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于猪肉的需求量持续增加,生猪养殖行业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在养殖中各类疾病严重威胁食品安全,也会对养殖户的经济利益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因此,需要加强对疾病的诊断与防控。非洲猪瘟是我国防疫部门重点防控的疫病,一旦感染死亡率接近100%,该疫病属于传染性、出血性疾病,主要病原为非洲猪瘟病毒,因此,养殖户需要加强对非洲猪瘟的研究和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自身经济利益受到损失。
关键词:规模化养猪场;非洲猪瘟;诊断;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0.081
0 引言
非洲猪瘟是以出血热为主要特征的疫病,主要病因为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临床症状包括各个脏器出血以及全身发热。非洲猪瘟起源于非洲,并迅速在世界各地蔓延。规模化养猪场在感染非洲猪瘟后,整体死亡率接近100%,我国目前已经有超过20个省出现非洲猪瘟疫情,尚未出现大面积集中流行,總体处于可控范围。由于非洲猪瘟对生猪养殖行业威胁较大,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将其列为重点防控的疫病,养殖户需要加强对非洲猪瘟的研究,严格进行饲养管理,一旦发现疾病症状及时治疗,以此实现养殖安全。
1 症状
猪在感染非洲猪瘟后存在3一巧d潜伏期,部分生猪的潜伏期可达20d以上,携带病毒的软蟀将非洲猪瘟传播至家猪,潜伏期通常在5d内,潜伏期过后,被感染猪会出现严重的急性症状[1]。
不同种类的非洲猪瘟会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其中有强力毒株引发的最急性型非洲猪瘟,被感染猪会在无任何症状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死亡,在死亡前猪的皮肤大面积充血,呼吸急促,体温会在短时间内升高至41℃以上。
急性型非洲猪瘟具有4~6d感染潜伏期,患病后猪的体温会升高至40℃以上,持续时间比较长,在口鼻部位会流出黏脓性、黏液性、浆液性分泌物,大部分猪采食量降低,腹部、耳、四肢皮肤发绀,走路姿态不稳定,肺水肿、呼吸困难。猪在发病期间,呕吐、腹泻、便秘轮换出现,眼结膜位置充血严重,存在黏脓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如母猪在怀孕期间会直接流产,整体死亡率可达100%,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肺水肿。亚急性型的症状与急性型接近,在症状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区别[2]。猪在感染后,潜伏期能达到10d左右,关节肿胀明显,行走活动比较困难,体温升高并伴有肺炎等症状,在腹部及耳鼻部位的皮肤存在大量血斑,皮肤发绀死亡率接近90%。急性型和亚急性型在耐受期过后会出现慢性型的症状,患病猪偶尔体温会升高至40℃,部分猪生长发育迟缓,皮毛暗淡,母猪在怀孕状态下会出现流产和死胎。
2 诊断
通过剖检能够发现,非洲猪瘟实际病变的位置主要集中于淋巴结、心脏、肾、脾等,皮下出血和淤血比较明显,体腔内部也会出现出血的症状。患病猪脾脏严重肿大,颜色为黑红色,肾脏皮质下方存在出血点,内脏淋巴结出血和水肿明确。非洲猪瘟的实际症状与其他类型的猪瘟类型,误诊率比较高,如患病猪体温持续升高超过4d,迅速出血死亡,体表存在紫色病斑,体毛、腹壁等位置的皮肤坏死,则可诊断为感染非洲猪瘟致死[3]。在接种疫苗后,大部分猪瘟不会复发,如在接种疫苗后仍出现大量死亡,则可以考虑出现非洲猪瘟的可能性,为进一步确诊,临床上可以采用PCR技术进行诊断。
实验室对非洲猪瘟进行诊断主要的方法为血细胞吸附和抑制试验、荧光抗体试验、电镜检查、荧光抗体、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试验等,其中免疫荧光试验和接种试验临床最为常见。在实际操作中,首先需要在无菌环境下采集患病猪急性期的血液,加入链霉素和青霉素进行处理。采集淋巴和脾的相关组织制成悬混液,加入链霉素和青霉素进行处理。在进行动物接种试验中,需要同时对易感猪和接种免疫猪进行试验,如接种后均在5d后出现相关症状,可以确定为非洲猪瘟,如果仅有易感猪发病,可以诊断为普通猪瘟。该诊断方法主要的缺陷是寻找猪瘟免疫猪和易感猪难度较大,诊断成本较高,因此实际应用范围有限。免疫荧光试验需要选取白细胞层制作涂片,利用非洲猪瘟的荧光抗体进行染色处理,通过显微镜广场,如荧光颗粒在淋巴细胞核内部,可以诊断为非洲猪瘟。
3 防控措施
3.1 预防
尚未特效治疗非洲猪瘟的药物和防治的疫苗,因此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无疫情的国家在进口猪肉制品中,需要在港口、机场等位置进行严格的检疫,对于存在风险的产品直接销毁处理。在生猪养殖中,需要严格遵守自繁自养的基本原则,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法,以此降低疫病流行的风险因素。在需要从外部采购生猪的情况下,需要选择非疫区购买,同时需要卖方提供生猪检疫的证明文件。新近采购的生长需要在猪场300m意外建立专门的养殖场所进行隔离饲养,确认无疾病后方可混养。同时,养殖户需要加强对进出养猪场外来人员和车辆的管理,利用经过消毒处理的车辆进行中转运输。在养猪场门口位置建立消毒室和消毒池,所有进入养猪场的人员均需要消毒,大规模养猪场需要设计脏区和净区以及绿色通道,以此实现对各类传染源的有效控制。养猪场需要定期清理粪便,并使用过氧乙酸、氢氧化钠等进行消毒处理,杀灭蜱虫、蚊蝇等,从源头上降低非洲猪瘟的发病率。
3.2 治疗
在饲养中,需要保证养殖用水的卫生清洁,并结合猪的实际生长需求,提供营养丰富的饲料,不得使用动物性食源饲料,包括骨肉粉、血浆蛋白粉等,避免使用泔水饲喂,以此降低各类疫病的发生率。为实现对非洲猪瘟的有效预防,可在饲料中加入盐酸多西环素、益气康、肾复苏等药物,比例为1kg/1t,也可在饮用水中加入板青颗粒,比例为1kg/1000kg,以此提高猪的免疫力,预防混合感染以及消化道、呼吸道疾病。规模化养猪场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免疫程序,确保非洲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等得到充分免疫处理。在完成免疫处理后需要及时进行系统的抗体检测,明确免疫的实际效果。对于非洲猪瘟的病死猪需要进行焚烧或填埋处理,将其产生的尿液以及粪便等废弃物进行生物降解处理,以此减少污染,实现对各类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农业生产。
4 结束语
非洲猪瘟属于死亡率极高的传染性疫病,会对养殖户的经济利益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非洲猪瘟的防控,从源头上降低非洲猪瘟的发生率。养猪户需要了解非洲猪瘟的相关症状,在猪出现高热、行走困难、皮肤发绀等症状时进行诊断,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日常饲养中需要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消毒免疫,以此降低非洲猪瘟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梁达驹.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管理及改进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15):51-52.
[2]黄曦曦,刘升.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措施[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9(8):33-34.
[3]陈玉刚.浅析基层应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J].畜禽业,2019,30(8):85.
作者简介:李树林(1983-),男,汉族,天津人,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监测与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