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数学学科教研共同体建构

2019-09-12 07:21蔡洪枝
新课程·小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行动研究

蔡洪枝

摘 要:“共同体”文化进入教育领域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对同一学科教师团体这一组织的认识需要不断深化与完善,“教师学科共同体”是重要的理论成果。小学数学教师之间的差异,教师队伍的构成、稳定与发展问题,以及教师教研耗时、耗力、低效等导致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亟待解决。教研组建设在学校管理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为实现教育的和谐与现代化的统一的价值取向,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教师学科教研共同体成长对促进小学教育发展尤为重要,而学科研讨课是教研的重要载体。在大量理论研究启发下,以共同体视角下开展小学教师数学学科研讨课为主题展开行动研究,并以广州市白云区金沙小学为个案。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研究的理论成果与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反思,采取文献法、案例研究法、比较法等研究法,以学科研讨课为例,探究小学教师数学学科教研共同体建构路径。

关键词:教师学科教研共同体;教研组建设;学科研讨课;城乡结合部一校多区;行动研究

一、背景

学科研讨课是我校推进自主自省课堂,加强课堂教学的一项常规活动,其基本程序可概括为集体备课、试教磨课、课堂教学、集体评课、查摆问题。我校以校区为块建立数学备课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及师徒结对活动,实现实体性的教研活动平台。开学初拟定校本学科研讨课主题,并制定学科研讨课方案。学科研讨课是一项有重视意义的合作建构,是一种系统化的合作,更是学科教研的重要载体。

二、学科教研共同体思想

1.国内研究

1957年1月21日,教育部就加强学校的教学工作发布了《关于中学教学研究组工作条例(草案)》,规定全国中、小学都应设立教学研究组织,它的任务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师思想和业务水平,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03年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逐步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这一政策促进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形成,是学校教研组的变革契机。

此后,对教研组的研究不断深入,教研组建设的方法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和要素,从研究对象资源分布看,可以归纳出以下五类:教研组建设的方法研究、教研组建设的作用研究、教研组性质研究、教研组文化建设研究等。

2.国外研究

英国教育界普遍认为,影响教研组活动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是教研组长的素质和能力。因此他们制定了教研组组长的专业标准,规定了教研组长的职责和权利。该国家标准包括以下五个部分:教研组长的核心作用;教研组长的主要成绩;专业知识和理解力;能力与品质;对学科的领导能力。美国自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提倡“以能力为基础的师范教育”运动,开展以学校为基地、依靠学校自身师资实力的培训话动,以此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80年代,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受到了学者们进一步的关注,他们倡导研究者与教师和学校共同努力,引导教师们将习得的新行为运用于教学实践。在这种背景之下,教師之间逐渐形成了以小组开展同伴指导的方式,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伴指导”(Peer Coaching)的概念在当时被第一次提了出来。美国学者乔伊斯和肖沃斯(Joyce&Showers)通过对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师专业发展的师资培训发现,让学习教学和课程的教师组成小型同伴指导小组( peer coaching team)。国外研究可以归纳出以下理论根据与学术思想:学习共同体学校思想;系统生态学理论;终身学习与学习型社会理论;“同伴指导”(Peer Coaching)。

三、共同体与研讨课

日本学习院大学文学部教授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一书中提到:以校内教研活动为中心建立教师间的“合作性同事”的关系(通过教学研讨、教师间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是学校改革的中心课题,全校教师(一个不少地)每年至少上一次公开课并听取同事们评议。

当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明显的差异,组织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是课堂教学形式首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学科教研共同体间的相互交流,确立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四、共同体视觉下开展小学教师数学学科研讨课活动的行动研究——广州白云区金沙小学为例

1.广州白云区金沙小学背景

近年来,我校已由一间小学校发展成为一校四区的教育微集团,校区分散常常限制数学教师面对面的沟通,使用传统的教研手段显然不够。我校对学科研讨课这样一种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非常重视,笔者作为学校数学学科教研组长,在这一次行动研究中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利。

2.广州白云区金沙小学行动研究个案

(1)物质与制度支持

我校有健全的数学学科教研制度,明确规定了学科教研的要求。不仅在时间、地点上保障了学科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还为学科教研共同体的成长提供了物质保障,如购买教师教辅用书、数学报纸、杂志、教具等。

(2)建立教研平台,建设学科教研共同体

不再是由教研组长单一地组织教研活动,而是通过多平台开展。如建立数学备课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通过师徒结对,发挥有经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借助QQ群、微信群等线上沟通软件交流;线上线下结合,教师能摆脱时空的限制,自由地进行资源共享,提高教研的效率。

(3)共同体进课堂,以课促研

课堂是教师的战场,在常态教学中出现教学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对《教师教学用书》的学习、研读和使用环节上关注不够、研读不深、把握不准、使用不当。为引领教师通过认真研读《教师教学用书》,切实把握教学要求,主动改进教学问题,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强化教师交流互助,体现学科教研共同体的特质,数学科组特将“规范课堂教学常规”与“研读教材教参、把握教学内容”相结合开展学科研讨课。

猜你喜欢
行动研究
小学低段牛津英语课堂活动有效性的行动研究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创新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加强出入管理 建设平安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