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抓小练笔 成就大作文

2019-09-10 07:22李敏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27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想象课文

李敏

课余与同事交流,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作文教学。的确,提起作文,老师怕教,学生怕写,这也是一直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教师教学目的不明,要求过高;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结构僵化;教学阶段脱节,训练无序。而学生处于被动作文,思维受阻;语言积累不足,入不敷出,造成言之无物,有物难言,言而不详的现状。为此,本学期我尝试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就文取材,进行多层次、多触角的作文小练笔,取得明显实效。

一、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乐于练笔

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激发学生兴趣是指导练笔的首要条件。生活中,很多细节往往是在无意中产生的,在这些精彩的瞬间,儿童的感受是比较深刻的,教师要善于捕捉契机,指导学生倾诉自己的感想,在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指导学生用文字表达内心感想。

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咏柳》这首古诗中,诗人看到柳叶细细的、嫩嫩的、排列整整齐齐的,就想到了春风是一把剪刀,裁出了这样美的柳叶。在教学时,我就引导学生想象:“在作者眼里,春风是一把剪刀,剪出了柳叶。那么,在你眼里,春风又是什么呢?”这样的想象小练笔叩开了学生的想象之门,放飞了纯真的童心,抒写出他们单纯却精彩的内心世界,学生自然兴致盎然,创意无限。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词语。”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需要,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乐于练笔。

二、灵活安排教材,让学生巧练笔

郭沫若曾说过:“应该时常练习写作,写多了写得久了,自然也就会巧起来,好起来。”崔峦先生也说过:“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有限,所得肯定有限,要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在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这说明小练笔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训练。但是我认为小练笔的形式可以多样,不必仅拘于课文练笔安排,只要我们觉得它是有益的,我们就可以自由整合教学资源,进行练笔训练。

1、精彩处仿写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感悟,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点”进行练笔,有意识地让正处于作文起始阶段的学生 “依样画葫芦”仿写同样方面的内容,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掌握写作方法。

如学习了《彩色的梦》一文后,可让学生模仿练写排比句:(1)脚尖滑过的地方,____________绿了;____________红了;____________黄了,黄得____________。(2)我的彩色梦境,有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又如《枫树上的喜鹊》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他们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学完这一段,也仿照这样的句式写一段话:__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__。

2、空白处补写

有些课文有留白之处,给学生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空白”点,让学生把文章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充完整,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出来,对文章中意犹未尽的地方进行填充,把作者隐而未发的意思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这样表达的意图。

如《青蛙卖荷塘》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多好的地方!有树,有花,有草,有水塘。你可以看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听小鸟在树上唱歌。你可以在水里尽情游泳,躺在草地上晒太阳……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问学生:“此时此刻,青蛙可能还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拿出笔把青蛙没说完的话写出来,同学们都写得十分精彩。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还更好地理解了课文表达的意图。

3、结尾处续写

有些课文的结尾含蓄,常常会使人觉得言犹未尽,好像故事还没有结束,使人浮想联翩。这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大胆去想象故事发展下去的结果应该是什么样的,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新奇大胆的设想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蜘蛛开店》写的是一只蜘蛛决定开一家店,他卖了口罩、围巾,卖袜子时,来了一只蜈蚣,吓得它匆忙逃回网上。学完这课后,我提出一个问题:“蜘蛛后来会怎样做呢?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续写文章。

4、插图处再写

我们小学语文教材里的许多课文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有些插图课文中已经作了细致的描绘,就无须再写,有些插图文中只是寥寥几笔,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中插图上画的是六月西湖的景色。课文中只用一首诗作了描写。此时,我就抓住了这个写“文”的机会,学文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然后把画上的内容:荷花、荷叶的样子以及周围的环境等仔细描绘出来。通过描写文章中的插图,学生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六月西湖的美景,而且在把画变成话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有感处抒写

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人文性很强的课文,它通过充满真情实感的故事内容,向学生传达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给学生以道德情感上的熏陶。学习这类课文时,在学生的学习达到情感的高潮处,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小练笔,让他们把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凝结成文字。

如教学《小毛虫》一课时,我在学生学完课文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小毛虫的成长经历对你有什么启示 ,从中体会“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的道理。

三、及时批阅讲评,让学生有信心练笔。

学生每次上交小练笔后心中总是带有一丝的期盼。如果教师只是一味让学生写而忽视对小练笔的批阅、讲评,就辜负学生的信任,极有可能造成他们写作热情的丧失。因此,每次的批阅,我习惯于将学生的小练笔分成优、良、中三个等级,让付出了劳动的学生能充分得到老师的肯定,同时也提醒完成得不够好的学生要继续努力。 每次批阅完小练笔后,我都会及时挑选出一些写得较好的文章、语句来表扬一番,再给学生们读一读,让学生尝到写作的甜头,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心灵上的满足。在评赏之中,其他学生也会从身边同学的写作中获得启示,增强信心,渐渐消除“写作难”的心理,悟出更多写作技巧。

四、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提高练笔

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对于课外阅读,新课标明确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但是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仅仅动了眼和口,却没有动笔,那么阅读的意义从何谈起?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强调了写与读之间的重要关系。 富兰克林說:“空袋子难以直立。”课外阅读的视野更广,学生思维更开阔,时间也更充足,这时的练笔内容更广泛、更丰富,能充实学生的“袋子”。在学生阅读了课外书之后,教师应当适时指导学生写阅读笔记,或心得体会。这样才不会使课外阅读流于形式。而且,每一次阅读都是心灵的旅行,学生也能从中产生写作灵感,教师有必要让学生进行一次练笔。例如,教师引领学生阅读了《鲁宾逊漂流记》这本书之后,可以指导学生想象鲁宾逊在岛上的生活情景,或者续写故事结尾等等;在学生读完《少年毛泽东》之后让学生写写自己的感想,借此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之,小练笔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小桥梁,流露真情的芳草地,提高写作能力的大舞台。只要我们巧妙地抓好“小练笔”,学生最终一定会写出好的“大作文”。

参考文献 : 《论语.雍也》 《叶圣陶教育文集》 《郭沫若谈写作》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想象课文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快乐的想象
一生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想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