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珩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公共基础课教学部,云南 大理 617000]
《红楼梦》中的“失窃案”主要是指小说中出现物品遗失的情节,即丢东西,包括窃失和自己丢失两种情况。遗失情节由一系列的遗失事件组合而成。经统计,《红楼梦》中共出现了十一组“失窃案”,详见下表。
本文将十一组“失窃案”作为整体分析,围绕遗失情节的空间分布、遗失物及窃取者的设计构思三方面展开论述。
“失窃案”除丢玫瑰露之外都发生在大观园之内,并以怡红院为中心辐射式分布。
怡红院内。良儿偷玉:第五十二回,平儿:“这会子又跑出一个偷金子的来了,更偷到街坊家去了!”可知偷玉发生于院内,否则不会有“偷到街坊家”之语。芳官遗硝粉:第六十回,芳官取硝粉“启奁看时,盒内已空,心中疑惑,早间还剩了些,如何没了?”发生于怡红院内。宝玉丢玉:第九十四回,宝玉道:“才刚忙乱换衣,摘下来放在炕桌上,我没有带。”知丢于怡红院内。
怡红院周围。小红遗帕:第二十四回,小红道:“只因我的手帕子不见了,往后头找去。”可知小红手帕或遗失在怡红院后。第二十六回“原来上月贾芸进来种树之时,便拣了一块罗帕。”则手帕为贾芸所拾。第二十五回写小红:“到翠烟桥,只见山坡上高处都是拦着帏幙,贾芸正坐山子石上监工。”贾芸或在怡红院周围翠烟桥旁山石一带拾得手帕。宝玉遗金麒麟:第三十一回,湘云与翠缕在蔷薇架下拾得金麒麟,蔷薇架在怡红院周围。
迎春居所。丢金丝凤:第七十三回,“还在书架上匣内暂放着”。知丢于迎春室内。岫烟丢袄:岫烟从入大观园起就与迎春一处居住,第九十回,凤姐到紫菱洲畔见婆子因丢袄事吵嚷,知红袄子丢于迎春处。
此外,太太耳房丢玫瑰露、平儿芦雪亭丢虾须镯,与怡红院关系密切。司棋丢绣春囊与迎春住所关系密切。综上,总有七组遗失情节与怡红院相关。其余三组均与迎春居所相关。“失窃案”呈大部分集中分布于怡红院,部分分布于迎春居所的特征。
1.人物性格与遗失情节之关系。“失窃案”集中发生于怡红院与迎春居所,与二人的性格有关,居所为二人性格之延伸。宝玉待人宽厚,加之袭人等亦是温柔之人,管治不严,故有小偷小窃之事。迎春性格怯懦怕事,管治不住下人,下人不惧,故亦易生是非。对比黛、钗,黛玉心性孤傲,爱使小性,下人小心以对,不易出错。宝钗端庄贤德,下人谨慎持重,不容出错,故无此类事件。另十一组遗失情节中有七组与怡红院相关,因怡红院为大观园一园之首,怡红院之主贾宝玉为诸艳之冠,所以情节以其为核心发展,犹如风暴中心一般,周遭情节皆形成以怡红院为中心的分布规律。
2.早期稿本中宝玉与迎春之关系。为何偏是迎春而不是其他姐妹?这可从迎春与宝玉关系来讨论。第二回冷子兴道:“二小姐乃是赦老爹姨娘所出,名迎春。”刘世德先生认为早期的稿本中迎春为贾赦之女。再看宝玉身份,宝玉在今本中是贾政之子,但沈治钧先生提出宝玉在早期《风月宝鉴》的构思中为贾赦之子,并进一步认为“宝玉和迎春有‘手足情’,他们在《风月宝鉴》里原本是同胞姊弟”。既然同胞的宝玉与迎春存在于早期稿本中,则遗失情节集中发生于宝玉及迎春处或可做出如下解释:遗失情节为作者构架情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早期同胞的宝玉、迎春的构想已经存在于早期的情节构想之中,故遗失情节围绕此二人展开。
“失窃案”中,除宝钗未明言之外,都有确切的遗失物。遗失物的设置反映了作者创作的艺术构思。
第三十二回中作者借黛玉之口道出了遗失物传情之用:“黛玉新下忖度着,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鸯,或有凤凰,或玉环金佩,或鲛帕鸾绦,皆由小物而遂终身之愿。”小红遗帕,贾芸拾帕,二人因遗帕而定情。宝玉遗金麒麟恰为同有金麒麟的湘云所拾,此回拾麒麟前湘云与翠缕有阴阳之论,绣春囊更是潘又安送给司棋的定情之物。可见小巧玩物功用之大,由丢与拾两个动作将两个人物联系到一起,从而推动情节发展。作者借黛玉之语不仅道出才子佳人故事常用遗失之物传情,还指出了此类传情之物的特点即“小巧玩物”。传情之物为私人性质的小巧玩物,其赏玩之意与男女情爱含蕴多意呼应,暗示情节发展走向,使之耐于咀嚼。
另遗失物以金、玉为主,“金玉良缘”是《红楼梦》中的一大主题,遗失物多为金玉之物的设置呼应了“金玉良缘”的主题。
在《〈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中余英时先生认为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创造了两个鲜明而对比的世界。分别为“乌托邦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分别对应大观园中的世界和大观园以外的世界,并认为这两个世界是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作者有意识地降低书中人物的年龄,让他们住进大观园这个理想“伊甸园”中。但岁月不居,理想世界终将幻灭。笔者认为大观园作为理想世界并非轰然倒塌,而是被现实世界逐渐侵吞蚕噬。而外部现实世界要入侵理想世界就需要一个连接内外两个世界的介质。作者在设置情节时需要一些偶发因素来打破两个世界的界限,使得内外交流,现实世界入渗侵蚀导致理想世界瓦解。诚如夏志清绣春囊之于大观园或蛇之于伊甸园的比喻,遗失物绣春囊是一个偶发因素,充当了具有破坏性的介质作用。
先看两个世界的界限,第七十三回贾母查赌言及贼盗之害:
殊不知夜间既耍钱,就保不住不吃酒,既吃酒,就免不得门户任意开锁。或买东西,寻张觅李,其中夜静人稀,趋便藏贼引奸引盗,何等事作不出来。况且园内的姊妹们起居所伴者皆系丫头媳妇们,贤愚混杂,贼盗事小,再有别事,倘略沾带些,关系不小。
此语指出“门户”乃隔绝两个世界的关键。第六十二回宝钗一进角门,便吩咐锁门,且告知宝玉还有几件比丢玫瑰露、茯苓霜还大的事须留心。以门为界,门外为现实浊世,门内是大观园的理想世界。
再来看遗失物的来龙去脉。小红遗帕中“手帕”先是小红所有,后由外来人贾芸进园种树时更换传情,传情之帕为外来之物。宝玉所遗失之金麒麟为张道士所赠,亦为外来之物。平儿所遗的虾须镯实为凤姐所赠,凤姐并平儿并非住在大观园之人,亦是外部世界传入。芳官所遗的蔷薇硝约是屋内之人用去不提,但用茉莉粉替去蔷薇硝给贾环却是由内向外的流动。引起玫瑰露遗失案的茯苓霜是五儿给的,由外部世界流入大观园中并引发了一系列的余波。绣春囊或为司棋相好潘又安从园外寄入,并引发抄捡大观园等事件。迎春之金丝凤被奶妈当掉偿赌债,是从内部世界向外部世界的流通。岫烟的红袄子似乎为黑儿所偷,黑儿是外面的人,随婆子进园玩,乃外部世界进入内部世界。良儿偷玉或为宝玉之玉,宝玉丢玉之玉本就是天上顽石非人间之物。由此遗失物承担了一部分两个世界间的流通介质的作用,由外入内的侵吞蚕噬着内部大观园世界,起到了沟通两个世界之用。
遗失物承担了一部分沟通两个世界的介质作用,对理想世界多是一种从外到内的蚕噬破坏,而从内到外的流通则多通过与遗失事件相关的人特别是窃取者的逐落完成。
窃取之人多避免不了被修订者设置成逐落或死亡的悲惨结局。第二十七回红玉答应离开怡红院时,脂砚斋的眉批:
奸邪婢岂是怡红院应答者,故即逐之。前良儿,后篆儿,便是却证。作者又不得可也。己卯冬夜。
脂评中良儿为偷玉之良儿,篆儿或为早期稿本中偷镯之人,脂砚斋以此二人为“奸邪婢”故逐之。又在平儿遗虾须镯事件中庚辰本在平儿语处有双行批注:
妙极。红玉既有归结,坠儿岂可不表哉。可知奸贼二字是相连的,故情字原非正道;坠儿原不情,也不过一愚人耳。可以传奸,即可以为盗。二次小窃皆出于宝玉房中,亦大有深意在焉。
再次用奸邪指代窃取者,并指出可以传奸即可为盗。在文本中,宝钗偷听小红、坠儿说话处借宝钗道出修订者态度。宝钗偷听,心中吃惊,想道:“怪道从古至今那些奸淫狗盜的人,心机都不错。”至此小红与坠儿都被定义为奸淫狗盜之徒了。可见修订者对窃取者所持的态度,奸邪之人不能留于大观园之中,故逐出。如良儿因偷玉被逐落,坠儿因传情、偷镯被逐出,彩云因偷玫瑰露等被贾环误会生病而死,五儿在早期稿本中也死了,司棋被逐出大观后也以情死告终。窃取者的逐落一方面反映出修订者对大观园这一理想世界的维护,另一方面窃取者的逐落是从内部世界向外部世界流通的方式之一,为之后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值得注意的是,逐落者还透露出了一些早期稿本的痕迹。遗失事件中遭逐落的人多存在着身份问题,如:小红、坠儿、良儿、五儿、彩云,有的可能是修订过程中发生了人物的移动或改动,如彩云与彩霞的问题、五儿死而复生的问题。或是本系于某人身上的事在修订过程中转系到了别人身上,如篆儿偷镯到坠儿偷镯。从窃取者规律性地遭逐落以及其复杂的身份问题可见作者着实为窃取者的归属问题颇费苦心,几经修订。
《红楼梦》经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其披阅、增删的过程本身就体现了曹雪芹的设计构思,而投射到文本中,就表现为人物的塑造、情节的设计、故事的推演等。分析《红楼梦》中十一组“失窃案”,通过特定情节——遗失情节管窥修订者的艺术构思。“失窃案”集中分布于怡红院,反映出作者以怡红院总一园之首的创作构思。曹雪芹营造理想的大观园世界时,理想世界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外部世界的冲击,最终随贾府的没落而幻灭。贾府中的“失窃案”就是大观园逐渐被蚕噬破坏的表现。遗失物与逐落者都起到了沟通连接两个世界的中介作用,遗失物多是反映外部世界的入侵而导致了内部大观园理想世界的消亡;逐落者则反映内部世界的人放逐到外部世界后的悲剧命运。
①③⑥⑦〔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33页,第384页,第868页,第736页。
②沈志钧:《〈红楼梦〉成书研究》,中国书店2004年版,第330页。
④余英时:《〈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36页。
⑤陈庆浩:《八十回本〈石头记〉成书初考》,《文学遗产》1992年第2期。
⑧⑨〔清〕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618页,第1206页。
⑩刘世德:《〈红楼梦〉版本探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彩霞与彩云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