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雅瑞
摘 要:当代散文大师王鼎钧的《那树》,虽是一篇语文教学文本,是我们认识自然、透视人与自然关系的教科书,但从散文的神韵和读者更深层的思考来看,更引发我们对人类欲望的反思: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应该保持赤子之心,放下私欲,还自然葱茏,给自己 安宁。
关键词:多元化价值;“双刃剑”;欲望“双重性”;赤子之心
《那树》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台湾散文家、当代著名华文文学大师王鼎钧的散文名作,曾得到散文界许多专家的好评,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专家刘锡庆《中国散文通史当代卷上》:“王鼎钧的散文饱含着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深刻认识,丰富的生活阅历使他积累了独特的人生经验。他的作品大多以自己的人生经验为蓝本,表现了人生各个层面,意蕴深远。”《那树》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教学本课时,本文既要当做语文材料来学习,又要把它当作认识自然、透视人与自然关系的教科书来学习。其中如思想价值、情感价值、审美价值、文学艺术价值等都值得我们认真揣摩品味,而正因为这种多元化的价值思考,更彰显了本文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更引发人们深思。
本文按大树生命历程叙事,以描写和叙述为主,少有议论。有关这棵树的一生,可写的很多,行文选材却仅仅叙述大树有益于人类的情况和被人类所伐倒的情况,矛盾鲜明而集中。也正因为尖锐的冲突,行文的中心更加凸显,意蕴更加深远。行文之始就将大树的具体形象描绘出来:貌不凡、佑平安,同时也代表着一种古老的田园风光,有着和平安详的精神,这是早期的大树;通人性、讲人情,自久远的年代以来静静地、默默地庇护着人类,这是近期的大树。可第二部分开头“但是”转折,表明矛盾出现了,行文也就自然地过渡到现时的大树,醉汉死了,人类却宣布“那树要偿命”了!文章虽以叙述结尾,不作议论,但给人以沉重的悲剧感,让人喟叹!
从散文的神韵来看,作者意在表达一种思想或感受,作为课文讲授,我们可以因为学生年龄阶段和课堂的限制,从表意收笔和总结,但作为读者我们应该有更深的思考和感悟,要能感悟到作者立意的复杂性、矛盾性。他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正如课本里的有关资料所说:“文明砍伐了丛林,却盖起不见天日的大厦;文明驱走毒蛇猛兽,却制造市虎;文明消灭瘴疠瘟疫,却散布原子尘……”这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点质疑,但并不代表作者反对人类文明,向往过去田园生活时代。这也可以用作者的另外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话来反驳:“人类以他最杰出的才智,最艰辛的奋斗,最漫长的过程,冲出洪荒,握紧文明,难道现在后悔了吗?不,我们决不后悔,人类的幼苗不再大批大批地死于肺炎和猩红热,没有什么可后悔的……对付文明造成的灾害,是用进一步的文明,不是否定文明!”作者对文明进步是持肯定态度的。这也正应了那句话“窗子打开的时候,进来的不只是新鲜的空气,也会有苍蝇和蚊子。”人類文明“双刃剑”作用是应该让人们深思的!
我不否认《那树》这篇文章是恻隐与悲悯的深沉流露,但同时我有自己对《那树》的一点思考。一篇文章的魅力决不仅限于文章本身,而是作者抛向读者的深层思考和不易被人挖掘的深层主题,我认为《那树》也引发了人类对自己欲望的思考。王鼎钧在散文中紧紧抓住人类的两大系统:生物层次和社会层次的交汇渗透。人作为灵与肉、精神与欲望的双重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互为依存、互为制约的。他的文章,我们看到人的“欲望”的双重性:一方面驱动人类物质文明,另一方面欲壑又会造成毁灭性破坏。它是我们人性不可或缺的存在,但也会让我们跌入罪恶的深渊。
人们歌颂着大自然的赐予是无私的奉献,想没想到过这是人类在掩盖自己对大自然的掠夺的欲望!散文中,写那在强光下挥动的利斧和十字镐映在“路面上”“窗帘上”的巨大阴影,不正是人类欲望的魔爪吗?因为人类肆意追求经济利益的私欲,城市中那依靠生命之绿才得以繁衍的生灵、那最古老也最长久的最后一簇绿阴,还有多少?我们在推动文明发展的同时,又践踏了多少文明!现实中就有这样的现象:湖畔、树林,原本应是流水淙淙,绿树成荫,可各种形式的农家乐、田园游打破了这份宁静,处心积虑的改造、地毯式的砍伐,盖起所谓的高楼大厦。可以想象那一片片的树林中、耕地中有多少棵“那树”,更令人可悲的是这并不是个例,这样的事可能时时有。有人美其名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们也的确获得了利益,然而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行为,必将遭遇自然的惩罚。因为人类的私欲,无数棵的“那树”遭到屠杀,导致太多太多的灾难降临到这些肆虐自然的人们身上,土地沙漠化、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海啸、龙卷风……这些都是欲望惹的祸!欲望曾经是社会物质文明的驱动力,推动过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今天的我们又让欲望操纵着,用所谓的发展所谓的文明蒙蔽了双眼,试想一下,灾难离我们还会远吗?
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当我们的灵魂被物质利诱时,欲望被利益操纵时,该让自己沉静下来,给心灵一次回忆和沉淀,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正如《傅雷家书》中所说:赤子孤独了,便能创造一个世界。世界、国家和民族,没有比今天更需要深思的了!放下私欲,还自然葱茏,给自己安宁。
参考文献:
徐萍.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的策略[J].语数外学习,2012(9).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