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青年学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法律素养教育有助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青年学生法律素养教育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高校学生法律素养教育工作是落实依法治国的具体措施,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将从高等院校青年学生的法律素养教育现状出发,论述加强高校青年学生法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提出高校青年学生法律素养教育的创新途径,旨在提升高校学生法律素养教学质量,全面提升青年学生的法律意识。
关键词:高等院校;青年学生;法律素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20-0265-02
作者简介:滕召青(1969-),女,汉族,山东日照人,本科,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宣部和教育部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设置是当前高校青年学生法律教育的基本依据,影响着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法制素养是全体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青年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知识人才,因此做好高校青年学生的法律素养教育工作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高校青年学生法律素养教育,有助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科学成才,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在国家政策和高等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对高校青年学生法律素养教育工作进行积极探索,全面提升青年学生的法律综合素质。
当前高校大学生法律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的,属于传统的理论教学。高校的法律课程主要是法律知识的基础讲解,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掌握些许法律知识,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大学生的违法犯罪事件呈上升趋势,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大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造成的后果远大于社会人的犯罪行为,这一现象显示出高校在法律教育上存在很大的问题。
第一,学生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大学是学生学习法律的初识时期,是树立学生法律素养和法律观念的关键时期。由于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化,高校学生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压力,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对法律教育知识的宣传视而不见、漠不关心,进行法律考试时疲于应付,无法提升高校学生的法律素养。
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单一。高校大学生法律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法律教育内容的专业术语对初识学习法律知识的大学生晦涩难懂,没有开展相关的法律阅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不强,再加上高校对法律知识宣传不到位,学生难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者相结合,对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起不到显著效果。
第三,课堂教学方式单一。高校教师传授法律知识多以课堂教学为主,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能使学生熟练掌握法律方面的知识和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目前,多媒体等教学模式在高校法律教育运用少之又少,由此可见高校法律教学方式的单一化,使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和提高法律素养时提不起兴趣,无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法律的积极性。教学模式的单一性,成为高校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和提高法律素养的最大阻碍。
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要求。和谐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前提,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其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最为根本的部分,人的综合素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要有较好的专业知识、思想品德、健康体魄和健全人格,端正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促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法治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谐的根本保障,国民的法律素养直接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高校青年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其较高的法律素养可以传递并影响周边的群体,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二,依法治国政策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只依靠完善的法律法规远远不够,国民的法律素养也是重要的先决条件之一,在立法、执法、司法共同稳步推进的同时,高校要加强青年大学生的普法教育,提高其法律素养,强化其法律精神,才能向国家输送较高素养的法律人才,助力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非单纯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全面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全方位的素质教育。高校青年学生法律素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先决条件,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形成内在、稳定、端正的思想意识和观念起着积极作用,通过正确积极的意识和观念来约束自身行为,合理调控与个体、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和谐。法律素养不仅是高校青年学生全方位发展的必备素质,更是合格社會主义接班人的必备素质,因此,高校青年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培养青年学生的法律信仰意识
法律信仰是青年学生法律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法制社会建设的实现需要根植于良好的法治环境和公民的法治认同,青年学生作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建设的未来希望,其法治信仰将直接影响到国家依法治国政策和法治社会建设的实施进程。只有培养青年学生对法律精神的信仰,才能树立发生对法律公平正义的信心,从而鼓励青年学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和惩治奸恶,自觉规范学法、守法、护法的行为。青年学生法律信仰培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工程,也不是单单依靠大学教育就可以完成的,需要高校教师培养学生对法律的信心,从而养成长期学法的良好习惯。法律信仰教育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内容:首先,要求青年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明确法律和权利的辩证关系;其次,要注重课堂法律教学内容的原理性,避免单纯法律知识的讲解,转变为法律信仰价值观的传播;最后,教师要注意对学生法律信仰的引导,正确对待学生出现的法律问题,不能采取回避的态度。
(二)修订青年学生的法律教育方案
第一,高校要明确青年学生法制教育的科学内涵和教学定位,不能将学生的法律教育和德育教育工作混为一谈,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全替代法律教育势必会造成青年学生法律素养的缺失。第二,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对于青年学生的法律教育内容,教师要主动对网络教学资源和学校教育资源的开发,通过青年学生耳熟能详的典型案例进行导入和分析,丰富课堂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对于法律课堂教学,高校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积极探索,可采用情景教学法、体验式教学和建构主义教学法等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第三,全校开设法律选修课程。针对学院专业的不同,高校教师要制定不同的法律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
(三)拓宽青年学生的法律教育途径
第一,重视青年学生家庭法律教育的基础作用。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体系中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学生法制教育中的基础工程。家庭教育的成败直接决定了青年学生的性格形成,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开朗理性的性格特点,因此家庭的法律教育也会对青年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第二,强化青年学生法律教育的关键作用。高等院校法律教育对青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高校教师除了课堂上的法律知识传授外,还要通过团委和学生会策划组织丰富的校园活动,通过校园活动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律文化环境。第三,结合青年学生社会法律教育的辅助作用。社会法律教育是高校青年学生法律教育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青年学生进行法治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高校要充分开发和社会司法机构及社区的合作,共建学生法律实践平台,建设高校学生法律教育的第二实践课堂,提升青年学生法律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的结合,全面提升青年学生的法律素养。
高等院校青年学生的法律素养教育工作是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年学生法律思维意识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青年学生的法律素养教育工作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高校落实依法治校的基本途径。高校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加强青年学生法律素养教育工作是时代发展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对法律课程进行科学认识和系统探讨,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创新学生法律教育形式,全面提升学生的法制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张楠.用法治精神构筑和谐校園——论依法治校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6(04):60-62.
[2]杨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实效性探究——以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律部分教学为中心[J].高教论坛,2014(06):18-21.
[3]马燕敏.大理学院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调查与研究——兼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1(10):20+107.
[4]王俊杰.高校法治教育的再认识——全面深化改革与强国崛起背景下的考察[J].韶关学院学报,2016(11):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