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蛟
“过目成诵”溯源
王充是东汉著名的思想家、文学理论家,少年时,因无钱买书,他经常到街头的书铺上翻阅,一本书从头到尾只看一遍就能熟记于心。就这样,他博览了诸子百家。后来,王充历时30年写成了《论衡》,这部充满朴素唯物主义的著作奠定了他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王充的“一见辄诵忆”就是“过目成诵”的出处。他的“过目成诵”和天赋相关,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刻苦学习和训练。
“乔迁之喜”的由来
《诗经小雅·伐木》有云:“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乔迁便指鸟儿从阴暗狭窄的山谷之底,忽然跃升到大树之顶,得以饱览明媚宽敞的天地。这的确是令人心花怒放的快事,难怪亲友也为之高兴。后人遂以“乔迁”或“迁乔”贺人迁居,或官职上升,并称为“乔迁之喜”。唐朝诗人张籍《赠殷山人》诗曰:“满堂虚左待,眾目望乔迁。”
“圈阅”一词的来历
1069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每天都要接触大量公文、呈文。按照惯例,每次阅读过文牍,王安石都要写上一个“石”字。由于文牍太多,他又是急性子,且不太注意书写规范,因此,在写了一横一撇以后,下面的“口”字干脆画成圆圈。时隔不久,他又索性去掉了横撇,仅仅保留了那个圆圈。时间一长,其他同僚竟纷纷效仿,久而久之,画圈便成了表示“阅毕”文件的特殊符号,从此也就有了“圈阅”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