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

2019-09-10 07:22黄涛
作文周刊·中考读写版 2019年26期
关键词:光阴生命人生

黄涛

关注人生、思考人生、阐释人生是文学作品恒久不衰的主题。千百年来,无数圣贤哲人、文学大家都孜孜不倦地写出了很多相关的名篇佳作。孔子站在河川之上,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感叹时光飞逝,生命短暂,勉励人们惜时修身;范仲淹“尝求古仁人之心”,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劝慰友人,警醒人们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目光如炬,以深邃的哲思为我们的人生指明了方向,让我们懂得如何更好地对待生命,如何更好地度过自己的一生。现在,让我们沿着文字的台阶,自信地迈向人生的山顶吧!“不畏浮云遮望眼”,因为我们站在无数“巨人”的肩头。

热爱生命

我赋予某些词语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消磨”,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坏日子,要飞快地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光阴”这些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我们的生命来自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而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不过,我对随时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为生之艰辛与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自认为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选自《蒙田随笔》)

点读

本文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散文家蒙田的作品。作者使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不同日子的度过方式、自己和那些“哲人”对待生命的态度进行比较,让读者更能理解生命的伟大和光阴的可贵。文末更是发人深省地告诫我们,要想使自己的生命丰盈充实,唯有有效利用时间。文章言简意赅,寻常言语之中既饱含着对生命的感性热爱,又充满了对生命的理性解读,真正做到了对读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每一位读者重新审视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论礼貌

只有内在品格确实很高的人,才适合不拘小节。犹如没有衬景的宝石,必须自身珍贵才会蒙受珍爱一样。

深入观察人生会看出,获得赞扬之道犹如经营致富之道,正像一句俗话所说:“积小利可以发大财。”同样,小节上的一丝不苟常可赢得很高的称赞。因为小节更易为人注意,而施展大才的机会犹如节日,并非每天都有。因此,举止彬彬有礼的人,一定能赢得好的名誉。这正如伊丽莎白女王所说,“礼节乃是一封通行四方的自荐书”。

其实要习得优美的举止,只要做到细心就可以。因为人只要不粗忽,他就自然会乐于观察和模仿别人的优点。礼节要举动自然才显得高贵。假如表现过于做作,那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因为举止言谈优美本身就包括自然和纯真。有的人举止言谈好像在作曲,其中的每一个音节都仔细推敲过。但这种明察秋毫的人,却可能不见舆薪。也有人举止粗放不拘礼仪,这种不自重的结果是别人也放弃对他的尊重。

礼仪是微妙的东西。它既是人类间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却又是不可过于计较的。如果把礼仪形式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因此在语言交际中要善于找到一种分寸,使之既直爽又不失礼。这是最好又是最难的。

要注意——在亲密的同伴之间应保持矜持以免被狎犯。在地位较低的下属面前却不妨显得亲密,这样会倍受敬重。事事都伸头的人是自轻自贱并惹人厌嫌的。好心助人时要让人感到这种帮助是出自对他的爱重,而并非你天性多情乐施。表示一种赞同的时候,不要忘记略示还有保留——以表明这种赞同并非阿谀而经过思考。即使对很能干的人,也不可过于恭维,否则难免被你的嫉妒者看作拍马屁。在面临大事之际,就不要过于计较形式。否则将如所罗门所说的:“看风者无法播种,看云者不得收获。”只有愚者才等待机会,而智者则造就机会。总而言之,礼貌举止正好比人的穿衣——既不可太宽也不可太紧。要讲究而有余地,宽裕而不失大体,如此行动才能自如。

(选自《培根随笔》)

点读

本文的作者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培根。这类直接阐释人生哲理的作品,往往容易陷入艰深晦涩的窠臼,让读者望而却步。但培根充分运用比喻论证,将深奥的哲理写得生动形象,风趣幽默。读这样的文章,仿佛就是与一位深谙人生之道的朋友对谈,如沐春风,让人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下反思自己,完善自己。

记住我

这天终将来临——在一所出生和死亡接踵而来的医院内,我的身躯在一块洁白的床单上,床单的四角整齐地塞在床垫里。在某一时刻,医生将确诊我的大脑已经停止思维,我的生命实际上已经到此结束。

当这一时刻来临时,请不必在我身上装置起搏器,人为地延长我的生命。请不要把这床叫作临终之床,把它称为生命之床吧。请把我的躯体从这张生命之床上拿走,去帮助他人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把我的双眼献给一位从未见过一次日出,从未见过一张婴儿小脸蛋或者从未见过一眼女人眼中流露出的爱情的人;把我的心脏献给一位心肌失能,心痛终日的人;把我的鲜血献给一位在车祸中幸免死亡的少年,使他也许能看到自己的子孙尽情嬉戏;把我的肾脏献给一位依靠人造肾脏周复一周生存艰难的人。拿走我身上每一根骨头,每一束肌肉,每一丝纤维,把这些统统拿尽,丝毫不剩,想方设法能使跛脚小孩重新行走自如。

探究我大脑的每一个角落。如有必要,取出我的细胞,让它们生长,以便有朝一日一个哑儿能在棒球场上欢呼,一位聋女能听到雨滴敲打窗子的声音。

将我身上的其余一切燃成灰烬。将这些灰烬迎风散去,化为肥料,滋润百花。

如果你一定要埋藏一些东西,就请埋藏我的缺点、我的胆怯和我对待同伴们的所有偏见吧。

把我的罪恶送给魔鬼,把我的灵魂交付上帝。

如果你想记住我,那么就请你用善良的言行去帮助那些需要得到你帮助的人们吧,假如你的所作所为无负我心,我将与世长存。

(作者泰斯特/美国,《意林智慧书》,有删减)

点读

本文以类似遗嘱的形式写成,深刻地阐释了“生”与“死”的问题。身体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但作者以大爱之心,以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企望自己肉体生命的终結会给无数处于人生不幸中的人们带去新生,给予他们光明、健康、快乐和希望。个体生命是有限的,但因爱而善的信念却可以将人的生命无限延长,直至永远。文章语言质朴自然,并无一字半句的刻板说教。如同一位睿智的老者,将生命的本质娓娓道来,满溢字里行间的博爱、慈爱、热爱让每一个读者都深受触动。

猜你喜欢
光阴生命人生
掬一捧光阴,握一份当下
被光阴治愈
给我一段光阴
人生中的某一天
纸雕:刻下寸寸光阴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独一无二的你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