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精准德育”

2019-09-12 00:29朱玉
考试周刊 2019年56期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是专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学科,它是对高中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基础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本文将从德育对象、德育目标、德育内容等角度简述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进行精准德育。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精准德育

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积极思考并回答所面临的自然、社会及人生的重大问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道德问题关系到自身前途、家庭幸福,更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因此,针对当前出现的青少年道德问题,需要进行“精准”德育。

何谓“精准德育”?精准德育其精髓在于“精准”,要做到精准,需要德育工作体现科学性、符合时代性、情境具体化,并且具备可操作性,从而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

我将从德育对象、德育目标、德育内容等角度以及“精准德育”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提出的要求来阐述高中思想政治课“精准德育”策略。

一、  德育对象精准化

既要立足整体的普遍性,又要把握个体的特殊性,注意不同学生不同的问题,同一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上的不同问题。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家庭环境、学习习惯、交友等。

二、  德育目标精准化

诸如诚信、乐于助人、拾金不昧、宽容等这样的传统美德,学生都知道这是传统美德,但是,光是懂得道理还不够,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做。而我们目前的德育,仍停留在“什么是美德”“要发扬美德”简单的问题上,而对于到底如何践行美德这个问题,往往又陷入泛泛而谈的误区。因此,在目标上,精准德育必须指向明确,不能仅仅明白一个道理而是要明白如何践行,能够明白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下如何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做出符合道义的正确判断和行为选择。

三、  德育内容精准化

目标上的精准,需要内容上的配合。想要做到德育内容的精准,这要求思想政治教师要善于给出特定的“德育情境”,善于捕捉学生面对特定的“生活情境”而表现出的品德素养,要注重德育情境的具体化。思想政治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习惯性地引入德育问题,设计的德育情境要能够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如何才能使“德育情境”具体化呢?

(一) 大胆地引入具有争议的社会热点

由于社会上屡屡出现的道德问题冲击着学校德育的实际效果,因此教师能够大胆地引入具有争议的社会热点,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道德两难情境中去思考具体的道德问题,而不是给出一个道德问题泛泛而谈。

例如,在讲授《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时,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下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这个我就简单地举“扶不起的老奶奶”为例,按照传统的道义要求,该扶,但是社会上出现的种种讹诈现象让人不敢扶,当社会现实与传统道义以冲突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时,我们更应该教会他们的不是“扶不扶”,而是“如何扶”,我们不能因为某种恶的存在,而让美好消失,而是应该面对恶,懂得如何更好地让美好存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道德认知能力,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道德现象中,能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为道德教育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指点迷津”,其真正的作用是教师在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做的时候能够指点学生该如何做,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

(二) 设计多样情境、多重角色

现实中的道德现象往往是纷繁多样的,每个人从小就被告知什么是美德,有哪些美德,但是为何还存在大量违背道德的现象?这也恰恰体现了学校德育多数时候还是停留在“大而空”的层次上,教师上课设计的道德情境要尽量地具有多样性,在对比和比较中进行的道德思考才会更加深刻。

例如,在讲授《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时,涉及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进行分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感受诚信的重要性,运用“推己及人”的方式,学生懂得作为生产者,要诚信经营,作为消费者也要诚信消费。

(三) 善于及时利用身边的资源

除了德育情境要具体化以外,还要注意善于及时利用身边的资源,教师尽可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把握一切可利用的契机,充分利用“课内课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行育德,增强德育的及时性。

(四) 提高問题的深度、参与度、思考价值

思想政治教师要在问题的设计上下功夫,将德育融入容易产生思维碰撞的问题中,问题能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激发学生思考兴趣,能够带给学生启发意义。而那些纯粹回答“是不是”“好不好”的问题,必然会让学生失去思考的乐趣。例如高中思想政治的哲学内容的教学,教师要善于在哲学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充分地挖掘德育的资源,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哲学的趣味性,也能进行德育工作。

精准德育也对每一位思想政治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每一个思想政治教师要做有心的德育工作者,关注热点,多进行课前预设,增强自己的知识储备,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教育艺术增强教育智慧,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首先,思想政治教师自身要加强道德修养,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自己若不具备该有的道德素质,又如何将之带入到课堂去正确地引导学生呢?

其次,思想政治教师要允许差异的存在。对于不同学生反映出的不同道德表现或行为,我们要允许差异存在,并且善于从这些差异发现资源,因为差异的背后往往代表着学生的生活经历、状况、身心特点,而学生的这些情况,恰恰又是德育最先要掌握的内容。也就是说,尽量不要急于给学生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要让他们大胆地说,大胆地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教师再通过引导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要知道,别人说你有问题与你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不剥夺学生的表达权与话语权,尊重差异性与多样性,让思想政治课堂“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即是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用标准答案约束学生,不轻易定性对错,让学生大胆地畅所欲言,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现学生内心深处的想法,提高德育的针对性。所谓“神不散”即是说明我们通过激发学生畅所欲言的方式,最终能够回归到德育目标上来,学生最终能够认可教师预设的德育目标,将德育目标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内化在学生心中。

教师的工作是面对一个个具有共性但也具有很多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因材施教不仅仅是对教学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德育工作提出的要求,身为思想政治教师,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将德育贯穿进课题,注意德育的精准化、科学化,做到以德育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作者简介:朱玉,江苏省南通市,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