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魏氏梭菌病防治

2019-09-10 03:52江希玲常帅张淑莹徐建波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20期
关键词:诊断防治

江希玲 常帅 张淑莹 徐建波

摘要:猪魏氏梭菌病成为猪传染性坏死肠炎,俗称仔猪红痢,它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性疾病。由于魏氏梭菌广泛存在于人畜的粪便、土壤、水和尘埃中,属于典型的条件性致病菌。该种致病菌可引发地区流行病,每年会有大量的仔猪感染魏氏梭菌而死,对养殖户造成的损失很大。猪魏氏梭菌病具有发病急,发病过程短,死亡率高的特征。发病后,如果没有采取紧急有效的措施进行对症防控,将会造成严重的死亡现象。该文分析了猪魏氏梭菌病的诊断和防治过程。

关键词:猪魏氏梭菌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0.094

0 引言

引起猪魏氏梭菌病的致病原为魏氏梭菌也被称为产气荚膜梭菌,它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染色的致病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致病菌除了感染猪外,其他家畜均可以感染而引发剧烈的死亡。仔猪出生到1周龄左右是该种疾病的易感高峰期,随着日龄的增大,发病率和致死率呈现下降趋势。体重在20~40kg的仔猪,妊娠60d左右的经产母猪和哺乳母猪最容易感染该种致病菌。最急性期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突然倒地死亡,急性期的患病猪从出现症状到死亡只需要2~8h,死亡率高达100%。临床上猪魏氏梭菌病的传播流行具有典型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常发生于每年阴冷潮湿的冬春季节。在生猪养殖中,如果养殖场存在多种不良应激因素,如气候发生突变,通风效果较差,有毒有害气体积累,饲养密度过大,转群不合理,猪群之间相互打架斗争,引发体表损伤,均可导致疾病传播流行。

1 发病经过

2017年3月13日,某养殖场因为猪舍防寒性能较差,在仔猪群中突然出现了死亡现象,主要表现为急性死亡。该养殖场共养殖生猪266头,其中成年猪90头,育成猪113头,剩余的为仔猪。发病前1d仔猪能在圈舍正常采食,精神状态一切正常,第2天发现死在圈舍当中。随后出现越来越多的发病猪,主要以仔猪发病为主,成年猪感染疾病后临床症状较轻或者呈现隐性经过。出现发病情况后,养殖户将患病猪单独隔离养殖,并对养殖场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病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2 临床症状

养殖场主要以仔猪发病为主,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都出现发病情况,其中以哺乳仔猪发病最为严重,仔猪在出生1~3d内发病,体温升高到42℃左右,采食欲望下降,饮水欲望增加,精神萎靡不振,在圈舍中胡乱冲撞,突然倒地,口吐白沫,四肢划动呈游泳状,身肌肉震颤发出怪叫声,呼吸极度困难,在发病2~3h内死亡。死亡之后腹部显著膨胀充气,耳尖、蹄部、嘴唇发绀明显。养殖场有个别患病猪没有出现任何先兆症状,突然倒地死亡。

3 病理学变化

将养殖场的6头病死猪解剖,发现空肠病变最为严重,特别病死猪的病变位置延长到回肠[1]。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普遍肿大出血,肝脏肿大,质地变脆,用手触碰很容易变碎。脾脏肿大为原来2~3倍,在脾臟周围存在大量出血点。肾脏肿大,在肾脏表面存在大量出血斑点。将病死猪到胃部打开后,内部充满红色的内容物,肺脏肿大充血严重,在气管和支气管中蓄积大量白色泡沫状或红色泡沫状的内容。肠道严重臌气,内部充满大量气体,肠壁扩张、松弛,肠粘膜而呈现半透明状,浆膜表面存在出血斑块,部分粘膜严重坏死,形成溃疡病灶,盲肠粘膜存在大量出血点,内部存在粥样稀便和大量气体,脑膜严重充血。

4 实验室诊断

采集上述病死猪的病变肝脏组织、肺脏组织、肠系膜淋巴结,带回实验室进行常规染色镜检,发现革兰氏阳性染色的粗大杆菌,杆菌两端钝圆有夹膜,部分致病菌的中央或近端存在芽孢。将病料粉碎后,划线接种到普通琼脂平板、肉肝汤培养基上,在生化培养箱内持续培养24h,温度控制在37℃,厌氧条件培养,肉肝汤培养基变得混浊,并产生大量气体。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出了中间隆起、呈灰白色、边缘整齐、光滑的致病菌菌落。将分离得到的致病菌接种到紫色的牛乳培养基中,厌氧条件下持续培养12h,温度控制在37℃,牛乳培养基爆裂式发酵,并产生大量气体[2]。取病死猪的空肠内容物10mL,加入等量的灭菌生理盐水,充分混合均匀后,放置在离心机内离心处理60min,取上层清液腹腔接种到小白鼠体内,每只小白鼠腹腔接种1mL,同时设置对照组小白鼠,每只小白鼠腹腔接种生理盐水1mL,实验组小白鼠接种4h后,全身肌肉震颤,存在明显的神经症状,腹部严重膨胀,并在8~12h内死亡,将病死小白鼠解剖后,可发现肝脏表面存在坏死组织,空肠严重出血[3]。涂片镜检为革兰氏阳性染色的大杆菌,有荚膜有芽孢。结合上述诊断,结果确诊致病原为魏氏梭菌。分离得到的致病菌进行常规药敏试验,发现对磺胺嘧啶钠、甲硝唑高度敏感,对红霉素中度敏感。

5 治疗

在对患病猪治疗前将症状较为严重,处于死亡期的患病猪扑杀无害化处理。对于发病初期的患病猪紧急肌肉注射0.5%的甲线唑注射液使用剂量为50mg/kg体重,2次/d,连续使用2d为1个疗程,同时在全群猪的饲料中添加泰万菌素和甲硝唑粉剂,每吨饲料分别添加1000g和300g。对于存在明显神经症状的患病猪选择使用2.5%的盐酸氯丙嗪注射液使用剂量为2mg/kg体重,1次/d,直到神经症状缓解。通过采用上述紧急措施治疗3d,剩余患病猪有1/3治疗无效死亡,其余恢复健康,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6 预防

临床上由于魏氏梭菌属于典型的条件致病菌,在日常生产中,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针对性预防,降低发病率、降低死亡率、降低经济损失。在自然条件下,魏氏梭菌抵抗能力不强,但所产生的芽孢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在土壤、饮用水、饲草、饲料、垫料当中能长时间存活,一旦条件适宜,表现出致病能力。需要养殖场构建完善的消毒方案,尤其是要注重产房、保育舍的卫生消毒。妊娠母猪在分娩前应对阴户和乳头进行彻底消毒,常用的消毒剂为碘制剂和有机酸制剂。母猪在哺乳前可使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对阴户和乳头消毒,并将母猪生产的前几把奶舍去。另外,在日常养殖中,应降低一切环境应激因素,避免养殖场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有毒有害气体积累,避免猪群之间相互打架斗殴引起体表损伤。要重点做好饲养管理工作,控制好养殖密度,保证夏秋季节能及时通风换气,春季节做好防寒保暖,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及时更换被污染、潮湿、发霉变质的垫草,这是预防和消除魏氏梭菌病的有效措施。

7 结束语

猪魏氏梭菌病是一种危害性和致死率很高的细菌性传染性疾病,由于魏氏梭菌属于人和动物肠道的正常菌群,同时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当猪群身体抵抗能力较强时,致病菌不会表现出致病性。但在某种特殊条件下诱发出身体抵抗能力下降,会诱发发病。当地兽医部门应该引导养殖户掌握该种疾病的具体流行病学和诊断方法,保证科学营养,避免致病原产生耐药性,注重做好生猪的肠道菌群调整工作,有效防范猪魏氏梭菌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谢国永,李晶,李忠梅.一例羊魏氏梭菌病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33(4):178.

[2]李基旺,李水权,陈炫华.肉牛魏氏梭菌病的病因与防控[J].中国动物保健,2017,19(6):61-62.

[3]杨英杰.一例羊魏氏梭菌病的诊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6(7):163.

基金项目:吉林省“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8080)

作者简介:江希玲(1964-),女,吉林自城人,本科,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人畜共患病防控方面工作。

通信作者:常帅(1980-),男,吉林公主岭人,本科,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控方面工作。

猜你喜欢
诊断防治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