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发展小学生数学建模素养

2019-09-10 07:22周香荔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4期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方式方法

周香荔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现代信息技术的肆意渗透,对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再加上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小学数学课程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却远远高于生活,是整个课业学习的精华所在,它渗透于数学教材中,能够更好地帮助师生将知识转换成层次分明的逻辑能力,并将数学理论应用于生活实践成为现实。小学是奠定学生学习生涯基础的关键时期,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相比于紧抓教材中有限的知识,不如注重精准的传授数学思想方法,比如数学建模素养,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能力,打破学生的思考局限,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建模素养;方式方法

数学建模素养,即数学建模思想,能够把现实中的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获得最终的结构。这种思维有助于学生养成利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的良好习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认知的境界,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以及对全方位的数学逻辑,能够借鉴史上伟大的数学家们的成功,逐步掌握数学建模思想,少走或不走学习上的弯路,提高了学习效率和主观能动性。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积极传授教材知识和数学思维,更要格外注重对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将生活中的问题或者是抽象的几何图形转化成数学模式,并顺利解决。本文结合本人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简要探讨如何更好的发展小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

1、小学生数学建模素养培养的基本思路

数学建模素养通常伴随数学课堂进行,并不适合单独进行。应该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从正常教学内容入手,结合数学教材,应用生活实际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乐趣中发现问题,解析问题,处理问题,领悟数学建模素养的实际应用方式和精神思想。也可以通过将例题进行一定分析,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从建立模型到利用模型解决问题,让学生的猜想得到实现,激发学生感受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魅力,从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每位合格的教师都应该把握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教育过程的核心位置,时刻牢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绝对不可以忽略了数学建模思维的培养,只关心眼前的分数,而一味灌输教材知识,学生得不到正确的学习方式,死记硬背,难以理解,导致整个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

2、小学生数学建模素养培养的基本方法

2.1创设情境体验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数学头脑”。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要巧妙联系学生生活,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将数学知识寓于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中,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需要和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现实生活,培养“数学头脑”。

2.2加强“做数学”的体验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数学概念。

学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实际感受过的东西。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对把握抽象的数学概念,常常有困难。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机会,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做”数学,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如“认识周长”这节课,我安排了多次感受活动:一是画一画,让学生把自己课前收集的一片树叶放在白纸上,用笔沿树叶的边缘画一圈。师:你描下的这条线总长就是这片树叶的周长。二是摸一摸,数学书封面、课桌面、文具盒盖面的周长……三是指一指,你还能指一指其他一些面的周长吗?四是描一描,长方形、圆片、纽扣等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在多次感受之后,学生自然体会出“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把周长的概念纳入了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

2.3丰富感知体验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小明身高140米”、“妈妈体重50克”、“文具盒长2千米”等,当我们看到这样的学生作业时,常感叹孩子太差。究其原因,恐怕不是孩子们太差,而是灌输式教学惹的祸,没有亲身的体验,切实的感受,怎么能建立起相应的数感。“千克”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在教学“千克的认识”时,我十分重视感知体验,让学生自己掂一掂、说一说、数一数、称一称……先让学生一只手掂一掂1千克的东西,再两只手掂一掂,说说感受。对三年级小学生来说,一只手掂1千克的东西感到很吃力,两只手掂1千克的东西,感觉有点重,可以承受。再现场称一称学生带来的东西,让学生了解1千克苹果有4、5个,西红柿5、6个,农村孩子自家的草鸡蛋201、左右……之后还把电子秤放在班上,让学生自己想称什么就称什么,就连到我们班上课的音乐老师、美术老师都被孩子们请求称了体重。拥有了这么多可供比对的参照对象和若干感知体验,发展了学生相应的数感。没有出现像“妈妈体重50克”这样的笑话。

2.4重视操作体验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因此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要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研究、发现。如一年级学生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几何图形之后,我设计了一节操作性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利用七巧板等学具,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等系列活动,结果孩子们独立思考、相互启发,拼出的图五花八门,出人意料。学生玩得开心,学得主动、思维得到了锻炼,想象创新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2.5增加“用数学”的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让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既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又能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在学过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后,我让学生各人带几个同样大的纸盒来,创设了一个网上销售的情境,如果顾客买2盒、3盒、4盒……,你打算怎样包装寄出去,所用包裝纸最少?同学们亲自摆弄纸盒,各抒己见,合作交流,学习热情很高。既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6成功的学习体验能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成功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增强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主动性。对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肯定,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学困生,当他们的点滴进步得到认可时,更能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激发他们探索、学习的热情。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注重体验学习,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素养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不断的有针对性的培养过程中,学生不断丰富自身综合素质,将数学能力和其他能力综合发展,协调进步,不断形成实事求是,善于发现,乐于动脑等良好的品质。长此以往,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理论分析暂且如此,如何更好地渗透数学建模思维,完成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还要靠教师结合本班实际情况,以人为本,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灵活变通地渗透和教授。

参考文献:

[1] 于嘉文.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研究[D].沈阳大学,2018.

[2] 刘鹏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学段划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3] 梁策力.六年级学生数与代数素养测量与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5.

(作者单位:武冈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生数学方式方法
拓展训练引入体育教学的方式探究
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谈小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浅析体育教学中的柔韧性练习
创设开放型课堂,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小学生数学低成就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