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震 马亚琴
摘 要: 造就时代新人,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战略的现实要求。现实提出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战略任务与理念标准,并为新历史时期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谋篇布局、规划航向。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尚存有一些问题,我们要在革新教育理念、更新教育内容、建强教师队伍上下功夫,切实将大学生培养成为信念坚定、视野广阔、情怀至深、本领扎实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 时代新人 理想信念教育 现实困境 提升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要论述表明新时代造就新人才,新人才开创新时代,党和国家基于历史大势、时代潮流、现实境遇做出了育新人的战略选择。此外,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历史站位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1]信念坚定是时代新人的核心要求,只有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树立起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行同进的理想信念,才能引领青年发展,使其主动肩负时代职责,顺利成长为合格的时代新人。
一、时代新人视域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既承继了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又体现了新的历史时期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时代新人作为青年在新时代的应然性价值形象,符合了时代发展的现实境遇,契合了社会生活的实践诉求,满足了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求。因此,引导大学生成为政治清醒、信念坚定的时代新人已然成为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要义。
1.时代新人的提出。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的全面发展总是与社会全面进步同向同行、互为支撑。培育时代新人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既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提供了人才支撑,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托。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随后,全国宣传思想工作大会提到:“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2]这是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新表述、新提法,也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期待。育新人理念依托于党的优良传统,创生于新时代的现实境遇,融汇于实现中国梦的鲜活实践。“从培养青年成为中国革命的先锋队到培养四有新人,从培养四个新一代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的革命实践中描绘出了青年群体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的应然性价值形象”[3]。其中,时代新人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鲜明展现。
2.时代新人的基本内涵。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各个时期有着不同的育人要求。无论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培养,还是造就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本质意涵是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时代新人”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时代具体化的表述,是社会实践主体在新时代应然的生命样态,既反映了主体具备的综合素质又表征着主体展现的精神状态。对于“时代新人”内涵的把握,一方面,从素质要求的维度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4]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以及提到培养为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之才要在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知识见识、品德修养、奋斗精神、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从中可以体悟到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另一方面,从精神状态维度分析,“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6]“广大青年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上下求索、开拓进取”[7]。这些都明确了新时代人才应该展现的精神风貌、精神气象。
3.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机耦合。“中国梦”是实现个人梦的前提和基础。不仅是人民的共同期盼,更是新时代大学生的共同追求。只有将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紧密相连,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才能助力实现“中国梦”。同时“中国梦”为当代大学生确立人生奋斗方向提供了时代坐标,明确了当代大学生肩负的使命与职责,为每个人创造出人生出彩与梦想成真的机会。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互融合。社会主义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造就人才。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身最鲜明的印记,把培育时代新人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价值旨归。这就要求高校以立德树人为立身之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抓手,为学生的一生成长埋下真善美的种子。理想信念教育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诉求内在契合。大学生思想上渐趋成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对于引领大学生成为合格的时代新人至关重要。
二、一些学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有的问题
培养时代新人要把握时代发展的大势、历史发展的趋势、国家繁荣发展的态势,积极审视和主动发力破解理想信念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切实发挥其铸魂育人的作用。
1.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观念受教师本位和知识本位制约。
一是受教师本位观念的影响,“教”与“学”受到制约。因理想信念教育的特殊性,决定其是一种师生互动式的教学形态。老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深度熟悉学生的接受心理及关注的现实问题,与学生有思想对话与情感互动,才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理论探索与思维碰撞的魅力,促使学生在和谐互动中自觉生成科学信仰。但是,在具体教育过程中依然有“填鸭式”“满堂灌”的教育境况,老师进行单向宣讲,学生被动地接受,理想信念教育不易实现入脑入心、见行见效的目标。二是受知识本位观念制约,造成知识教育与价值教育二元分立。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既提供了理论的指引又提供了信仰的支撑。理想信念教育不仅承担着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责任,还肩负着培养时代新人理想信念的光荣使命。教师过多专注理论知识宣讲,未能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以至忽视更深层次的价值观形塑,影响了教育效果。
2.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与学生实际和实践教学相疏离。
在时代新人视域下,要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大势、深刻认识国家繁荣发展的态势、充分发挥高校立德树人的优势。以新时代的理论成果指导教育实践,以新时代的实践成就丰富教育内容,为教育活动提供思想指引和现实支撑。然而,一些学校仍面临以下问题:一是专业理论与学生实际未能很好地融通。理想信念教育既蕴含着对真理知识和崇高信仰的追求,又体现着对个体生活期许和利益诉求的关切。新时代大学生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朝气蓬勃、好学上进,同时受多元文化影响和各种社会思潮冲击,需要在思想方面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对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学习期待关注度不够,对现实社会的热点问题审视力不强,未能切实解答学生遇到的实践难题。二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未能实现有机衔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到的东西,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8]实践教学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成果的关键步骤,只有实现两者的融合创新和优势互补,才能活化理论。通过切身体验和实际感受,学生可以深切感悟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真切体悟到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教育的实效性。然而,一些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教学,学生缺乏实践体察的机会和践行理想的场域。
3.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话语有待向通俗话语和生活话语转化。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9]。这既对理论的真理性提出了要求,又为掌握理论的教育者指明了方向,即教育者只有贴近教育对象、遵循教育规律,才能将理论化的知识形态转化为学生的思维方式。因此,理想信念教育要贴近学生、遵循学生的接受规律,凝练出学生易于理解的通俗话语,打造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活话语。当前教育过程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有:一是教育话语过于专业化。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因学科属性决定话语表达具有理论抽象性,部分老师由于自身学术基础和专业素质有限,没有熟练掌握教育内容,更没有达到思想通透、理论会通的境界,未能将抽象理论情理交融又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另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辐射到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他们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接受水平有差别,有待教师将抽象的理论通俗化地表述和形象化地表达出来。二是教育话语过于学术化。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理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状况和时代境遇,教育话语表达应该着眼于新时代的鲜活实践,与广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现内在贯通。然而,一些老师拘泥于文本概念、学术话语,对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境遇了解不深刻,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话语习惯把握不到位,使理论脱离大学生的生活样态和生命形态,没能将学术话语转化为朴实亲切的生活话语。
三、时代新人视域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提升路径
时代新人视域下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立足时代要求和大学生的成长需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价值塑造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着力打造契合学生实际的教育内容,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切实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政治清醒、视野广阔、情怀至深、本领扎实的时代新人。
1.革新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价值塑造为导向。
一方面,由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取代教师本位的教育理念。理念特色在于既利用好教师的主导优势,又激发学生的主体功能,形成价值指引和人格塑造的育人效应,引导学生由受众状态向自主状态跃迁。教师侧重于教育活动设计、组织和实施,围绕学科经典命题、学界前沿问题与大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设置教学论题。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实际操作者,在厘清思路与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动手整理文献资料、梳理理论生长的背景和理论发展的脉络,以此领略理论的厚重感。在论题的比较和分析中,学生拓宽分析和理解的视角,以此感受理论的张力与活力。另一方面,由以价值塑造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取代知识本位的教育理念。价值引导的基础是知识传授,帮助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其知识结构更具理论逻辑性、历史延展性和现实涵容性。寓价值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坚持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高度统一,让学生“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10]。此外,在增加大学生理论知识增量的同时把握好价值塑造的关键变量,教师既要阐释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指导意义,又要阐释出对个人幸福的现实价值,促使他们将个体理想与整体追求相融合,将个人期待与人民期盼相融汇。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理论内化的同时形成和确立信仰,进而外化到生活实践之中。
2.更新教育内容,契合学生实际,结合实践教学。
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要契合学生实际。毛泽东曾指出:“共產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11]理想信念教育的对象是在资本逻辑、消费文化、娱乐精神复杂交织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需要深入细致地研究不同专业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及时准确地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成长需求。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所读所闻、所思所惑精心构思和巧妙编排教育内容,运用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的期待。另一方面,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要结合实践教学。理想信念教育既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又需要丰富学生的实践阅历,使其切身体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获得的丰硕成果,促进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接受和心理认可,最终促成对学生的思想指引与思维形塑。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反映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社会各个方面成就的展览活动,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三下乡”“爱心支教”“寻找红色印记”等社会服务活动,增进学生对党的革命和改革发展历程的了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世情、国情、民情。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青年马克思》《黄大年》等纪录片和电影、听取学界专家学者的专题报告,还可以组织学生深入人民生产劳动实践进行社会调查,以此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进而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转化为报国之行,最终成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之才。
3.建强教师队伍,提高理论素养,提升教学技能。
一是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教师只有以德立身、率先垂范,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懂、弄通、做实,坚持不懈地用切身实践和体会感染学生、激励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行同进。因此,要坚持夯实理论基础与开展科学研究同步推进。教师要想以彻底的思想逻辑说服学生,以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導学生,必须博学精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最新成果,潜心践悟其中的理论精髓和思维进路,达到洞明真理和哲思人生的境界。教师不仅要善于讲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教师要在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接受习惯上做出学理探究,在学生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上做出理论回应,在说清和讲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和实践成果上狠下功夫,在辨析各类错误思潮和澄清学生思想迷雾上狠抓不放。二是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一方面,要提高教育话语表达能力。教师要在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上,融合新时代的鲜活实践,结合各专业学生的特点、契合学生的主体诉求,将学术话语与生活话语有效融通和创造性凝练,建立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话语体系。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能力。教师要坚持创新求变,转变教育观念,主动学习和应用新媒体技术,探究和掌握新媒体规律,找准新媒体技术和传统教育优势的对接点,根据每位学生具体学习境况精准施教,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交互分享、共同协作的学习场域,全面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交互性和创新性,达到理想信念教育润物无声、引人入胜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8-22.
[3]王宝鑫,段妍.论培养“时代新人”的精神实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1):56-59.
[5]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9-11.
[6]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05-04.
[7][10]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4.
[8]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
[1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36.
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吉林省高校党员干部理想信念观实证研究”(项目批准号:2016B14)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