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王翠萍 王凤玲 于萍 郎丽英
大脑中动脉硬化性缺血性卒中发病急促,可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对患者身心健康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比较大。临床在为此类患者开展临床诊疗时,应结合患者病情给予针对性治疗,做好早期溶栓治疗至关重要。实践经验表明,在为患者提供溶栓治疗过程中,配合良好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预后效果。临床护理路径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发挥优质护理内涵,在溶栓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所在医院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本研究选取2016 年9 月—2018 年10 月符合研究条件的66 例大脑中动脉硬化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分析,详细报道内容如下。
选取66 例大脑中动脉硬化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选患者均满足疾病诊疗标准[1-2],患者及家属能够配合临床诊疗工作,家属签署治疗同意书。根据护理方法分组,观察组(n=33)男性20 例,女性13 例,年龄45~80 岁,平均年龄(67.63±3.66)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13 h,平均时间(4.52±1.47)h。对照组(n=33)男性19 例,女性14 例,年龄46~78 岁,平均年龄(67.78±3.6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12 h,平均时间(4.37±1.55)h。研究内容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审查,纳入标准[1]:(1)有法定监护人陪伴者;(2)无高危治疗风险及影响因素者;(3)自愿参与研究者;(4)治疗依从性比较高者;(5)入院时无严重并发症者。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3-4]:(1)合并精神类严重疾病者,如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症等;(2)合并肝肾、心肺功能严重损伤及其他明显诊疗风险者;(3)合并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器质性病变等严重疾病者;(4)无法定监护人或陪护家属者;(5)多种因素造成主观中断治疗者。
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方法,护理人员结合患者实际需要,为其提供针对性护理,满足患者就诊所需。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医嘱,采取必要措施,最大程度保证患者诊疗安全。观察组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确定护理路径: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将时间作为横轴,将具体护理措施作为纵轴,对患者情况进行判断,结合具体需要,制定护理计划表,明确什么时候开展什么诊疗项目,并且保证护理人员能够随时随地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根据路径表中内容,为患者开展溶栓治疗,在特定流程模式下为患者开展诊疗工作,使患者治疗活动更加有效率,且保证临床诊疗及护理工作质量。
(2)执行护理路径:根据标准临床护理路径计划,为患者执行护理服务,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代相关诊疗措施,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按照表1 中临床护理路径内容为患者执行相关工作。
所有护理目标均在计划中体现,每完成一项,相关责任人在该项中签字,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优化。每个患者结束治疗后,护理人员及时做好出院指导,讲解家庭护理要点,要求患者严格按照医师要求做好自我护理。根据每个患者不同情况,对临床护理路径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方便整改。
(3)护理路径要点:一般情况下,溶栓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协助做好相应护理工作,应在患者回到病房后及时做好床边交接,为患者严格制动,避免出血。严密观察患者情况,保意识、皮肤温度、生命体征指标变化等,对是否存在血肿及渗血进行详细观察,一旦出现上述现象,则及时遵医嘱进行对症处理。对患者凝血机制进行分析,结合需要,给予降纤、抗凝等对应处理,同时对患者微循环进行有效改善,为患者预后奠定基础。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入院时及溶栓治疗后2 d、7 d 的NIHSS 评分进行对比,取分范围0~42 分,得分越低说明神经缺损程度越小[5-6]。与此同时,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做好记录。
采用SPSS 16.0 软件,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值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入院时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溶栓治疗后2 d、溶栓治疗后7 d 的NIHSS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6.06%)均低于对照组(27.27%),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临床护理路径表(简略)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其他指标对比
缺血性卒中患者病情复杂且严重,同时病情变化比较快,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神经功能损伤及肢体偏瘫等,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对症治疗,目的在于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身体损伤[7]。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神经内科发挥重要作用,相关护理人员的操作对患者病情改善具有重要帮助。为此,应最大程度强化护理工作,规范护理行为,为患者预后创造更多必要条件。
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是现阶段临床比较普遍的护理干预方法,指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根据特定护理路径,为其提供完善的医疗服务。为患者提供临床护理路径服务模式,要求护理人员以循证护理为基础,根据某一类疾病特殊性制定详细的临床护理措施,形成护理路径表,从而为患者提供标准化护理,使患者诊疗全程均能获得良好服务[8-9]。临床护理路径能够为神经内科就诊患者提供时间性、顺序性的临床照护,将其应用在溶栓治疗中,可提高溶栓治疗效率,优化医疗措施,从而保证患者溶栓治疗效果。通过完善护理路径,能够使护理工作更加合理,促进流程化建设,从而为大脑中动脉硬化性脑卒中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方案,一方面对改善患者病情具有重要帮助,另外一个方面也能最大程度节约医疗资源[10]。
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护理路径组溶栓治疗后2 d、溶栓治疗后7 d 的NIHSS 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组,且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6.06%)均低于常规护理组,上述研究结果与权威文献[11-12]报道结果基本相同,充分说明对大脑中动脉硬化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护理工作进行改进,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护理效果,改善神经功能,避免病情加重,并在此基础上减少并发症。这样一来,可有效降低患者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对患者病情改善具有重要帮助。也就是说,只有不断强化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完善护理服务措施,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加合理、科学的医疗护理服务,为改善患者病情提供更多助益。
综上所述,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病情,提高溶栓治疗效果,为患者诊疗提供更多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