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进一步实践技能与专业知识相融合的现实需求,国家提出了以就业为指导的高校教育改革,“双证书”教育随之产生,各高校均采取了各种改革措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具体到课程教学及考核形式也随之出现了各种改革,大学考证热一直是公认的社会热点现象。然而,高校采取的改革措施是否有效促进或者实现“双证书”教育?课程教学及考核形式改革是否落到实处?学生考证热背后通过率是否得到改善?这些问题成为开展职业证书教育后急需解答的问题。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证书教育;考证热;教学形式改革
一、本科院校校级层面——积极推进资格证书教育改革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要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各大院校开始实施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改革,以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金融学相关措施为例,学院专门针对证书教育开创金融学(AFP资格创新班),由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与上海当代金融培训有限公司(国际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中国)授权培训单位)联合举办,将AFP资格认证培训课程嵌入到金融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金融学(AFP资格创新班)比普通金融学专业增加了金融理财原理(AFP资格认证)培训课程和相应的金融理财专业讲座,金融理财原理(AFP资格认证)课程由上海当代金融培训有限公司遴选的具有深厚理论基础以及丰富实务经验的培训师讲授。金融学(AFP资格创新班)学生可获得的证书两种证书,学生符合毕业及学位要求者可获得金融学本科毕业文凭和经济学学士学位。符合AFP资格认证培训考核要求的学生可获得《培训合格证书》,在此基础上,参加AFP资格认证考试且成绩为“通过”的学生可获得《AFP资格认证考试通过证明书》,此证明书为毕业应聘之用。学生毕业后从事金融理财相关工作满两年的,可申请AFP资格认证,符合条件者,可获得AFP资格证书,成为真正的金融理财师。
这项改革明显是从证书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角度出发,从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效果上是一次大的创举。
然而,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与职业院校本身在学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区别,“双证书”的职业证书资格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结合与推进较之职业院校存在明显区别。
首先,在专业证书难度上,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多关注的是难度较高的专业证书,涉及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较高,以AFP证书为例,特有的4E认证体系要求较之资格证书,难度要求高出许多。
其次,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是由一般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而来,虽然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已经确定,但配套的管理制度,学生的培养计划等大多沿用之前的相关制度,没有完成真正的转型。教师大都是从高校刚刚毕业的硕士生或博士生,他们的理论知识比较丰富,实践经验相对缺乏,而进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需要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教师,因此“双师型”教师的缺乏是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一个障碍。
二、教师层面——逐步创新实践开展资格证书教育改革
教师作为完成人才培养的一线工作者,是进一步实现“双证书”教育的中坚力量,以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部分课程为例,与金融相关的课程在教学与考核形式上做了相应的改革,以《金融衍生工具》课程为例,作为金融学专业选修课,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期货及其相关产品。在教学过程中,课程采取了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其中重点对课程用书与考试方式进行了改革,
课程选用期货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制定教材作为本课程的参考教材,同时考试题型与期货从业资格考试题型保持一致,与实际中的期货从业资格证进一步联系,充分响应学校实践性教学模式改革。
在课程考核上,采取激励及创新措施,课程完全采取期货考试从业的考试题型,但题量与考试难度有所调整,针对通过期货从业资格相应考试——期货及衍生品科目考试合格的同学给予免考机会。
基于期货从业资格考试的范围大于课程教学内容、考试题量是期末考试题量的两倍等考证难度明显大于期末考试的情况,给予获得免考资格的学生95分的成绩。
近3年的数据表明,通过課程教学及考核形式的改革,使得这门课程联系较为紧密的期货从业资格证书呈现几何式的增长,然而,在近3年的教学实验中也呈现出明显的特点。
首先,部分课程是否可以通过证书获得免考的决定权完全由任课教师决定,不同教师之间对于证书教育的认知程度也是有所区别的,导致同一年级同一课程,由于任课教师不同,能否免考的变化性很大,主观性强。另外,学校基于教学质量与基本教学秩序的考虑,部分课程严格要求必须按照集中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考核。比如,金融学中比较普遍的证券从业资格证,对应的证券投资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对于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形式、考核方式具有硬性规定,对教师的课程改革又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其次,课程学习计划时间与考证时间往往存在不一致的问题,比如《衍生金融工具》课程教学计划时间为16周,32课时,而资格考试时间大约在8周左右。部分重难点知识,无法及时地进行讲授,出现表面一致,实际仍然完全靠学生自学的情况。
三、学生层面——考证热的背后的期待与迷茫
随着我国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证书考试作为大学生提升自我和增加就业筹码的一种方式,在现代大学生就业中表现非常突出。据《中国教育报》对北上广三个城市的调查显示,在相同条件下,有资格证者的就业机会是没有资格证的2至3倍,工资收入前者高出后者60%甚至还要更多。特别是在面对招聘单位的面试中,仅凭10分钟的面试陈述给考官留下的印象远比不上几张证书来得实在,甚至还有些单位在招聘时将某些证书作为具有报名资格的硬性要求。这些因素提高了证书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在无形中成为提高考证成本的幕后推手。证书考试俨然成为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活动,而考证热也理所当然地成了一个社会的热点现象。那么,学生对于院校以及课程教学改革,是否认可?对“双证书”教育有哪些诉求?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结合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金融专业“双证书”教育改革的现状对在校的金融专业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
从问卷调查结果中,对于专业证书与大学学习之间关系问题,84.85%的同学认为专业证书能够进一步促进大学学习更加深入具体,极少数同学认为专业证书学习会占用学习时间。基于这样的基本观点与认知,对于专业证书教育改革的态度,90%以上持支持态度。
然而,在学生认可并支持证书教育改革的同时,对于院校及课程的证书改革措施的了解程度却不理想,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有接近60%的调查对象并不知道或者明确学校的证书教育改革措施有哪些,而接近40%的调查对象关于证书教育改革的信息主要来自周围同学和朋友的建议,而我们认为比较重要的教师引导,学院激励在“双证书”教育改革中比较重要的措施较之以往并没有显著的变化。
同时,在所有金融专业证书当中,在校大学生对金融专业证书的了解程度集中在从业资格证书方面,可以看到在调查问卷中,学生对证书的认识程度,接受程度集中在入门级的资格证书方面。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大学生考证热的背后,对于高校“双证书”教育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
首先,对政策的支持和认可程度很高,认为在大学学习过程中获得相关证书能够有利于专业课学习的进一步具体化和实践化。
其次,学生对高校本身的政策和规定并没有感受到具体实际的影响,或者说是受众面有限,对于高校的改革措施具有较高的期望,但是怎样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也存在着比较大的疑惑。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证书教育的矛盾与希望
通过应用型本科院校校级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三个不同层面的证书教育改革现状与效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证书教育改革的现状及其特点,可以看出其中存在的矛盾与希望。
第一个矛盾来自学校的证书选择与学生的证书选择之间的矛盾,以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为例,学院在人才培养证书教育改革模式下,选择的证书,比如AFP,与学生认知度比较高的资格证书,比如证券从业资格证,二者并不匹配。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矛盾,我们无法说明是谁对谁错,从学校的角度,目前院校面临的证书体系本身由于长期以来的制度和规范性问题,本身存在着体系混乱,社会认可度不高,培训“证出多门”由教育部门负责职业教育学历证书;由劳动部门负责技能类证书;由人事部门负责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证书等各行业各部门都有自己的认证体系,彼此之间缺乏沟通与协调,相互不承认。同时培训和考核机构水平参差不齐,职业培训无目标、无大纲、师资素质低、考试走过场、滥发证书、花钱买证等现象大量存在,降低了職业资格证书的可信度,进一步增加了社会的不信任感。面对这样的问题,高校在选择证书时考虑学生长远发展的目的,选择证书必须具备社会认可度较高,个人持续发展等因素。而学生作为金融行业的新人,受自身经历与经验的影响,接触到的更多只能是人门级资格证书。对于难度较大的证书,会感到与自身目前的知识储备有差距,关注度会自然的有所偏移。
第二矛盾来自院校规范性管理与教师创新教学模式之间的矛盾,证书教育改革本身需要一线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改革考核形式等具体的教学行为改革来细化和实施,然而,改革模式的创新必然会对日常教学规范形成一定的挑战,二者无论是从教师自身的职业安全,还是学校的稳定性上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三个矛盾来自教师创新教学与学生认可度之间的矛盾,基于证书通过率的考虑,教学多样性和趣味性必然会有所下降,以期货从业资格证书为例,证书培训机构的模式更多的是通过讲授,练习,加强练习,模拟测验,习题解答等模式,时间短、强度大、效果好,但从学生自身能力上又没有实际的提高,正常的课堂教育,会采取实际产品分析,行情追踪,案例模拟等模式,目的在于学生能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运用能力得到提高。
从证书教育改革三个重要的主体中,可以看出各自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无所谓对错,各目的出发点不同,各自的责任不同导致了这些矛盾的存在,那么,这些矛盾是不是意味着证书教育改革无法持续进行呢?我们说不是的,在这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希望。
首先,无论是院校、教师、学生无一不是对证书教育改革持肯定和支持态度的。院校希望通过证书教育能够进一步培养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希望通过证书教育对课程教学和考核进行改革,进一步实现课堂教育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的目的,学生希望通过证书教育对大学学习进一步的具体化、现实化,三者在目标上是统一的。
其次,职业教育办学方式已经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国家主导下市场调节模式进行转变.从2014年至今国家职业资格证目录从2493项缩减到140项,缩减掉了2343项,这一举措无疑是国家对证书体系的进一步规范,取消职业资格证并不是不重要,是为了减低大家创业和就业进入和准入的成本和时间,国家会出台相关其他的政策和技能等级证书去解决,从国务院发布的解读也证实了这一点,减少职业资格证是“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取消不必要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和去产能中人员转岗创造便利条件。浅显的来看,国家提倡双证就业问题与取消证书之间存在冲突,但从长期来看,有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证书教育改革的持续进行。
参考文献:
[1]宫清莲.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对策研究[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8(2):121一124.
[2]王立青,江荣高.我校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现状与思考[J].亚太教育,2015(13):147.
[3]孙强,胡继华.应用型本科大学生考证现状调查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20):144-146.
[4]易洁.高职院校“双证书”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35(1):134-136.
[5]刘淑敏,许国强.实现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天津职业大学“双证书”教育工作的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2(5):24-28.
作者简介:
周芳,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湖北武汉。
①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2018年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8J09;项目名称:基于提高独立院校金融学专业资格证书通过率的课程教学及考核形式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