡侧肌群和尺侧肌群,刺激强度为引起腕屈及指屈动作(抓握),两个刺激器配对后依次输出,间隔时间为2 000~3 000 ms,以保证患者能够充分完成腕背伸、指伸和腕屈、指屈两组动作。

1.2.2系统化康复治疗入选的患者均告知患者及家属我们针对肩手综合征采取的系统化康复治疗方案及目的,以取得配合,保证治疗的延续性。①正确的体位摆放:坐位时上肢抬高置于前面的桌板上,为了保证抬高和舒适性,可在臂下垫一枕头,避免肩胛带后缩下沉,腕关节避免被迫屈曲位,可使用腕夹板、石膏绷带等将腕关节处于适度背曲位,患者全天佩戴夹板,只有在检查皮肤、清洁及治疗时才取下,持续应用夹板直到水肿和疼痛消失,手的颜色恢复正常。②正确的被动活动,避免超出生理范围的腕背伸,动作轻柔,不应当引起疼痛,治疗师在患者腕屈曲时不能再屈手指,避免任何程度的暴力,以免引起炎症的发生。③降温:冰疗,1/3水与2/3冰,治疗师将患者手浸入冰水中3次,每次有短暂的间隔,每日两次。④加压:压迫性向心性缠绕、空气压力波治疗,每日两次。⑤主动运动:治疗中只要可能,尽量让患者做主动运动,通过肌肉泵作用减轻水肿,仰卧位时可练习Bobath握手双上肢上举动作,坐位下在确保肩胛骨正确位置后练习抓握、松开的动作。

1.3观察指标

1.3.1目测类比量表法(VAS)评定疼痛强度,采用10 cm长的直线,按毫米画出10格,两端分别表示“无痛”(0)和“极痛”(10),被测者根据其感受程度,画出与其疼痛强度相符合的某点,从“无痛”至记号之间的距离即为痛觉分数,一般重复两次,取两次平均值。

1.3.2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评定肩肱关节屈曲被动活动度、腕关节背伸被动活动度、掌指关节(MP)屈曲被动活动度。

1.3.3偏瘫上肢功能评分(MFS)由4项组成分别是:上肢粗大运动(A)、把握(G)、圆木柱插板(P)、钉子、垫圈插板(PP),MFS是将测试的四项得分以公式计算得出:MFS=(A×0.5+G+P×0.5+PP×0.1)×100/16,最高得分为100分。

1.3.4肩手综合征疗效评定标准[5]显效:关节水肿、疼痛消失,活动功能无明显受限,手部肌肉无萎缩;有效:关节水肿基本消失,疼痛基本缓解,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手部小肌肉萎缩不明显;无效:患者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明显受限,肌肉萎缩逐渐加重。

2 结 果

本研究中47例患者通过8周的FES配合系统化康复治疗,肩手综合征的症状都较前有显著改善,其中显效29例(61.7%),有效18例(38.3%),无效0例,肩、腕、手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偏瘫上肢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上肢疼痛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见表1。

表1 47例肩手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效果比较

3 讨 论

肩手综合征(shoulder hand syndrome,SHS),又称Sudeck综合征、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等,是脑卒中的合并症之一,关于SHS的发病机制支持的推测一种是突然的机械性的原因引起原发性的水肿,另一种是组织或神经损伤发炎引起继发性水肿,这种水肿是因为肌肉泵不能充分消散炎症引起的,水肿、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的恶性循环,随后累及交感神经系统[1]。SHS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肩痛,肩关节活动障碍,腕或手疼痛、肿胀,皮肤改变等,其疼痛可在损伤或疾病后数天至数周出现,持续数周[6]。如不进行积极、正确治疗,严重者可出现手部肌肉和关节的挛缩,最终导致废用手的发生[7]。临床观察发现许多医院和康复中心对患者偏瘫手肿胀、疼痛引起的重视不够,甚至将疼痛的原因归咎于患者“心理因素”,以致于影响医务人员对SHS的重视和治疗,在我院康复医学科接诊手部肿胀和疼痛的患者后,立即明确诊断,确诊肩手综合征后整个治疗小组都会参与预防和治疗,并取得患者和家属的合作。Theilig研究发现2周的肌电诱发功能性电刺激(electromyography-functional electricalstimulation,EMG-FES)可以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缓解患侧手的痉挛[8]。本研究采用德长生物反馈治疗仪500两个刺激器配对后,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刺激多组肌肉,完成手指抓握、腕背伸、手指伸展动作,促进手功能恢复和重建,也通过肌肉泵的作用促进炎症的消散。

综上所述,针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采用功能性电刺激配合系统化康复治疗,尤其在早期开展能取得显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关节僵硬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肩手活动度上肢
基于TCA循环关键酶测定研究督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疗效及机制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实施康复护理的价值评定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三联护理在脑卒中中年患者肩手综合征预防中的应用研究
中风后肩手综合症的康复研究进展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吻合血管的上肢穿支皮瓣修复手足皮肤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