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玉敏
关键词:解决问题;新思路;人教版;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2-0109-02
1.对“解决问题”新思路的理解
“解决问题”新思路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产物,随着教育的发展,这种教育思路不断地被教育界人士认可,其地位在教学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不论是在小学亦或是初中、高中课堂中均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影子,如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新改编与出版的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展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教材的例题在数量上虽然同以前教材比有所减少,但当仔细对比旧版教材与新版教材的例题时,可以发现新版小学数学的教材例题的广性与针对性明显的高于旧版。例题减少,老师的教学时间相应增加,同学的独立自主思考时间也相应的增长。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融入教学中。学生经过更长时间的独立思考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由此可知,新版教材将侧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通过更加具有针对性的题目,帮助老师进行在“解决问题”新思路下的教学,提高老师教学效率与学生独立自主思考能力与分析能力。
在以“解决问题”新思路为主思路的教学中,老师在学习中起到的作用只是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难杂症,学生才是主要的。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当同学们学习完“九九乘法表”后,老师将全班分成数量差别不大的几个小组,给同学们留以充足的时间将自己的疑问提出并在组内进行讨论,老师再在最后进行解答。以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九九乘法表”的理解,不仅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能力,帮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发展“解决问题”新思路是促进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方法,学生要是拥有了解决问题的意识,不论是在课堂上亦或是课后,遇到问题都会进行思考并马上解决问题。学生很好地将解决问题融入到了生活与学习中,使“解决问题”新思路带给学生们好的方面的影响。教师若是将“解决问题”变为教学主要内容,教学效率会被提高,学生积极配合老师上课,枯燥无味的课堂被学生的积极合作成功充满思维碰撞的课堂所替代,教学质量也会相应增加。
2.落实“解决问题”新思路的方法
(1)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学生树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更需要老师将“解决问题”新思路融入到教学中,潜移默化的给学生强调“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解决问题的意识。由此以往,学生明晓“解决问题”新思路的重要性,树立遇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便是水到渠成的事。当学生心中有了解决问题的意识,遇到问题时便不会跳过亦或是选择不进行思考便等老师的解答,一次还好,当长期这样不经过思考,学生的解题能力不能提高。在考试中无法游刃有余,到真正遇到问题在考场上没有老师解答只能依靠自己分析解答的时候,平常没有联系过的学生更无法在考试中解答难度系数稍微高一点的问题。长期这样下来,学生并没有进步,连考试都应付不了,又何来的拔高延伸拓展训练。所以,教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意识、将“解决问题”融入进学生的学习中是帮助学生学习,促使学生进步的重中之重。
(2)教师将教材融入进教学中。教材固然重要,可以一味地照本宣科是教育业的大忌。一味地照本宣科就如学生在上课时间老师朗读教材从而阅读教材,老师就单单起到了朗读的作用。学生并没有理解教材的想要强调的内容与教材的导向作用,解题能力普通的学生只能看懂书上的例题并加以运用,解题能力稍微强一点的学生能够自我探索,举一反三。可这不仅拉大了同学之间解题能力的差距,还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
教师不在身边指导,不传授经验,全靠学生自我提高,这往往是不够的。老师可以将教材通读,通读后并仔细钻研教材的侧重点,教材想给阅读者提供怎样的信息。老师将通读钻研后的信息融入到教学中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这才是最合适的教学方法,老师将教材融入进教学,从而使“解决问题”这一新思路融入进课堂、融入进学生的学习中。
(3)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老师在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能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需要通读课本,将教材融入到教学中,还需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自主思考。老师的鼓励会给学生带来自信,促使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的引导同时也给学生树立了一个方向,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了目标。老师的重要性就在于此,对于可塑与模仿能力极强的小学生,老师的鼓励和引导就更加重要了。
(4)学生应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课堂的互动是双向的,光靠老师一个人在台上讲与个人的鼓励引导是往往不够的。学生也应积极配合老师的安排,在哪个时间段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亦或是在另一个时间段仔细听老师讲的课,积极完成课后作业进行巩固练习,认真听取老师的建议等等,这都是积极配合老师的方法。只有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老师认真教学将所知道的倾尽全力教给学生,学生也积极认真的将老师传授的内容消耗巩固,积极配合老师,多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学会解决问题。那课堂的效率会大大提高,老师培养学生的有效率也会达到最大值。学生不断进步,老师因将学生培养为栋梁之才而感到欣慰,这不就是学生的成功,老师的成功,教育的成功吗?
(5)学生将解决问题灵活运用。学生有了“解决问题”的意识,遇到问题第一所想的不是求助而是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这只是第一步。学生还应该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积累经验,在下一次遇到问题时,不需要进行思考,同等类型的题目可以直接解答。在遇到问題并解决问题后对这一类型的题型进行总结,达到在平常练习中可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在学生学习完“加法在生活中的运用”这一章节后,学生可以将同等加法类型的应用题收集起来,找到其中规律并记下来灵活运用。在下一次练习或是考试中再遇到此类型的题目便不会再感到困难,可以快速解决问题,节省答题时间。在以后遇到的难度系数更高的题目的思考留有时间,有了充分的时间可以思考更难的问题,提高学生解题统筹安排能力,也在考试中将学生的能力发挥到最大化。
3.总结
总而言之,“解决问题”新思路融入课堂是教育随着时代发展必然的结果,关键是我们应该如何积极地落实“解决问题新思路”。这不仅是老师的职责,这也是学生的义务。老师应该树立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在课堂中鼓励并引导学生。学生也应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将“解决问题”这一方法灵活运用进解答疑难问题中,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解决问题”新思路不仅提高老师的教学效果与效率还提高了学生的答题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桂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
[2]杨丽芳.整体观视角下的课堂教学问题链设计—以人教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新授课的教学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32(03):59-63+128
[3]马云鹏,朱立明.从应用题到数量关系: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新思路[J].小学数学教师,2018(06):4-7
[4]陈月桂.在“巧留”中促“积累”—探寻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新思路[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