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迪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进展快,救治上及时有效的进行血管再通,确保梗死心肌部分的血供是治疗原则[1-2]。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实施介入治疗患者,切实落实时间就是生命概念,做好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协调,对提高救治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重要价值[3]。护理临床路径主要为通过与临床医疗路径相适应的护理方式,两者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的针对性标准化护理手段,能有效的提高常规护理工作效率,具有护理项目全面,提高护理效率等优点[4]。为更好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效果,本研究主要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8 年4 月—2019 年5 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80 例,所有入组者均签署入组同意书并获得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诊断上以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年龄50~75 岁,发病时间≤6 h,存在明显的心功能衰竭表现;排除预计生存时间在24 h 以内者,明确恶性肿瘤者、既往明确心脏解剖结构异常者、肺动脉高压者、精神疾病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 例。观察组:男21 例,女19 例,年龄50~75 岁,平均(69.1±2.6)岁,发病时间30 min~6 h,平均(3.1±0.4)h;对照组:男20 例,女20 例,年龄50~75 岁,平均(69.3±2.5)岁,发病时间30 min~6 h,平均(3.2±0.5)h,两组性别、年龄及发病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入组者均实施急诊介入术。护理上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如加强生命体征监护,低流量给氧,积极配合医师完善术前准备,给与营养心肌、扩血管、调节血压、血糖等药物,并注意加强患者心理护理;观察组则实施本研究针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路径:(1)确诊10 min 内给与吸氧,并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与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 口服,备好除颤仪,留置静脉血送检,同时告知家属配合与注意事项,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2)入组后10~30 min,送检静脉血标本,完善血常规、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电解质、血糖等生化指标,对患者病情再次评估并告知医师评估结果,启动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会诊并协调急救,做好各类危急值的处理,并做好患者转运介入室工作准备,及时送入介入室手术治疗。(3)术后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护,了解其有无心脏血管其他并发症及再发心梗、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出现,一旦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治疗。
比较两组救治相关指标,两组术后3 天随访时心肌酶与肌钙蛋白水平,统计两组救治期间发生的心律失常情况。救治相关指标主要包括:确诊时间、确诊至介入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生化指标中心肌酶包括:乳酸脱氢酶(LDH,速率法,100~240 U/L),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比色法,0~25 IU/L),肌钙蛋白以总肌钙蛋白水平为标准,包括肌钙蛋白T(cTn)、肌钙蛋白I(cTnI)及肌钙蛋白C(cTnC)三者联合值,参考值≤1.0 μg/L;救治期间观察组发生的心律失常主要观察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及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情况。
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术后3 天随访,观察组LDH 及CK-MB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总肌钙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救治期间观察组发生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心肌梗死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血液供应障碍,出现心肌持久且严重的缺血缺氧,继而发生缺血部位心肌的局部心肌坏死[5]。临床表现上可存在严重且剧烈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口服药物及卧床休息亦无法缓解,大汗淋漓、甚至出现心源性休克与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6]。本病治疗原则为及时有效的挽救濒死心肌,尽可能缩小心肌梗死面积,确保患者心肌血供提高心功能。研究已经证实[7],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1 h 内为心肌再灌注的黄金时期,越早确保心肌血供,患者治疗效果越理想,救治成功率越高。其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则有效的确保患者及时有效的血管再通[8]。
对于早期发现者实施及时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血管再通术,能短时间内确保心肌血供,且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被认为是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救治手段之一。本研究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实施介入治疗的护理方式上,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行本研究护理临床路径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救治相关指标发现,观察组确诊时间、确诊至确诊至介入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证明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实施介入治疗者,实施护理临床路径干预,能显著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另外针对两组术后3 天随访时心肌酶与肌钙蛋白水平比较发现,术后3 d 随访,观察组LDH 及CK-MB 水平低于对照组,总肌钙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证实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实施介入治疗者,实施护理临床路径干预,对改善患者术后心功能,降低心肌损伤有重要价值。最后比较两组救治期间发生的心律失常情况发现,救治期间观察组发生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实施介入治疗者,实施护理临床路径干预,对提高术后患者恢复情况,减少心律失常有重要意义。
表1 两组救治相关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救治相关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术后3 天随访时心肌酶与肌钙蛋白水平对比(d,)
表2 两组术后3 天随访时心肌酶与肌钙蛋白水平对比(d,)
表3 两组救治期间发生的心律失常情况对比 [例(%)]
临床护理路径是以“人性化、科学化、专业化”为核心[9],充分体现优质护理理念[10],采取标准化、规范化护理手段[11],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好院前的快速识别,加强现场急救[12],院内针对需要介入手术者,显著缩短确诊时间[13],及时送入介入室实施手术治疗,同时整个治疗过程中增加对患者的观察巡房次数[14],及时发现异常汇报医师进行干预[15],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临床护理路径是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主要针对特定患者,以时间为标准,结合入院指导、接诊诊断、检查用药、治疗与护理、饮食干预、健康教育等理想护理手段为实施过程,制成的一个日常护理计划。针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取得较理想临床效果。综上所述: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实施介入治疗者,实施护理临床路径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救治效率,改善心肌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