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然
摘 要: 对于初中生来说,语文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通往人类心灵的人文科学。阅读理解在语文学科中更是占据最主要的地位。在初中阶段积极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挖掘学生的内在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目前初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旨在阐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状况,提出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思考。
关键词: 初中教学 阅读教学 教学思考
教育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发挥教师能动性专注阅读理解兴趣培养的方法研究,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团结协作,是促进阅读理解教学的最佳方法。应通过反思和参悟语文教学课题,探索出自成一派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实践操作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1. 探究初中阅读教学方法论的重要意义
语文作为现行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是学生教育成果的重要衡量指标。有效的初中阅读教学方法论将给予语文学科成绩提高强有力的支撑,同时能够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互通有无的师生合作,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成就。与此同时,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能够唤醒初中生对生活、道德、文化、历史乃至社会层面问题的思考,形成自我意识认知,促进学生勇于表达自我观点,培养擅长交流沟通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潜在创新思维并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情感的世界搭建。
2.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面临的问题
2.1静态教学弊端频现
一些教师将阅读拘泥于一种理论分析的形式框架,更注重训练学生配合完成应试教育的书面阅读答题技巧。以为“阅读而阅读”而非“从阅读去领悟”的角度,固化学生的一些主观外放思维,使阅读变得有“标准答案”和“客观唯一的中心思想”。因为没有行之有效的创新的、正确的、积极的教育方法,一些教师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学生提不起阅读兴趣。阅读难以跳脱出科学类学科的思维禁锢,变成一个套牌公式,丧失本身的魅力。缺乏阅读兴趣的学生对文学的概念都来自字面上泛泛的阅读,并没有真正理解文章内涵。
2.2成绩与兴趣的博弈
初中阶段,教师要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已经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行为习惯,当然包括个人不同的兴趣爱好。如在现实教学中,一个对生物自然书籍文献痴迷渴求的学生却可能对国学和历史的阅读兴趣寥寥,相对应的知识储备少之又少,越是知识缺乏,越是不感兴趣,将其他类型阅读内容排斥在外。教师在学生兴趣与成绩的天平两端难以寻求一个生态平衡因材施教是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问题之一。
2.3阅读基础储备匮乏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阅读基础,也是阻碍学生理解内容,产生阅读兴趣的主要障碍。学生在不了解时代浪潮、作者生平、历史车轮印记等创作背景的必要组成条件下阅读通篇著作时,或者在不了解创作内容整体的框架搭建,难以获取人物的简单白描阅读某个节选片段时,是难以从阅读本身体会到阅读过程中探究的快乐及参透文章内涵后带来的成就感,难以从简单的阅读本身获取隐藏在文章背后的更多方面知识。学习本身即对未知领域的探究和摸索,如果缺乏阅读的前期准备,使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就不要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4阅读多样性的忽视
无论是教师在课外阅读书籍的推荐引导,还是应试教育的试题的侧重方向,都存在对阅读的多样性忽视。阅读内容应该是多样的,从传统精致的古汉语文学到主流犀利的现当代文学,以及五彩斑斓的外国文学,除了涵盖文学著作的本身外,还有很多实用文学、科学理论等阅读方向被排挤在主流阅读习惯之外。容易造成学生对阅读后的第一感受变成陷入“分析人物情感”“概括中心思想”的思维漩涡中,使语文阅读教学变成与其他学科脱节的独立人文学科。
2.5缺乏阅读沟通
阅读理解本身是一个相对主观的命题。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前期自主理解,使学生丧失主观观点表达。学生在阅读后产生的主观理解,即使是有所偏差背离的,也是难能可贵的。通常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对主观“错误”的正误有着更“客观”的评价评论,直接交付“正确答案”,扼杀学生的创新思考,导致学生养成依赖答题方法论的学习习惯。
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策略
3.1更迭语文教学理念
首先要制定一个完善的教学目标,以独立文章为一个独立的教学计划,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动性调动起来,在教学目标里明确此次教学计划的预期成果。
3.2做充分的备课准备
教学前,教师首先要完成教学知识储备。除了对文章的熟悉度提升之外,還要涵盖文章背景的相关知识查询,在脱离技巧的情况下,自行理解和分析文章的内涵内容,形成主观思考的可以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话术。其次,要提前让学生对阅读文章进行初步的阅读预习,以便学生在课堂交流的有限时间内,清晰明确主观理解,完成整个教学过程的精神语言互动,避免学生缺失主观思考的时间,被动接受教师的理解内容的灌输。最后,总结归纳各方观点,在学生的阅读基础知识有所漏洞的时候,以备课的相关背景知识为学生认知查缺补漏。
3.3创新教学培养阅读兴趣
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设计出创新的教学内容输出方法。切勿从干瘪的文本文字里面逐字逐句地摘录分析,陷入文字解体游戏之中。教学方法创新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在教学鲁迅的《故乡》这篇课文时,教师完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章小品的轻微撰写改编,通过话剧小品的形式演出,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并且通过前后情感台词的演绎得出造成闰土童年到成年变化的原因。
3.4对话教学因材施教
对话教学是教师需要在平等、民主、开放、合作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推进学习的教育模式。阅读本身是具有情感的。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不存在知识授予者与知识接收者的主动与被动关系。这样平等关系的搭建更容易让学生畅所欲言,创造性地形成认知。要想学生自主地将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培养、文化精髓不遗余力地剖析出来,只有在开放创新的阅读教学氛围中才能实现。同样,教师需要聆听学生的声音。部分学生对阅读的敏感度相对较高,能从阅读过程中领悟到更多的质点;部分学生理解力相对较弱,但是逻辑思维较强。在日常阅读中,不同的学生会产生差异,教师应敏锐抓住学生的不同点,提出合理的阅读建议,并且引导学生之间进行阅读交流,使不同类型的学生相互交融,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和兴趣爱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5布置笔记有的放矢
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涉及的阅读范围比较广,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复杂多样,可能涵盖多个学科的知识。在语文教师阅读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的笔记记录。笔记记录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要点:一是记录优美独特的词句、便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同时可以帮助学生为日后写作提供素材储备。二是生僻难记的考点、有助于学生反复记忆温习必要时进行应用。三是记录阅读感受,引导学生首先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记录下来,成为学生自我表达的一个渠道,同时学生也可以记录同学及老师的不同观点,温故知新。
3.6阅读内容的拓展延伸
在完成一篇文章的阅读理解教学之后,除了将与文章有关的知识纳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内容之外,为拓宽学生的文学审美视野,推荐学生阅读延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推荐阅读作者身世背景生平传记,便于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内核和私人品德,从而把握作者的个人行文风格,在遇到相同作者的阅读学习时,更容易把握主旨。可以推荐阅读相同作者的不同时期作品,便于理清历史时代脉络,分析时代精神的进化与倒退。可以推荐阅读同一时代背景下的不同风格作品,便于学生了解时代背景,深入了解文章当下时代的主流文学文化。
4.结语
阅读理解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在基础教育中占据重要位置。教师应直面目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创新有效的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教育质量。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差异,指导学生的阅读活动,使学生自行发现阅读乐趣。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学生的文化底蕴,加强学生的审美感知。
参考文献:
[1]傅舟波,千淘万漉为成文,心有灵犀一点通——谈对话理论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教学研究,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