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琳
摘 要: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发展进步,小学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自身数学思维和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数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和探究思维能力,教师应当充分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驱动学生的内在主动性进行探究学习。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五步教学构建小学数学探究课堂的教学实践做出了一些探索,望广大同仁加以斧正。
关键词:五步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构建
五步教学法是现阶段国际上通用的教学模式之一,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用五步教学法构建课堂教学,一方面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养成。五步教学法充分地融合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知识传授与思维培养之间的关系,真正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生活情境,进行新知导入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思维、智慧的启蒙阶段,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很多例子都是可以在学生生活中寻找到的,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学生对知识学习的陌生感,另一方面还能够在课堂开始的阶段就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发挥自身的学习主体作用。
例如,在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首先笔者就会通过多媒体创设出这样的一个情境:“小红去超市买东西,一共买了5.6元的东西,他给售货员10元钱,你知道售货员应当找给小红多少钱吗?”根据这一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情境来进行新知的导入,这样既能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点,还能够让学生根据情境进行讨论,激活数学课堂。
二、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小组内部的互相交流和探究,驱动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另一方面还能够使小组之间的学习成果进行竞争,激起学生好强、好胜的心理,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查漏补缺,还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知识再现,引导学生充分探究。
例如,在进行“钟表的认识”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首先笔者就会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兴趣来进行合理的分组,保证每个小组都有一个“领头羊”来带领整个小组进行学习。其次笔者在课堂上会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钟表的图案,让每个小组进行读数。最后比拼各个小组之间读数的准确率以及用时的长短,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小组学习中,还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探究氛围,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三、师生互相交流,构建知识框架
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教师应当打破传统教学对师生之间交流的束缚,应当在积极地建立一个开放性课堂的同时促进师生之间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并且能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让教师充分把握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能够让教师调整教学进度。
例如,在进行“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笔者就会引导学生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做出回忆,然后进一步引出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在这一过程中,笔者会积极地和学生交流多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并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积极研究。这样不仅能够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学习,还能够让学生形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学生自身的框架。
四、巩固能力发展,完善基础体系
拓展巩固是学生课堂知识理解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学生在课堂上深入思考,深化知识掌握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练习来引导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
例如,在进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在巩固学生课堂知识能力的时候就会借助现代信息手段,通过微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题目,然后让学生根据微课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题目,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完善思维导图,寻找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学生学习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学生的联想记忆。
五、随堂测验总结,发展综合能力
随堂测验总结是对整节课的总结,教师应当积极地检测题目的设计和题目涵盖的基础知识,有层次地引导学生。教师还应当运用灵活的检测方式,做到随堂检测的精讲精练、有趣实用。
例如,在进行“分数的四则运算”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在随堂测验环节就会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进行答题,这样能够及时通过学生题目回答的正确率和用时来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帮助教师寻找学生的知识薄弱处,及时发现教学问题,并且根据反映出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五步教学法构建小学数学探究性课堂,不仅能够极大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还能够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驱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开放性课堂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彭亮華.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五步教学法[J].师道:教研,2011(11).
[2]莫小平.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培养与五步教学法[J].科技信息,2009(24).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