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使用引发的思考

2019-09-12 07:21杨清兰
新课程·小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手机管控思考

摘 要:学生手机进课堂是堵或是疏?一节音乐课例引出的思考,如何管控学生手机进课堂。教师如何正确运用好“減负十三条”尚方宝剑,掌握学生手机在课堂使用中的话语权,正确引导学生在信息时代学习方式的改变,探索发挥手机教学辅助功能。强化课堂教学流程再造、模式创新、目标重建,推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革命”。

关键词:手机;课堂;管控;思考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智能手机在学生群体中迅速普及,催生学生沉迷手机游戏、干扰课堂秩序、近视率居高不下等系列问题,成为困扰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大课题。近日教育部等九部委联合出台中小学学生减负措施“减负十三条”,要求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各地方教育部门也纷纷出台相关规定,为青少年健康发展做出努力。但在互联网、智能化时代的大趋势下,学生手机进校园是禁止还是引导?是刚性约束还是柔性管控?一节小学四年级音乐课《竖笛菊花台吹奏》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课堂教学过程描述是这样的:学生掌握初步竖笛吹奏后,进行的曲目演奏学习。课前预习,教师布置家庭亲子预习,家长用手机APP“唱吧”伴唱功能记录学生在家练习演奏视频,上传班级QQ群分享;课堂教学,课堂进行各人演奏视频展示分享与互评,教师个性点拨视频反馈家长;课后练习,同学间分享和互评,这是建构线上线下、课上课下的O2O(Online To Offline的缩写)拓展课堂。我们来分析学生手机在教学全过程的作用:一是在家长参与和管控下,学生使用手机APP唱吧伴奏完成家庭视唱(吹奏)预习;二是教师主导下学生运用手机传送或投屏到教学平台,实现学习展示分享、微弹幕互评和教师个性辅导反馈;三是课后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使用手机自由分享,促使反思和提高。

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看出手机功能使用多向,不同于单独玩游戏和阅读功能。学生借助智能手机可便捷地获取各类资讯,也可以传送多维数据和体验交流。教、学、测、评等环节均可实时反馈和完成数据分析,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推动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

成长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属性。家长们的日常行为,非常容易被孩子们所模仿。学生沉迷聊天玩游戏看小说,这其实是家长缺乏对孩子的正确引导造成的。很多家长自身也是“手机控”“低头族”,对孩子陪伴缺失,都用手机籍以替代。如果强行制止孩子使用手机,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势必恶化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对学习加以抵触,适得其反。

从这节音乐课让手机进入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手机学习,给我们带来以下启示。

启示一:智能手机运用已不限于通信工具,而成为一个集语言、文字、图片甚至流媒体(Streaming Media)的信息平台,使用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将带来教育方式的革命。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的高效学习方式,也将陪伴我们终身学习过程,难道还能禁止进入课堂,阻止学生与时代脱节吗?

启示二:家长应以身作则,要做合理、适度使用智能手机的榜样,要在家庭教育中多陪伴,让爱不缺位,不能用“手机”代替“陪伴”,身为父母,真的应该放下手中的手机,多陪陪自己慢慢成长的孩子,做孩子心理健康发展与性格养成的良师益友。家长要熟悉手机使用功能,将手机设置学生模式(华为手机功能),限制学生上网时间、时段和APP使用。

启示三:加强学校德育建设,制订手机使用行为规范,通过自律和他律,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激发自我管理的内生动力。同时,积极探索使用手机多向应用程序,进行教学组织与教学反馈,主动引导学生适应大数据时代教学行为和碎片化学习方式,给予更多的关注,拒绝不健康的手机行为。

启示四:开发手机成为真实有趣的“智慧课堂”。记录学生人生成长轨迹,甚至心理、性格、特长,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学生在手机课堂上的表现全面地了解孩子。可以憧憬智能化选择对症下药,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教育。这样的学习场景,岂不让人心动?相信未来手机存储与人脑记忆移植也是有可能的。

因此,如何打破沉迷手机游戏魔咒,给社会、学校、家庭教育提出极大挑战,考验着教师、家长的教育智慧,以下提供几点学生手机进课堂的教学探索:

资源查询随手可为。无论什么学科,如果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或有争议的问题时,老师都会指导学生查阅字典、词典什么的。甚至也有老师不懂的时候,智能手机就可以随时上网查询,百度一下就能及时将答案告诉学生。老师可以,学生更可以,手机中QQ扫一扫功能,翻译一段英文,解读一篇篆文,了解小花、小草科目属性一扫便知,更多类似功能的APP让学生即时查找到所需百科知识。在课堂上、生活中的学习,养成查阅资料的习惯,更是适应社会快速发展,掌握了终身学习能力。

图文并茂的作文即时分享。看图识字、看图作文是语文教学最好的学习方法。图文并茂的作文更能引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传统作文教学只教作文,文中插图恐怕要由美术老师教了。以图入文,以文入图,配以旁白,辅以音乐,一篇图文音色美文,通过智能手机功能运用信手拈来(如美篇APP)。教师、学生在课堂举手投足间就可以完成,实现课堂即时共享。在信息技术时代,运用移动终端就可以实现学科融合教学,使学生轻松掌握和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就与快乐。

运动数据监控随时知。校园阳光体育活动每天一小时,不仅仅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同时也是增长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体育活动项目密度和强度如何科学开展,课程设置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真正起到运动效果的作用。广州市某小学做了很好的尝试,用手机、手环构筑对学生实时运动监控,学生根据体能设定指标运动,激发起目标实现和超越的动机。教师、家长可以随时掌握学生运动强度和身体指标,能确保学生身体安全锻炼情况下,科学有效地开展体育活动。

语音作业马上能交。现代教学倡导练习进课堂,减轻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课堂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在语文、英语、音乐等学科教学中,口语或视唱练习作业,教师几乎无法了解和个别指导。智能手机的视频录像录音功能和网络传送发布分享(如“唱吧”APP),以读、听、唱、配音实现了课堂、课间、家庭音像作业完成。学生通过运用手机课堂练习,老师可以即时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视频投屏技术进行辅导讲评,易学易教,教透学透,当堂学习当堂消化,真正减轻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智能手机集录播机、复读机、学习机等功能,特别是华为手机的NFC读卡功能,可阅读学生学习专用卡。既可以配乐朗读,还可以录音朗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配乐营造的特殊氛围,调动学生情感,更能产生共鸣,触动心灵的碰撞。

教学APP实现探究学习(Webquest)。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各类教学APP的出现,移动互联网技术为课堂探究学习变得更加容易。便捷性、交互性、超时空性等优势开辟了一个新型、开放的学习环境。老师在课堂上方便快捷地与学生互动,给学生分享学习资源。比如微弹幕APP,在课堂研讨环节使用起到很好的互动呈屏;Kahoot是一款在线教育游戏化互动平台,用于课堂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可提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更适合班际、校际交流学习,有利于打破教学资源不均衡,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课堂教学向家庭拓伸。家长购置手机给孩子带回学校的初衷,应该就是想知道孩子在学校的情况,随时能和孩子联系上。而随着智能手机的应用,教师除了随时随地与家长联系外,还可以将课堂教学延伸至家庭。正如文中音乐课《竖笛菊花台吹奏》,教师将其中的教学环节设计为家庭亲子演奏、视唱,以家庭娱乐形式完成,实现家庭与学校教育互动,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据悉,该老师统计她的音乐拓展课,全年级136个家庭100%参与,460人出现上传视唱作品,朋友圈收集了2367多条家长的讨论,多达1500表达参与活动的喜悦心情,116条表示要积极参与配合孩子学习,至今家长热情依然不减。这一过程无疑是教师为学生家庭创造了一个和谐家庭教育环境。

当今的教育正因移动互联网技术带来深刻变革,泛在化、碎片化移动学习方式成为新常态,既改变着学习内容,也改变着教学模式,开放、互动、融合将成为教学趋势。以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虚拟现实、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共同构筑了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教育服务生态环境。

总之,将智能手机作为教学工具运用于课堂,是未来教学发展的趋势,作为教师应当用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当前的智能手机进课堂,对课堂手机的使用与教学活动组织进行有效科学的整合,将学生对手机的惯性依赖转化为课堂高效学习的动力,探索利用手机为课堂教学服务、发挥手机教学辅助功能。强化课堂教学流程再造、模式创新、目标重建,推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革命”。

参考文献:

[1]杨清兰.运用手机“唱吧”巧设家庭教育的音乐环境[N].廣东教学,2018-10-5(10).

[2]赵婀娜.困扰家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大课题[N].人民日报,2019-02-25(1).

[3]王创.以数字教材规模化应用促进信息时代的“课堂革命”[J].广东教育(综合),2019(3):1.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手机管控思考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手机锂离子电池充电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失控还是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