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艳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2-0106-01
目前教育学界还没有对历史学科的有效性的含义,教学策略形成统一的看法。大家主要从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两方面来考虑。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要有效,首先教师的教学水平要好,课堂氛围好,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努力学习。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达成。中学生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都比较快,,初中一年级大部分学生都比较认真学习,初二开物理,初三开化学课,这两个中考必考科目开课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放在重要科目上,而历史已开卷的形式考试,很多学生在课后就不会去复习。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作者谈谈对有效性教学的看法。
1.教师的基本素质是有效性教学的前提
第一,教师要有奉献精神。教师要坚守自己的初心,爱岗敬业,对工作认真负责。第二,要及时更新自己教学观念,经过长期的讲课,会形成一种自己的教学观念,但是教育信息技术发达,知识更新速度快,因此我们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第三,“课上十分钟,课下十年功”,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准备,吃透大纲和教材,挖掘有效的教学参考资源。利用史料丰富的特点,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提高课堂效率。第四,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来解决重点和难点,我们要围绕三维目标来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学到什么,在教学的时候要有梯度,对“知道”“了解” “掌握”要加以区别,突出重点。例如七年级下《隋朝的统一与灭亡》,需要知道的隋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和覆灭以及隋初的经济发展,需要了解的是科举制的创立和大运河的开通,以及各段的名称。掌握隋朝统一和科举制带来的影响。第五,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融洽会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多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知道他们的需求,也可以让学生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改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最后,需要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使用合作探究的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体现。比如在七年级下第三单元,清是我们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可以分小组讨论和总结我给封建君主专制是如何一步一步的加强的,相权又是如果一步一步的削弱的。小组讨论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做专题复习。
2.学生要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新课改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第一,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虽然中考采用开卷考试,但是仍然要重视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只有打牢基礎知识才能从材料中寻找相关的关键信息。历史也是一门基础的人文学科,非常重要。新课改要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从主动教转化为引导学生学,学生要转变学习的观念,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观念,就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当下已经是互联网社会,计算机和智能手机应用普遍,学生在课前需要先预习课文,对于不了解的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多了解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这样上课就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八年级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如果学生对当时的世界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就更能理解中国必败的原因了。欧洲较早的开展了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需要原料和商品倾销市场,而中国地大物博,一直以封建小农经济为主,欧美殖民者看上中国巨大的原料产地和广阔的市场,而中国军事实力又远远落后,最终的结局只有失败。这是客观存在的。整个八年级结合近现代世界史的背景来学习都会非常有帮助。把中国融入整个世界中来,有的事件就不会显得那么孤立。学生就更好理解课本内容了。
3.教师和学生在课后都要进行反思
课后反思是提高有效性教学的重要手段,教案只是一种预定的教学情境,课堂上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我们没有考虑到的状况,还有一些其他原因,给教学过程来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后进行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多想想课堂上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该如果改进,一些临时状况的解决,在教案空白处预留好位置,每天都进行课后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进行优化改进教学设计,使课后反思成为一种教学习惯,必定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多进行课后反思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每周的历史课结束后的当天晚上要对当天的历史课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反思,自己的课堂表现和知识点掌握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复习。短期的及时复习能巩固知识点加深记忆。
总之,我们作为教师要坚守自己的岗位,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使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