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对话”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焕发生命的精彩

2019-09-10 20:04万旭昀
青年生活 2019年24期
关键词:分析问题拓展延伸对话

万旭昀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留心观察,鼓励学生分析问题,探索新知识;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不断探索,发现新知识。

关键词:巧设问题;分析问题;拓展延伸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起于问。”课堂提问引领着学生一步步思考,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教学的终点不是问题的解决,而是问题的重新开始。知识的传授只是我们的一个目的,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对问题的独立见解,在不断地发现中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目的更为重要。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解决课堂上的问题后,也带着更多更新的问题走出课堂。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

形象思维是小学生主要的思维特征,复杂繁锁的抽象数学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是难点。在课堂上,相对于小学生而言,能弄懂课本及老师所提问题已够困难,更无能为力发现新问题。若教师能把抽象数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化抽象为形象,寓理于景,创设相应的数学生活情景,学生就会有感而发,从而轻而易举解决问题,掌握知识要点。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创设如下的问题情景;上课伊始,教师演示用一根用铁丝围成一个圆,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用铁丝围圆,设问:怎样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呢?(化曲为直法)。同学们经常骑的自行车车轮,你怎么量出它的周长来?刚才的方法还适用于此吗?(滚动法)。怎样量出我们学校圆形花坛的周长?花坛可不能滚动,还能用刚才的方法吗?(测绳法)。老师用一个带线的小球在空中转一圈,怎样量出老师手中小球转动轨迹所形成的圆的周长?还能用刚才所讲的方法吗?教师通过设置一个又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经历了由疑问—讨论—解疑—疑问,在这样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了求圆周长的规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拓展,主动探究的欲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发,为紧接着的新课创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引导学生留心观察,鼓励学生分析问题

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能用合理的、合乎逻辑的论据,来表达自己的解释,在不断的发现、分析问题中得出启发,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开拓思维的目的。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在必要时给予必须的帮助和指导,以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兴趣与信心。例如,在教统计这一章的内容时,出示这样一套题:一个公司在招聘广告上写着:本公司平均月薪4000元。这么高的薪水,一个小伙子觉得公司待遇真不错,就去应聘,结果被这个公司录用。但小伙子努力工作了一个月后,老板只发给她2000元的工资,小伙子感到非常生气。请你帮忙分析一下:这个公司的做法是否合理,为什么?问题一提出来,学生们便七嘴八舌发表起自己的看法来:有的学生认为这个公司的广告是是骗人的,他们不应该说平均月薪4000元,结果大打折扣只发2000元;有的同学认为这个广告可能是对的,广告中只说平均月薪4000元,而没有说每一个月都发4000元。虽然小伙子这个月很努力工作,但是可能因为业务不熟悉,工作效果不好,所以只发2000元。以一年来计,随着工作时间增长,有可能下半年每个月就发6000元,这样平均月薪正好是4000元;还有的学生认为这件事完全是可能的。一个公司的人员,由于分工不同,从事工作的辛苦程度也不同,每月发到的工资当然不同,可能这个公司的领导层每月工资远远超过4000元,而保洁人员等的工资要远远低于4000元……这样的教学内容,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激烈的争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统计量“平均数”的含义。在学生观察、互相讨论、争论的过程中,既学习了知识,又发展了学生交流的技能。

三、通过故事,引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扩展与延伸

数学是由无数个问号组成的,探究数学就是不断地解开“问号”。发现及解决一个“问号”也就对数学的认识上了一个层次。在教学中亦然,一节课下来,解决了课本中所局限的问题就不能说是完成了教学任务,真正成功的教学,能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不断发现新問题,让学生在解决课堂上的问题后,也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例如,在学习分数除法的意义时,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探索—应用的学习过程,学生最终归纳分数除法的意义。若此时就进入结课阶段,表面上看似乎较完美了。其实学生的思维只局限在课堂内,并没有很好地拓展学生的开放性思维。笔者在教学时并不是这样急匆匆地结课,而在即将完课之际,讲了一个故事:小强是个很有毅力的探险家,有一次,他和三个伙伴去北极,他们跋山涉水,艰难地在冰天雪地里行走探索,经过狂风的折磨,他们迷路了。这时候他们所带的干粮也吃完了,在饥寒交迫的时候,一个神秘的当地人,给他们留下了半块半径为一米的圆形大饼。他们把这半块饼平均分成4份,靠着这点救命之粮,小强和他的伙伴终于走出了险境,并把五星红旗插到了北极,为中国人争了光。

这个独具匠心的小故事,不仅使学生得到思想教育,并学习了顽强拼搏、孜孜以求的斗志。而且把学生带入数学情景,衍生了许多数学问题,如,“他们是怎样平均分这半块饼的?”“每人分得了多少?”“分得的饼面积有多大?”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对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的探讨,更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圆的面积计算的探索,同时提议学生自己回去动手用纸片实践。“一石激起千重浪”这样的故事富有魅力,激发学生躍跃欲试,并致力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探究,有所收获,而且使学生把问题延伸到了课外,把思维拓展到了生活当中,开拓了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通过多种形式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解决问题,并引导他们提出更多的问题,不断探索、学无止境。

参考文献:

[1]马菊萍.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革新,2011,(9).

[2]张华.让有效对话驻足活动单导学下的语文课堂[J].小学语文教学,2012,(11).

猜你喜欢
分析问题拓展延伸对话
试论在拖动电路安装实训中提高学生识图能力的方法
浅谈“数学‘问题解决’有效性研究”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拓展延伸”环节的实效性
结合口语大赛改革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