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素娥
(重庆市黔江区冯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庆 409006)
女性在月经期或行经前后下腹部产生疼痛和坠胀表现为痛经,此外部分患者同时会产生其他不适表现,临床将痛经划分为继发性痛经以及原发性痛经,痛经严重患者会产生无法忍受的疼痛,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此次研究主要探讨青年女性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就治疗内容进行如下报道。
随机选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青年原发性痛经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年龄19~26岁,平均年龄(23.6±2.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为西医治疗,患者在月经前3日服用布洛芬缓释片,每日服用3次,每次服用0.4 g,依据患者自身疼痛情况对药物用量予以调整,患者月经干净后可终止药物服用。服用3个月经周期。
观察组患者治疗方法为中医针灸治疗,患者选择平卧位,依据患者的实际体型选择毫针,主要针刺穴位为三阴交、气海、子宫两侧以及关元,对穴位进行消毒后进针,如果患者为寒凝血瘀者需要对神阙穴予以艾灸,如果患者为气滞血瘀者加重气海穴的基础上针刺水道穴,如果患者为阳虚宫寒者应加重关元,进针主穴后对患者实施行针,每次行针时间为10分钟,此外告知患者采用艾条对子宫和次髎穴进行温灸,时间为10分钟。在月经前1日开始进行治疗,持续治疗时间为10日,治疗周期为3个月经期。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如果未出现痛经,且无不适表现产生说明临床效果为显效;经过治疗后如果显著缓解痛经表现,不适表现改善,患者可对疼痛忍受,不服用止痛药物同样可正常生活说明临床效果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痛经表现无任何改善,不适症状无变化说明临床效果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后总有效率计算为93.33%,对照组患者西医治疗后总有效率计算为9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对比[n(%)]
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包含痛经,患病人数呈现逐年递增趋势,痛经主要特点表现为周期性以及规律性,月经过程中患者的腹部会产生严重的疼痛表现,经期后疼痛缓解直至痊愈[3]。反复产生疼痛后会使得患者出现不良情绪,严重者会加重自身病情,产生其他相关综合征或者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医学将痛经划分为两种,即实证是由于气滞以及寒凝等相关因素致使血运出现不畅,从而影响气血。虚症是因为患者气血异常,或者由于肾精亏损,胞宫无良好的濡养,从而产生不通表现。中医学中认为不通则痛,其痛经的产生与血疲存在一定的关系。对于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方法能够对患者的穴位进行刺激,以此实现温经散寒和强身健体的目的。文中选择的三阴交以及气海均属于脾经,对此穴位进行针灸可实现健脾的目的,有助于补益肝肾,调节患者的盆腔神经,子宫以及关元位置在附件两侧,对其进行针灸可起到任主胞胎的效果,实现止痛以及活血化瘀的效果。在对患者实施针灸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艾灸具有疏通经络的效果。
综上,青年原发性痛经患者在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选择中医针灸方法能够缓解因为经期产生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