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迪军,刘明珠,李成思,卢永昌
(1.青海民族大学药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7;2.青海省青藏高原植物资源化学研究重点实验室,青海 西宁 810007;3.青海省现代藏药创制工程技术中心,青海 西宁 810007)
银叶菊原产于地中海沿岸,为菊科千里光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1],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且有抗炎、抗菌及抗病毒的功效[2],还具有预防癌症、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力以及降低心血管疾病等药理活性[3]。目前对于银叶菊中总黄酮的测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芦丁为标准品,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银叶菊中总黄酮的含量,为银叶菊的化学成分及其质量控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试验药材:银叶菊,2016年8月采自青海省玉树州,由青海民族大学林鹏程教授鉴定为银叶菊(Senecio cineraria)。
AL 204 型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TU-181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KQ-300B 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DFY-200C 粉碎机(上海谷宁实业有限公司)。
芦丁标准品(批号:20040412,上海润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甲醇、氢氧化钠、亚硝酸钠、硝酸铝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蒸馏水。
取银叶菊,晒干粉碎后过80 目筛备用。
称取银叶菊粉末1.0 g,在55 ℃下用25 mL 50%甲醇超声55 min,并将提取液定容于50 mL 容量瓶中。
称取芦丁对照品,加适量甲醇溶液超声溶解,冷却后移入容量瓶,并用甲醇溶液定容。
实验采用NaNO2-Al(NO3)3-NaOH 体系吸光光度法。取10 mL 容量瓶,加入样品溶液1 mL,加适量甲醇,再加入0.5 mL 5%亚硝酸钠溶液,静置6 min 后加入0.5 mL 10%硝酸铝溶液;静置6 min 后加入2.5 mL 10%氢氧化钠显色液,摇匀,用甲醇溶液定容。静置20 min 后测其吸光度。参比溶液为试剂空白液,检测波长为510 nm。
以下过程按此方法进行。
吸取0.0、0.3、0.6、0.9、1.2、1.5 mL 芦丁对照品分别置于6 只10 mL 容量瓶中,测定吸光度。以芦丁浓度C与吸光度A的标准曲线,得到线性回归方程式为:A=6.721C+0.008,R=0.999 8,线性范围0.03 ~ 0.15 mg。
称取银叶菊干粉1.0 g,加入25 mL 锥形瓶中,测其吸光度。根据公式C=(A-0.0008)÷6.721×50×10÷1000 计算样品的总黄酮浓度。
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选择甲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影响因素,采用选择L9(34)正交试验[4],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因素水平见表1,试验分析结果见表2。
表1 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表
表2 正交实验结果直观分析表
由表2分析可得:提取温度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料液比,然后是甲醇浓度,影响程度最低的是提取时间。银叶菊中总黄酮含量最佳提取条件为用45%甲醇在55 ℃温度下用1∶25的料液比每次提取45 min。
分别称取5 份银叶菊样品,采用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得出银叶菊中总黄酮含量平均值为2.09%±0.66%。说明确定的提取条件较优。
取6 个10 mL 容量瓶,移入定容后的提取液,静置20 min后测量,计算得RSD值为1.16%。
在已经测定出含量的6份银叶菊总黄酮提取液中,分别加入2 mL 芦丁配置好的对照品,测定并计算平均回收率结果为99.25%,RSD值为1.27%,以此说明测定银叶菊总黄酮含量用该方法是可行的。
移液管吸取2 mL 银叶菊提取液,初次显色后放置15 min 后,待检测器系统稳定后测定吸光度。每间隔1 h 后,测定一次黄酮提取液吸光度,实验结果证实吸光度在5 h 内无明显变化,表明该显色反应溶液在5 h内稳定性良好。
实验结果显示银叶菊总黄酮含量在55 ℃下用45%甲醇在1∶25 的料液比中超声55 min 时有最大值2.10%。
本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度法对银叶菊中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经过方法学验证证实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