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华
摘 要:高中数学是高中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在高中数学当中进行精准化教学,不仅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同时还可以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成效。为此,我们的教师在组织开展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当中,应该对精准化教学予以重视,通过将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行精准化,借此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精准化教学;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的践行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对高中数学的精准化教学重视起来。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旧有不少的问题存在。其中很多缺乏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工作时,不仅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展不够精准化,甚至连教学的目标都是盲目的,缺乏针对性。很显然,这样下去是不利于高中数学教学的。为此,本文针对当前高中教学当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精准化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想要上好一节课,除了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准,更重要的是在课前明确教学目标,了解进行本节课需要教授给学生哪些知识内容。在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就是因为忽略了精准化教学目标,进而导致在课堂教学中,所教授给学生的知识和理论缺乏针对性,学生难以进行有效的学习。为此,我们的教师在组织开展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当中,应该提高教学目标的精准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的成效,帮助教师有针对地进行教学。
例如,在“空间图形基本关系的认识”一课当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点、线和面之间的关系,通过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可以判断几何体型当中的点、线和面的位置关系。由于本节课当中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且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几何观念,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知识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会偏离了学习的目标。为此,我们的教师首先就需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着重对这方面的知识内容进行讲解。只有把教学目标精准化,教师才可以在课堂上有针对的进行教学,学生才能更好的进行学习。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精准化
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想要实现教学的精准化,除了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精准化,同时教学内容的设计也要精准化,只有这样才能够让高中数学的精准化教学有所成就。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组织开展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当中改变以往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手段,根据学生不同的数学学习能力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随机事件的概率”一课当中,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有关随机事件的小典故,借此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入本节课的学习。接着,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具体的教学情境,来导入概念,比如投掷硬币、摸彩球等具体的实验情境,进而而让学生对于“随机事件的概率”这一节课内容有所了解。然后,教師可以就“你在实际生活当中遇到过哪些随机事件,你是如何判断事件的随机性的?”向学生进行提问,并让学生回答。在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教师还可以组织展开一次快问快答的活动,教师通过例举一些事件,来让学生判断这些事件的随机性和发生的概率。通过将教学内容的设计进行精准化,不仅切实提高了学生对“随机事件的概率”这一节知识的掌握,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准。
三、教学活动的开展精准化
想要达成高中数学精准化教学这一目标,不仅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当中要对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开展一定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本领。同时还需要教师切实做到实践活动的开展精准化,借助精准化的数学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成效。
例如,在“从普查到抽样”一课当中,教师除了展开正常的课堂教学以外,还可以根据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展开一次全校学生所喜欢的体育运动的调查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学生以三到五人为一组进行合理的分组,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灵活运用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调查方法来对整个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记录。其中比较活跃的学生可以负责调查和询问全校的学生,而比较细心的学生则可以对调查搜集到的数据进行记录,而对数据比较敏感的学生则可以对所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最后由小组长对所搜集和整理的数据在课堂中进行分享。通过展开本次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数据搜集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数学思想,提高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总得来说,在高中数学当中实现精准化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事情,这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程,这不仅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牢牢把握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设计并制定与学生实际情况想适应的教学方案,同时也要我们的教师能够精准地把握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并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此外,教师还可以多注意学生的习题解题情况,对学生解题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化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侯丽琴.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思路 [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6).
[2] 朱达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引入的十种方法 [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