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川崎病单中心临床分析*

2019-09-14 03:46:00黄小凤林荣金蔡韶滨黄建梅白海涛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岁组婴儿期同年龄组

黄小凤,林荣金,蔡韶滨,黄建梅,白海涛

(1.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2.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福建 厦门 361000)

目前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的年龄分段及报道结论不尽一致[1-3],本资料根据小儿年龄分期,将川崎病患儿分为≤1岁组、1~3岁组和>3岁组,比较3组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旨在提高对不同年龄段川崎病的认识,有助其早期诊断。

1 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病例来源我院儿科2012年12月到2018年6月收集到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及资料完整的病例250例。按年龄分为≤1岁组72例、1~3岁组120例和>3岁组58例。所有病例均在病程5~10 d未使用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前完成实验室指标检测(进行多次检测,则取最低或最高值):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电解质(血钠)、白细胞总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随访发病后6个月的心脏彩超结果。

1.2诊断标准

1.2.1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标准[4]发热≥5 d,并具有以下主要临床表现5项中4项或以上:①双侧眼球结膜充血;②口唇和口腔改变(口唇红,杨梅舌,弥漫口腔及咽部黏膜充血);③多形性皮疹;④四肢末端改变(急性期手足硬性水肿,掌趾及指趾端红斑,恢复期甲床皮肤移行处膜样脱皮);⑤颈部淋巴结肿大。如具备除发热≥5 d以外3项主要临床表现并证实有冠状动脉瘤或冠状动脉扩张者,也可诊断为典型KD。

1.2.2不完全型川崎病的诊断标准[4]即除发热5 d或以上外,应具有至少2项川崎病主要临床表现,并具备炎症反应指标明显升高,在除外其他疾病时,可诊断为不完全型川崎病。

1.2.3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损害(CAL)诊断标准[5]①超声心动图(UCG)示冠脉内膜回声增强;②冠脉扩张:~3岁≥2.5 mm,~9岁≥3.0 mm,~14岁≥3.5 mm;③冠脉瘤(CAA):不同形状的冠脉扩张,冠脉内径为 4~7 mm;④巨大冠脉瘤(GCAA):冠脉内径≥8 mm。

1.3排除标准①相应的辅助检查不完整者;②存在心血管及风湿等疾病史;③急性期使用过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或激素的病例;④不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的病例。

2 结 果

2.1不同年龄组川崎病临床表现比较250例KD患儿均有发热。3组之间口唇充血皲裂、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杨梅舌和卡巴红斑有显著差异。肛周脱皮、指趾脱皮、手足红肿和皮疹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组KD临床表现比较

注:3组之间比较,*P<0.05。3组之间的两两比较采用χ2分割法,α'取0.012 5。

>3岁组与1~3岁组比较,▲P<0.012 5;分别与≤1岁组比较,#P<0.012 5。

2.2不同年龄组川崎病实验室指标比较3组间Hb、PLT、CD4+、CD8+和CD4+/CD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SR、CRP、血钠、WBC和CD3+水平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组KD实验室指标比较

注:3组之间比较差异,*P<0.05。>3岁组与1~3岁组比较,▲P<0.05;分别与≤1岁组比较,#P<0.05。

2.3不同年龄组iKD和CAL比较CAL和iKD的发生率在3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岁组发生率明显增高,>3岁组明显降低(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组iKD和CAL比较

注:3组之间比较,*P<0.05。3组之间的两两比较采用

χ2分割法,α'取0.012 5。>3岁组与1~3岁组比较,

▲P<0.012 5;分别与≤1岁组比较,#P<0.012 5。

3 讨 论

KD是以临床表现为主的排他性疾病,目前无特异性的诊断标准,可因不同地区、季节、国家、种族等存在一定差异。

3.1不同年龄组川崎病临床症状存在差异本资料分析显示所有KD病例都有发热,3组在皮疹、手足红肿、指趾脱皮和肛周脱皮无明显差异。但KD≤1岁组淋巴结肿大、杨梅舌和结膜充血发生率明显低于1~3岁组和>3岁组,口唇充血皲裂发生率明显低于>3岁组,提示婴儿川崎病的临床表现相对不典型[1]。卡巴红斑KD≤1岁组的发生率31.94%明显高于1~3岁组12.50%和>3岁组6.90%,与国外研究基本相符[6],有助于婴儿期川崎病的早期诊断。1~3岁组与>3岁组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明显降低,提示>3岁组KD的临床表现最典型。

3.2不同年龄组川崎病实验室指标存在差异本组资料对3组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提示ESR、CRP、血钠、WBC和CD3+水平无明显差异,而Hb、PLT、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前川崎病急性期Hb降低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可能是川崎病骨髓产生红细胞的功能受到抑制,从而导致贫血[7]。本资料研究显示KD≤1岁组Hb水平为(102.75±12.25) g·L-1明显低于1~3岁组(109.84±11.00) g·L-1和>3岁组(113.50±10.90) g·L-1,提示KD患儿年龄段越小Hb水平显著降低,与国内外学者研究结论相符[8-9]。

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发现川崎病急性期PLT显著增高。目前一致认为KD血小板数量增多且功能增强,是促血小板生成素及一些细胞因子如IL-6、IL-1β共同作用的结果[10]。本资料显示≤1岁组PLT显著高于1~3岁组和>3岁组,考虑相关的因素有:①与≤1岁组川崎病不典型发生率高,导致确诊时间延长有关。②采集PLT的时间点不一致,可能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偏倚。

国内外学者[11-13]研究发现急性期KD外周血T细胞亚群失调,CD4+增加,CD8+减少,CD4+/CD8+增加,提示T细胞亚群失调在KD免疫系统激活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导致血管免疫炎症的始动环节和关键步骤。本资料显示CD4+、CD8+、CD4+/ CD8+在3组KD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提示年龄段越小CD4+、CD4+/ CD8+越高,CD8+越低。考虑的原因为入选病例中≤1岁组冠状动脉损害和iKD发生率较1~3岁组和>3岁组高(见表3),疾病炎症严重程度较高有关。

3.3KD不同年龄组iKD和CAL比较存在差异各研究报道不同年龄段iKD 的发生率随年龄减少而升高基本一致。Genizi 等[14]报道iKD 在低年龄儿童iKD 的发生率更高。付培培等[1]报道<1岁患儿iKD的发生率最高(30.2%)。本资料也显示iKD<1岁组的发生率最高为43.06%,其次1~3岁组为25.00%,再次>3岁组为17.24%,且3组存在明显差异,提示年龄段越小iKD的发生率越高,特别是婴儿期。

关于川崎病 CAL 与患病年龄情况的研究,Pucci A等[15]提出3岁以下是 CAL的高危因素,且不同年龄的患病率差异明显。王良军等[16]对于KD<1岁组和≥1,≤ 3岁组CAL的严重程度进行研究,发现年龄与CAL严重程度呈现低度关联,说明年龄越小川崎病CAL严重程度越重,且发生率高,推测可能与年龄小的患儿冠状动脉较易受损有关。本研究CAL组:≤1岁患儿占36.11%,1~3岁患儿占18.33%,>3岁患儿占15.52%,也提示年龄越小CAL的发生率越高,特别是婴儿期。婴儿期iKD发生率最高,超声心动图发现CAL往往是作为婴儿期iKD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川崎病CAL急性期在3 d内出现,多见于2~4 周,2个月内基本已发生[16],因此在疾病早期反复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提高CAL 的检出率,防止婴儿期iKD漏诊。

综上所述,川崎病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合并冠状动脉损伤方面,具有年龄差异,关注其差异有助于婴儿期川崎病早期诊断。

猜你喜欢
岁组婴儿期同年龄组
老年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D.二聚体临界值的研究
在骑行中成长
Second-hand screen time
不同年龄组人群接受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途径的分析
高龄孕妇孕早期心律失常及转归分析*
人工智能尚处于“婴儿期”
环球时报(2017-06-27)2017-06-27 19:42:54
微刺激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不同年龄组中的临床结局分析
中外医疗(2016年15期)2016-12-01 04:25:37
降主动脉-升主动脉吻合术矫治婴儿期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15例
胱抑素C在不同年龄组人群的差异性研究
赛前减量与不同年龄组游泳选手的关系
游泳(2010年5期)2010-12-08 0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