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生活处处皆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學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又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把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意识”及“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不仅要求选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在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索中,我紧紧围绕“把生活中的数学引进课堂”,创设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创造性。转变观念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以人为本,以发展为目的。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现出教师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的作用。
一、捕捉生活素材,发现数学问题;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问题无时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典型的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情景,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数学习题中的具体情节和数据作适当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来取代。
如教学“简单的数据整理”时,教师可以把全班同学居住的分布情况,画成平面图张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从平面图上清晰地看出自己家住在哪条街,哪个村,哪个组。同时可启发学生:为了表示得更形象具体,还可以用条形图来表示,怎样用条形图来表示呢?条形图有什么优点呢?哪条街上住的同学多?哪个村住的人少?师生围绕此题展开讨论,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同在。
又如,在教学前、后、左、右的位置时,授课伊始,我们可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在教室的座位,用中间一排的同学作例子,让一个学生起来说,他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左面是谁?右面是谁?低年级学生看到别人这么一说,自己自然来了兴趣。通常,每个学生都会积极举手想说给大家听,这样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这样,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自主选择权,又培养了学生独立的个性和见解,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提高学习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有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才让学生看得见,用得着。这让学生切实地体会到:这是我们生活中将要面临的和需要解决的种种问题,也让学生体会到我权利选择解决问题的办法,因而迸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都主动地思考,积极地动手操作,认真地统计.推理.归纳,在紧张热烈的氛围中很快的地掌握知识要点。
二、借助生活实际培养应用意识
学以致用,数学也不例外,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重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可以激发学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培养正确的数学观。
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之后,我带领学生亲自动手去测量我们的实验室。我说这个实验室是我们学校将要贴地板砖的第一个教室,学校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应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完成学校交给的这个任务,你们愿意吗?我这么一说出来,同学们个个都很高兴地接了这个任务。四人一小组的开始动手测量起实验室的面积,在测量过程中,因为有个讲台,讲台上也要贴地板砖,讲台有15厘米高,在计算地板砖面积时,就要看同学们是否注意到这个问题。而不是简单.规则的长×宽的问题,还有讲台是个长方形的,有三边没靠墙,还要计算出这三边的面积来。在测量的过程中,我只提出边上也要贴地板砖,同学们就把每个面单独测出还计算出来,有的小组还直接用皮尺量出三边的总长来乘以讲台的高。学习了小数点的乘法,我让学生当小参谋,学校小卖部里需要进一批货,请同学们帮着算一算,铅笔2.5元/板,需要55板;圆珠笔1.5元/支,需要75支;棒棒糖7.5元/包,需要4包,以上这些分别需要多少钱,再上报给老师,我们去进货,同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巩固所学知识。再如,学习了利息之后,让学生想,钱怎样存最合算,学习了百分率之后,让学生了解家中各项日常开支,求出各种的百分率,同家长提出开支调整协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实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帮助学生学会生活,提高生活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教学融入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深刻领会教材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数学具有逻辑的严谨性,在教材中它总以完善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许多题目都是经过数学处理,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文字表达严谨.准确.枯燥,但很少创设问题情境,忽略了数学知识从生活生产中被发现的曲折过程,抑制了学生思维的空间。而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独地依靠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不能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应充当指导者.使用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情趣和兴趣,使学生好学数学的信心,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
例如:在教学左右位置时,我出示了课件:小动物排一对做操,分别是“小猫.小猪.小松鼠.青蛙”,聪聪站在背后,说从左数青蛙排第一。明明站在前面,说从左数,小猪排第一。请大家来判断,他俩谁说的对。学生意见不一致,让学生实际来扮演,4位小朋友扮演小动物站住中间,两边小朋友分别扮演聪聪和明明。最后得出的结论,他俩说的都对,因为他俩是面对面的。这样组织有效的表演,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每个学生都动起来,知识的获得是自己体会出来的,而不是老师教的,是自己发现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的。通过表演进一步明确,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总之,在教学中,教材不只是供教师教学的唯一资源。我们应该深刻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可以根据学生的认识实际灵活处理教材。每一节课,都应有自己创新的内容,把生活内容引进课堂,让课堂教学生活化,使整个学习过程更活泼.主动.更具有个性化,并能充满生活的气息,深化学生数学的认识,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力求使学生以自主探索,使用交流的方式主动研究和学习,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将书本知识与生活联系,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使数学成为学生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用书》1——6年级
(作者单位:威宁县玉龙镇新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