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春芳 罗越冬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 影响 问题 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各项经济业务均与国际经济业务接轨,原有政府会计制度已经不适用新时代经济发展形势。政府部门作为公共职能部门,为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重大改革举措。财政部2015年颁布《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2019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全面实行新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将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发生重大改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面临重大挑战。
(一)重构政府会计核算模式
与原政府会计制度相比较,新政府会计构建了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平行核算的双核算体系,这两个部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子系统。预算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依据,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收入、支出进行核算。财务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对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的定义、确认和计量标准做了新的规范。对于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的内容、口径和会计信息质量等起到重要的向导作用。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平行核算方式体现数据集成、技术集成的会计改革观念,统一了基础数据源,清楚的记录单位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情况。实现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既适度分離又相互衔接,构建了符合我国实际的特色核算模式。这是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一大变化与创新点。
(二)扩大适用算范围,强化财务会计功能
新政府会计制度中实行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双核算模式,增加了财务会计中“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扩大了政府会计的适用范围,财务管理的范围也随之扩宽。财务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对政府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确认基础要求对多个连续的会计年度,对政府经济活动的长期影响和结果进行全面计量和报告,全面反映监督政府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现金流量等,从而给信息需求者提供更加立体、完整、持续、准确的财务信息。使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运行情况公开透明、全方位的展现在公众面前,公开接受各项监督和管理。
(三)统一现行各单位会计制度
新制度实行前,基建行业、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的核算各有本身的核算依据及相关准则体系,新政府会计制度统一了各单位的会计制度的核算原则和核算依据,不再区分基本建设单位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统一要求分别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和财务会计核算,并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而且有利于经济统筹工作,使公共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一)提高财务信息质量,降低风险
《基本准则》第二章政府会计信息质量要求“适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可靠性、全面性、相关性、及时性、可比性、可理解性、实质重于形式这条会计信息质量规范”。新政府会计制度在各项质量要求中都提出更高更严格的标准,这一变化与要求对行政事业的单位的核算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财务人员在会计记录过程中严格分类规整,在财务报告报表中全面的反映出单位的财务状况和整体运作情况,单位管理者更加清晰掌握本单位的运行情况,为整个单位提供有效的经济运行依据和向外界传递有效真实的财务信息,也为相关单位提供财务参考数据,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的可比性。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运行情况受群众监督,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务风险。
(二)强化资产管理,合理配置资源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从乡镇级别到市省级单位遍布全国各地,各单位拥有资产数量庞大,存在数据不准确,资料不全面等现象。大量的的资产是下级单位使用,分支机构不及时准确的上报本级单位的资产运营情况,管理难度大。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变动不及时更新,部分管理者对单位资产的动向了解不到位,造成资产账实不符的现状,甚至是部分资产闲置,部分资产过度使用,国有资产得不到有效合理的配置。新制度中充分考虑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现状,强调加强资产管理,规定资产的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值、公允价值和名义金额。《政府会计第3号准测——固定资产》明确了资产的确认和计量的标准,细化了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规范了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处置及披露的规定。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对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的配置和管理上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规范管理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
我国政府会计发展较为缓慢,但近十几年受经济全球化和公共受托责任的观念的影响,政府会制度不断完善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业务事项交互更加复杂,业务发生范围也在不断扩展,与各国经济业务往来更为频繁,原政府会计制度已经不在适用新经济环境。新政府会计准则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核算提供了制度支撑,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范围,针对当前的现状出台各项准则,科学可行程度较高。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完善了会计行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了管理体系,促进了可持续发展,推动了新时代的经济制度发展完善。
(一)财务数据衔接缺乏严谨性
新旧制度执行的过渡期间,出现财务数据核算不严谨的现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本身存在核算的特殊性,容易受各项经济政治制度的影响发生变动。行政事业单位持续性长,例如资产核算时间跨度大、可能存在分支机构历经几次合并分散又合并的情况,核算难度大。在新制度的执行中没有界定具体的核算标准,也没有较为详细的核算的依据和指引制度,这样就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带来很大难度。财务数据的核算工作是需要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记录核算的,但因实际业务中没有详细的指引,财务核算过程中财务工作者只能根据个人工作经验判断,参照近的财务制度。但因主观判断存在差异,每位财务工作者选择参考的准则会有偏差,最终导致核算依据不一致,财务数据衔接缺乏严谨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配套制度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财政性资金购置在公共服务体系中占有很大比例,且不投入生产经营中,服务性强。部分单位依然存在“重资金购置,轻资产管理”的现象。2016年,全国范围内开展的资产清查工作理了部分历史遗留问题,仍存在资产账实不符的情况,造成了“家底不清”的情况。新政府会计制度在《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准则—无形资产》中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强化了资产成本核算和处理及披露方面,但资产管理配套制度仍不够完善。
(三)财务信息平台不适用新政府会计制度
《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确立了 “双体系”、“双基础”、“双报告”的政府会计体系,会计核算过程中既要有财务会计核算也要有预算会计,根据核算依据自动生成兩份财务报表。新政府制度实行的初期,行政事业的财务信息平台没有更新,目前财务核算软件暂不支持在同一财务信息平台形成预算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急需升级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平台。但因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财务核算级别多,牵扯范围广,升级完善信息库是一项巨大的信息工程。财务信息平台的完善升级,不仅会大大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也会为后期的各项数据统计工作带来便捷。在信息化和大数据的时代如何在确保各级单位数据信息完整准确的前提下,升级完善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平台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知识结构不全面
新政府会计制度实行双核算基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一直使用收付实现制,对于权责发生制的相关制度及运用知识不熟练。相对企业财务会计而言缺乏权责发生制的知识结构。行政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中缺乏市场竞争机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存在知识更新较慢,市场竞争及风险防范意识薄弱,难以适应新制度的核算模式。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缺乏管理意识,不敢打破惯性思维,很少以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管理单位的财务情况,只是单一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如实的记录确认本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以此出具预算决算报告和财务报表。
(一)出台配套应用指南
在新旧政府会计制度衔接过渡期间可设立专门制度咨询平台,解决执行过程中实际遇到的问题,一时解决不了的可进行方案征集,让实际问题在实践中能够以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法解决,理论与实践最大程度的相互融合。咨询平台可根据咨询记录分类整理,把实践中各类问题整理快速出台相关的配套应用指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核算过程中有据可依,在应用指南的指引下准确界定核算数据,提升数据的严谨性。
(二)建立健全资产管理配套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部分,在公共服务体系中占有很大比例,但目前存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对此行政事业单位要树立正确、高效的资产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规范资产管理流程,加大预算约束。在资产管理中分类管理划分重点管理资产,如流动资产是1年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应收及暂付款项、存货等。严格规定现金和银行存款的限额额度,坚持审批制度,对资金流动明细去向有详细的记录,定制无形资产管理工具。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产权登记,加强资产的日常监督,如盘点,使用现状等情况记录,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经营转让资产、评估备案、信息化实时更新监控资产的配套制度。
(三)提升财务信息化平台
尽快完善升级财务信息化平台,保证新制度在信息化平台得以顺利实施。引进信息技术人才,加快财务信息化平台的完善升级,为信息平台提供后期维护的有效保障。当前主要是先建立符合新制度中的“双体系”、“双基础”、“双报告”的政府会计核算体系。在满足基本核算基础要求上,财务信息化平台应该建立要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交互平台,建立跨区域财务知识信息交互平台,及财务工作经验分享平台以及实现跨区域调拨资源的信息化平台。建立统一基础信息化平台,各单位可在基础版上根据单位自身核算特点优化升级符合本单位实际的信息平台。后台数据能够实现集成化,区域细化统计。提升财务工作效率,真正实现财务信息化。
(四)培养新型综合性财会人员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培养新型综合性财会人员是当下之需。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快,业务综合性不断增强。急需培养信息化专业财务人才,熟知各项制度,在新制度变化中快速熟知掌握变化重点,并熟知电脑软件操作,对财务信息化能够提出有效的建议,能够配合信息技术人员研发适合自身单位的优化版财务信息平台。对此行政事业单位也要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业务工作培训,在新制度的衔接过程中,针对变化较为突出或者核算较为复杂的涉及板块做专门的财务知识培训,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财务会计核算能力和思维能力,促使财务人员思维的转变。培养创新思维,不仅能展现财务人员的个人价值,也能促进单位的内部管理机制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相对企业财务人员而言缺乏参与管理的意识。行政事业单位应让单位财务人员参与整个单位的管理,不再是做简单的核算工作,要在核算单位收支的同时保障单位内部各项资源得到高效使用。
参考文献
[1]郝伟娜.解析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的特点及意义[J].财会学习,2018,No.205,158.
[2]张红.试析行政事业单位在政府会计准则下的财务核算模式[J].管理观察,2018,No.689,162-164.
[3]武扬.关于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探析[J].财会学习,2019,No.212,25-26.
[4]朱洁.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与对策[J].经贸实践,2018,No.240,28-29.
[5]曾尚梅.《政府会计》[M].北京经济学科出版社,2018,6,01-14.
[6]李敏.政府会计-行政事业核算新模式[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8,8,4-17.
[7]缪匡华.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原理、案例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11,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