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课程调查报告

2019-09-11 01:17:56孙志华
关键词:道德修养思政法律

张 玲,张 莉,孙志华

(山西大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一、引言

高校思政课实践课程作为思政教育的一个环节已经取得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从已有研究成果看,国内关于思政教学实践课程的理论研究成果颇丰,大多从意义与价值角度提出了实施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但这些研究成果很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分析实践课程的实施方案与操作规程,使操作效果难以预测。[1]鉴于此,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专项课题组于2019年3月进行了一项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课程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测量当前学生对于实践课程的认知水平及意见态度等的实际状况,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程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参考。

二、调查方法

(一)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以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大同大学3 所高校的在校学生为总体目标。具体步骤为: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1340 名在校生构成了本次调查的样本。

(二)资料收集 本次调查问卷中的18 个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对被调查者进行测量:

个人基本情况(年级与专业类别);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课程的了解程度;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总体评价;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课程的实施方案如:采取何种形式、考核标准和学分设置等方面的偏好。[2]

调查问卷采用问卷星线上传播,线下纸质调查问卷实地发放,100%的调查对象当场填写,回收有效问卷1340 份,调查样本的实际构成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样本构成情况

(三)资料整理与数据处理 本次调查由调查员将有效问卷核实后统一编码,采用SPSS 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分析类型为单变量和双变量交互分类统计。[3]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目前大学生对实践课程的认知程度和渠道 弄清当前高校学生对于实践课程的认知状况是开展实践课程极为关键的一步,掌握学生对于实践课程的了解程度,便于我们采用导入式授课模式缩短学生的心理适应期。同时也反映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采用实践课程的广度与深度。特别是对“通过何种渠道了解到实践课程”这一问题的调查,能够为我们以后推广实践课程提供有益参考。调查结果显示:97.5%的学生对实践课程是有所了解的,这其中5.9% 的学生很了解,52.8%的学生比较了解,38.8%的学生仅听说过,其余2.5% 的学生表示从未听说过实践课程这一概念。在回答“你所上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否采用过实践课程这一方式”的问题时,选择了“经常”的学生占到23.58%,选择了“偶尔”的占到62.99%的学生,“从未采用”的学生仅占13.43%。从上述两个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实践课程的认知度很高,但由于种种原因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课程还仅仅是部分班级偶尔采用,针对这一现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推广实践课程,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此外,学科专业对于学生是否了解实践课程的影响程度并不大,改变了以前我们对于理工科学生比其他专业学生更了解或有更多机会参与实践课程的认知。那么当前学生了解实践课程这一理念的渠道有哪些呢?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51.04%)的学生是通过老师讲授获知的,21.57%的学生是通过新媒体获悉实践课程理念与方法的,而另有13.88%的人是通过人际沟通的方式了解到的。由此可见,除了老师课上讲授以外,新媒体在推广实践课程这一理念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结果的启示是适时利用新媒体技术并以社会热点问题和鲜活事例引起学生对实践课程的好奇与兴趣,通过改善传统授课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课程的热情。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思政课实践课程才能顺利有效的开展。

(二)当前大学生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质量的评价 了解学生对本课教学效果的评价有助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课程的开展,[4]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84.4%的学生对高校开展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比较满意。在“该课程教学中存在不足之处”的调查中,40.45% 的学生认为该课程与现实脱节,其他原因有:大班上课效果不佳(25.52%)、授课方式过于死板(19.63%)、教学水平不高(5.67%)、教材内容陈旧(8.73%)。采用实践教学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质量与效果势在必行。

(三)当前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课程实施方案的选择 之所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实践课程的实施方案,是因为教学的指向是学生,实践方式的采用不应以理论上的可行性作为选取标准,而应考虑学生是否感兴趣或有机会参与其中,以此我们设计了几种受学生欢迎并常见的课程实践题目,以此来考察哪些才是学生真正愿意融入其中的实践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更愿意走出学校去教学实践基地考察,从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联系课本所学理论知识,以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创造力去感受社会发展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因此,今后实践课程的开展应尽量多安排符合学生兴趣的活动,这样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就教学基地的选择问题展开考察。问卷中教学基地按照组织机构的行政管理形式分为:政治与行政综合管理机构(如公安、司法、国家安全部门);提供生活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如敬老院、福利院);其他(革命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区)等。通过调查,学生把革命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区作为他们最愿意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重要思想实践学习的去处(32.69%),其次为行政综合管理机构(24.25%),而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排在后面(20.22%)。革命教育基地、政治与行政综合管理机构及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应该成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践基地的首选。

2.拟定实践课程的主题。根据调查,52.46%的学生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课程主题应该是社会热点问题,23.81%的学生认为应该是关系民生的话题,其余的20.75%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定,只有2.99%的学生同意由老师统一设定实践内容的主题,或是列一个主题的选题表供其选择。从目前的情况看,由学生自己拟定题目势必会花样繁多,那些不乏创新、设计精彩的提议因为不具备现实可操作性,也无法达到实践课程的初衷,所以主题的拟定需要一定的指导。

3.实践课教学的经费问题。54.25%的学生希望学校提供实践费用,那么,经费不足时学生是否愿意去社会上寻求资金支持呢?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只有38.66%的学生表示愿意去社会上寻求资金支持,只有极少数人同意自筹资金。表明大部分学生希望学校提供思政课实践课程的经费。一部分学生对寻求社会上的资金支持是愿意发挥主动性的,当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为确保安全,学校及相关老师应规范学生外出寻求赞助的活动,与学生签订相关保证书以确保实践课程的有效性。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课程安排、实践组织形式和成绩评估。[5]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希望课程结束后进行一次大规模实践活动。在进行实践活动时,多数学生希望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实践。在问到“是否愿意将实践表现计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最终成绩时”,同意计入的同学占到了73.06%,在同意计入最终成绩的学生中,他们认可的比例显示:58.21%的学生选择计入比例在20%-30%之间,因此可以尝试在这样的比重下适当地将实践课程成绩计入最终成绩核算体系中。

对本门实践课程的成果如何确定,考核评估方式如何选择的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学生赞成的考核方式是上交一份正式的调研报告(占总人数的34.48%),对最终实践课程成绩的评估方式,22.54%的同学选择了由学院组成评审小组对学生的实践进行评定,成绩的评价方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偏好结合学校已有的实践课程经验来具体操作。

四、小结

本次调查研究结果从思政实践课程的内容、频率和方式等方面描述了当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程的总体评价,结果如下:

第一,当今大学生对于思政课程实践的理念认知程度较高,对这种教学形式持积极态度。同时,学生对实践课程理念的获知除授课老师外还有大众媒体,这就要求我们学习并利用新媒体这一宣传平台深入持久地开展思政实践课程。

第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与社会现实无法很好地结合是本课最大的不足之处,这或许是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通病。但也足以说明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第三,在最后一道关于“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的几点建议”这道开放式问题中,大部分同学都写下对实践课程的真实想法,有些学生还提出些可行性方案。这些都是对当前实践课程的肯定和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即“以学生为本”,才能找到教学改革的灵感与支持。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思政法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14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让人死亡的法律
山东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30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