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盈余管理研究

2019-09-12 03:50陈湉
市场周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盈余管理

摘 要: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盈余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盈余管理问题一直被学者们所重点关注,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术界就对其展开研究。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众多,通过从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入手,以具有代表性的高新技术企业L公司为例,分析其采取盈余管理手段的具体过程、动机以及给公司带来的后果,以期规范企业研发支出会计政策的监督,使相关准则得到完善,减少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关键词:盈余管理;研发支出资本化;L公司

中图分类号:F230+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7-0089-02

一、 引言

企业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长期竞争优势,维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自主创新,而其前提则是研发投入。随着研发活动在企业日常活动中的占比逐渐增加,企业是否会采取研发支出过度资本化这一手段来进行盈余管理,备受人们关注。在研发活动过程中,研发支出金额通常全部费用化,而自2007年起,《企业会计准则》对其采取有条件的资本化处理。从理论上看来,有条件的资本化与全部费用化相比,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出公司的研发活动,同时,也可以较为真实地体现出公司的无形资产价值,从而促进公司的自主创新。然而现阶段,公司在研发活动过程中,对于研究以及开发阶段的划分、是否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管理层主观因素的影响。企业在研发活动中,对于相关政策的选择,逐渐成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之一。

本文以L公司为例,通过分析其盈余管理的动机,及其研发支出过度资本化的行为,明确该盈余管理手段给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可以为其他上市公司提供借鉴。通过这些研究,一方面,我们可以更直观地发现研发支出资本化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这也有助于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对企业研发活动过程中各个步骤的监督,降低企业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从而使投资者可以更加合理有效地进行投资。

二、 案例简介与分析

(一)L公司基本情况

2010年8月12日,L公司在中国创业板上市,属于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其致力于打造 “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完整生态系统。L公司的垂直产业链整合业务涉及的领域范围较广,包括影视制作与发行、电子商务、互联网视频、应用市场、智能终端等等。L公司在其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产品的研发以及技术的创新,其拥有多项系统软件及非专利技术,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有较大比重,其在研发活动中投入了大量资金,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将直接影响公司的盈利状况。

(二)L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分析

L公司自2013年起开始大力开展研究开发活动,投资额逐年大幅增加,研发支出过度资本化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目前为止,L公司拥有多项非专利技术,无形资产总额在公司总资产中的占比份额较大。同时,由于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产品的研发与创新,所以每年都会在研究开发活动中投入大量的金额保证研发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L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的比例,将直接影响公司的盈利状况。

如表1所示,自2013年以来,L公司关于研发活动的投资额显著增加,因此在此过程中,予以资本化的金额也随之增加,从2013年的2亿元,至2016年已高达11.8亿元,上涨了近5倍,虽然在2017年又下降至7亿元,但是其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始终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从54.16%上升为70.27%,处于较高的状态,且远高于同类企业。

同时,作者查阅梳理了L公司2013—2017年的财务报告,发现其对研发支出的披露并不完善,从表2中可以看出,L公司自2013年起连续三年均没有对研发支出中予以费用化的部分进行披露,管理费用明细中也没有体现研发支出的构成。

直到2016年,L公司才在其年度财务报表中对应的管理费用部分,披露了其在研发活动过程中有1992万元予以费用化的研发支出。根据L公司近五年来的总研发投入金额以及年度财务报表中已经予以资本化的研发支出金额,本文推算出相应的每年应该予以费用化的金额,发现在2013—2016年期间,每年研发支出中应予费用化的金额均超过了管理费用总额,按照推算,在研发活动中应该予以费用化的研发支出金额,并未被纳入当年度的管理费用中,同时也没有进行资本化处理,这部分支出到底计入了哪里着实令人费解。但到了2017年,在研发活动总支出中,实际计入管理费用的部分,又远远超过根据推算本应予以费用化的研发支出金额,这使得广大投资者们,对于L公司前期研发支出费用化部分的处理更加疑惑。

而如果对L公司的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进行调减,则会对公司研发活动对应的费用化金额产生不利影响,使其激增,从而导致公司的利润总额以及净利润出现大幅下降趋势。与L公司快速增长的巨额研发投入相比,该公司的利润增长趋势确实不太乐观,L公司的长期快速扩张和大量的资金需求,使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壓力是客观存在的。

三、 L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盈余管理动机分析

(一)债务契约动因

聂建平(201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公司的负债越多,那么其在债务契约的动机下,进行资本化的比例就随之增加,债务契约的动机与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有其他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当公司的负债率较大时,债务的增加,将导致公司产生粉饰盈余的行为。

在2007年以前,研发支出金额全部费用化,而在此之后,对于满足资本化条件的部分,予以资本化处理,这一巨大转变会增加公司的无形资产总额。通常,公司资产负债率的保守估计值为50%,行业平均值维持在40%左右,但是,从表3中可以看出,L公司近五年的资产负债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这表明公司的债务水平在不断提高,债务偿还的压力也在增加。2017年,L公司资产负债率甚至高达103.72%,相比2013年,增加了近一倍,这表明该公司主要依赖于负债。对于债权人来说,他们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公司的偿债能力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从表4中可以看出,L公司在2013—2017年期间费用大幅增加,而其自身的资金链并不充裕,公司存在一定的偿债压力。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L公司偿还债务的压力相对较大,而其研发支出资本化率正在不断增加。因此,我们有理由怀疑,该公司可能存在债务契约动机下的盈余管理。

(二)扭亏为盈动机

在研发活动过程中,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会直接影响L公司的利润总额,公司采取研发支出过度资本化的盈余管理手段,使其利润总额十分的可观,但若调减研发支出予以资本化的比例,按照同行业平均水平,对其研发投入进行处理,其利润总额将处于亏损的状态。因此,我们有理由怀疑,该公司存在扭亏为盈的盈余管理动机。

(三)抬高股价动机

通过梳理L公司近五年的利润表可以发现,其利润存在一定的波动,变化幅度较大,在2013—2015年该公司盈利状况较为稳定的前提下,2016年起连续两年却突然出现巨额的利润亏损,这种反差不禁让人怀疑,L公司是否在其之前的财务报表中采取了一些盈余管理的手段,但由于目前亏损金额过大,盈余管理手段已难以弥补。而L公司的发展战略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撑,因此怀疑公司的管理层寄希望于盈余管理手段来维持公司的利润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以吸引广大投资者对其股票的关注,提高广大投资者的信心从而抬高股价,然后通过高位减持股份套现,从而获得可观的现金流来维持L公司的持续发展。

四、 L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盈余管理后果分析

L公司通过研发支出过度资本化这一盈余管理手段,使其各项财务指标及其利润总额均呈现良好的趋势,然而如今,由于资金链断裂、行业竞争和高管离职等问题,被推到了舆论的最前沿,由此可以看出,公司采取这一盈余管理手段并未带来良好的发展,反而却导致其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危机。这主要是因为L公司的发展战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然而,L公司的巨额投入并未给其带来丰厚回报,公司的终端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总额中占有较大比重,但也因其低价销售的策略,没有为公司带来可观的现金流入。L公司的发展战略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撑,因此,尽管公司采取研发支出过度资本化这一盈余管理手段,可以使其暂时市场表现良好,从而有效地进行融资活动,但这对公司的最终影响是非常不利的,会使公司陷入财务危机之中,甚至导致其破产。

五、 建议与启示

政策制定部门应当完善研发支出的会计准则,并在研发支出有条件资本化的基础上,颁布与公司自主研发形成无形资产的确认以及计量相关的实施细则,为公司具体运作提供参考,以弥补现行准则在具体处理条款中的不足,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公司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进行盈余管理等,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公司应该加大对研发费用的披露力度,将研发费用的投入、支出情况充分展现给外部投资者。研发费用的详细披露将有助于投资者做出合理的估值,选择合理的投资方向,帮助企业获得更多资源,从而促进公司创新项目的顺利实施。这不仅有利于投资者详细的了解研发信息,也能使其增加对企业的信心,并加大投资。同时,由于在企业的研发活动过程中,涉及诸多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公司应提升相关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加强相关人员的灵活性与职业判断。

参考文献:

[1]陈远志,谢平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文献综述[J].财会通讯,2014(33):29-32.

[2]程新生,傅寒冰,左倍恩.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资本化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6(5):37-43.

[3]薄澜,冯阳.债务契约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4(2).

[4]李晓慧,梁立彬.高科技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盈余管理的研究——基于天源迪科公司的案例分析[J].会计之友,2014(25):58-63.

[5]李世新,张燕.盈余管理、信号传递与研发支出资本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14-19.

[6]聂建平.差异化盈余管理动机与研发支出资本化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6(3):114-117.

[7]Oswald D R,Zarowin P.Capitalization of R&D and the informativeness of stock prices[J].European Accounting Review,2007,16(4):703-726.

[8]Graham J R,Harvey C R,Rajgopal S.Th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financial repor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2005(3):3-37.

[9]Oswald,Dennis,R.The determinants and value relevance of the choice of accounting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penditures in the United Kingdom[J].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2008(35):1-24.

作者簡介:

陈湉,女,安徽滁州人,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治理。

猜你喜欢
盈余管理
股权融资方式下盈余管理综述
企业盈余管理相关问题及应对
定向增发、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
关于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及防范措施分析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关系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
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会提高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