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小学科学为综合性学科,称环境研究,它融合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观点,包括生物学、地理学、物理学、化学和健康教育领域的知识,也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在环境研究中,学生被视为其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尊重自然和符合人权的有尊严生活是教与学的基本原则,其目的是认识到它们对环境、技术、人类日常生活和人类活动的重要意义。教与学的目标是吸引和加深学生对环境研究各知识领域的兴趣,通过向每个学生提供机会,使他们熟悉环境研究的所有知识领域以及相关的技术和教育途径,从而促进公平和平等。
芬兰的小学划分为1~2年级和3~6年级两个学段。下面将从课时、目标、内容三个方面介绍说明芬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芬兰《国家基础教育核心课程2014》中小学阶段的环境研究课程标准),总结其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芬兰小学科学的课时占比情况
北京教育学院与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开展交流活动时,Merike Kesler在讲座时提到芬兰小学各课程的课时占比情况,见表1。
可以看出,芬兰小学科学课时的占比情况:1~2年级为10.5%,3~6年级为11%,仅次于母语和数学的课时比例,与体育的课时比例相当。
芬兰小学科学的课程目标
芬兰小学科学的课程目标分为三个方面:意义、价值和态度,研究和工作技能,知识与理解。1~2年级三个方面的目标分别有3、8、4项,共计有15项(见表2)。3~6年级三个方面的目标分别有3、8、8项,共计有19项(见表3)。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芬兰小学科学课程目标分学段表述,具体、清晰,不仅明确了与内容领域的关系(C1~C6,具体参考表4),还明确了基础教育阶段所要培养的七项横贯能力之间的联系(T1~T7)。这七项横贯能力是芬兰《国家基础教育核心课程2014》中提到的横贯能力(Transversal Competences),也可以说是核心素养,即思维和学会学习能力(T1)、文化交往和自我表达能力(T2)、自我照顾和日常生活管理能力(T3)、多模态识读能力(T4)、信息技术能力(T5)、就业和创业能力(T6)、参与并创造可持续性未来的能力(T7)。
芬兰小学科学课程内容
芬兰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括生物学、地理学、物理学、化学和健康教育领域的知识。在生物学方面,主要是要求学会了解和理解自然环境、人类、生命、在地球上的发展及其先决条件。在地理学方面,主要是要求探索学生所在的当地环境,了解全球的不同地区、这些地区出现的现象以及人们在其中的生活。在物理学方面,主要是要求理解和解释自然的基本结构和现象,同时也要对学生通过研究获得的信息加以利用。在化学方面,主要是要求观察环境中的不同物质,检查、描述并解释其性质、结构以及其中发生的变化。在健康教育方面,主要是要求学会理解环境和人类活动中支持和保护健康的因素,并促进支持健康、福祉和安全的能力的发展。在1~2年级有6个内容主题,在3~6年级有6个内容主题,具体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芬兰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主题分学段表述,每学段都设置有6个内容主题,但具体内容主题的名称是不同的。
在芬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除了明确有表4所示的内容主题名称之外,还针对每个内容主题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例如对于1~2年级的生长与发育(C1)内容主题的解释说明为:选择这些内容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人体的各个部分和重要功能、生命的不同阶段及其所处年龄的典型生长和发育情况;学生练习他们的情感技能并促进自己的心理健康,例如根据他们的年龄尊重自己和他人。对于3~6年级的作为人类的我(C1)内容主题的解释说明为:所选内容涉及人类的结构和生命功能以及人类成长与发展的不同阶段。在内容上,注重当前学生发育的变化和对其个性的理解,以适合年龄的方式讨论性发育和人类生殖;学生认识自己身体和思想的信息,并意识到自己的思想、需求、态度和价值观;学生熟悉健康的各方面和资源、日常健康习惯、心理健康技能、疾病預防和自我护理技能;学生还学习识别、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总结与启示
从上述对芬兰小学科学课时、目标、内容三个方面的介绍说明,可以看出芬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在芬兰小学课程设置中,科学课时所占比例为11%,仅次于母语和数学,与体育相当;
二是芬兰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内容一致,并且具体、明确;
三是芬兰小学科学课程目标与基础教育课程的横贯能力对应,也可以说基础教育课程的横贯能力能够很好地落实到学科课程中。
针对芬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三个特点,我们认为我国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值得思考的几点如下:
增加我国小学科学课时。目前我国小学学科课时比例参考如下:品德与生活(1~2年级)或品德与社会(3~6)年级7.0%,语文23.2%,数学14.5%,外语10.5%,科学5.8%,体育11.6%,音美12.8%,综合、校本、自主安排等14.6%。以北京为例,小学科学课时比例为5.8%,是小学课程中课时设置最少的学科,我国小学科学课时比例仅为芬兰(11%)的二分之一。
精简小学科学课程内容,有利于扎实、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目前我国小学科学课程包括18个主要概念,分解有75个主要内容,内容多,课时少,不利于开展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运用探究方式学习科学,将课程标准与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进行衔接,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落实。
(执笔:孟令红。本文为北京教育学院小学科学卓越教师工作室与芬兰赫尔辛基大学LUMA科学教育中心合作研究交流活动的成果之一。)
北京教育学院(100120)
参考文献
[1][2]Finnish 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 National Core curriculum for basiceducation 2014[S]. Next Print Oy, Helsinki, 2016:139-143,256-264.
[3]冯惠敏,郭洪瑞.芬兰国家核心课程改革中横贯能力的培养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10):8-1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转发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通知(京教基〔2017〕9号)[EB/OL].
[6]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的通知(京教基〔2015〕12号)[EB/OL].
[7]孟令红.日本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的特色及启示[J].教育参考,2015(3):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