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地方资源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

2019-09-10 09:03周万全
科教导刊 2019年29期
关键词:旧址课外思政

周万全

关键词 地方资源 实践教学 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10.053

Keywords local resources; practice teach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2015年7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以下简称《创新计划》)明确提出“努力强化实践教学,建设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并提出“着力培育学生理论骨干和理论社团”、“着力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品质”、“整合资源强化实践教学”的具体措施。将实践教学纳入思政课教学领域,是对丰富和完善思政课教学体系的一次革命,对思政课教学改革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1 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相对于理论教学体系的成熟来说,思政课实践教学较为落后,主要是因为没有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没有科学有力地组织,所以实践活动开展较少且不系统。因此,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学基本上只能依靠课堂教学。理论停留在纸面上,难以与现实联系起来,得不到直接印证,不容易接近,不容易理解。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显得单薄、空洞、枯燥,单纯的理论说教难以深入人心、深入头脑,也造成了思政课不受欢迎的尴尬局面。因此,构建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把实践教学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设计和开发,不仅深化和丰富课堂教学中的思想理论观点,而且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感受和人生体验,更为重要的是使理论课教学内容找到运用的廣阔空间和舞台,同时增强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可亲性、可信性,增强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只有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把思政课建成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近年来,全国各高校都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许多好的做法,积累了大量经验。在此基础上,构建起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使课内课外、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共同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是今后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符合《创新计划》要求的。

当前,最为紧要的是要在课内课外一盘棋的总体规划下,构建起与课堂理论教学相应的课外实践教学体系。这一体系,以深入调查、充分了解、整合地方资源为基础,结合思政课理论教学内容,确定实践教学主题,找准实践活动的切入点,调动校内外各方力量,共同开展多种类型的实践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

2 整合地方资源,确定实践活动主题,找准实践活动的切入点

构建与课堂理论教学相应的课外实践教学体系,要求整合地方资源,发挥地方优势,开展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活动。这就要求将思政课教学内容与地方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等资源结合起来,确定教育主题,围绕主题开展活动。

首先,要求对本地特色资源作详细的调查,从中概括、凝炼出教育主题,使之能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结合起来。以武汉为例。武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尤其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1861年被迫开埠,步入近代史以来,至新中国成立时止,武汉历经资本-帝国主义入侵、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中共成立及早期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历史阶段。近百年风起云涌、沧桑巨变,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在此发生,多次重大转折在此实现,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兴建了许多纪念场所,供人缅怀,为人凭吊,也成为我们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活教材。这些遗址如汉口被迫开埠后的英、俄、法、德、日五国租界、江汉关、俄国巡捕房、巴公房子、大智门火车站等,反映了武汉近百年来遭受资本-帝国主义国家侵略的历史;如洋务运动时期的“汉阳凝铁”、汉阳兵工厂遗址、张公堤、抱冰堂等遗迹,展现了武汉在洋务运动史上的辉煌;如辛亥革命时期的日知会旧址、湖北共进会旧址、三烈亭、工程营旧址(武昌首义发难处)、楚望台、起义门、蛇山炮台(首义炮台)、湖北军政府旧址(红楼)、拜将台、烈士祠、辛亥首义烈士陵园、胜利亭、伏虎山烈士陵园、辛亥铁血将士公墓、黎元洪墓等,则再现了辛亥革命期间的烽火;如中共成立前后至大革命时期的武汉中学遗址、陈谭秋旧居、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江岸车站旧址(林祥谦就义处)、施洋烈士墓、吴佩孚公馆、独立团烈士陵园、汉口全国总工会旧址、刘少奇旧居、毛泽东同志旧居、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武汉国民政府旧址、中共中央机关旧址、中共五大会址、八七会议旧址、向警予故居等,则反映了中共成立及早期革命斗争的曲折经历;最后如抗日战争时期的汉口八路军办事处、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中山舰遗址、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受降堂等则反映了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年以来,上述这些遗址先后被整修保护起来,供人参观学习,在有条件的地方还专门设有展览,如中共五大会址、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武汉国民政府旧址、八七会议旧址、汉口八路军办事处、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等。此外,还建立了许多专门的纪念馆或博物馆,如江汉关博物馆、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辛亥革命博物馆、二七纪念馆、武汉革命博物馆等,此外还有黎黄陂路街头博物馆这一形式非常特殊的博物馆。可以说,武汉市的这些历史遗迹,几乎纵贯整个中国近代史,是我们学习历史最直观、最鲜活、最生动的教材。参观考察这些遗迹和纪念场馆,如同穿越到几十年、上百年之前,亲历历史,获得对历史最直观、最深刻的感受。

这些历史遗迹和纪念场馆,按照上述几个历史阶段依次排列,正对应着中国近代史的发展线索,以详细、生动的形态,一方面展现了中国人民遭受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另一方面展现了中国人民艰难地探索出路、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直至彻底解放的历史。可以说,这些遗迹所展现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奋斗史和爱国史,爱国主义是贯穿于其中的鲜明主题。

其次,从思政课教学内容中提炼实践活动教育主题,架起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的桥梁。加强大学生国史国情教育,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是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为此,在大学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门讲述了中国精神特别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开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系统讲授和分析了我国自1840年以来的近现代史;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阶级斗争的理论和社会革命的意义;开设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从理论的视角讲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与内容。由此,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现实,从宏观到微观的完整的国史国情教育内容体系,对大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了解和正确认识我国的近现代史,培育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情,具有重要意义。

可见,“爱国主义”是思政课理论教学与武汉历史文化资源共同的主题,是联系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的纽带。将武汉近代史遗迹及相关历史资料引入课堂、以实地参观考察及其它活动方式来拓展和深化相关课程的教学,就成为思政课课外实践教学的切入点。因此,可以围绕“历史·爱国”这一主题,配合课堂教学,紧密依托、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有计划地开展多个层次、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构建起与课堂理论教学相应的课外实践教学体系。

当然,不同地区经济、政治、历史、文化资源各具特色,可以凝炼出不同的实践教育主题,从不同的方面配合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整合地方资源,发挥地方优势,以形成地区教育特色。

3 调动校内外各方力量,开展多種类型的实践教学活动

以武昌工学院为例。近年来,该校围绕“历史·爱国”这一主题,依托武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调动思政课教师和校内相关部门、学生社团及校外相关单位,共同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实践教学活动,配合理论教学,共同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进展。

该校历来十分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内容,为每一名学生印发“实践活动手册”,引导学生自主实践(如读一本好书、参加一次志愿者活动、参观一处革命遗址等);组织课堂内演讲、校内知识竞赛,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挑选并组织学生骨干参观考察历史遗迹和纪念场馆,同时进行现场授课以深化活动内涵。这些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落实了实践教学,但是存在着主题不集中,规划不统一的缺点,因而显得零乱,深度不够。另外,没有深入挖掘地方资源,地区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没有形成特色。

2014年下半年,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该校确定了“历史·爱国·诚信·感恩”的实践教学主题。该校思政课部提出整合思政、学工、校团委及各院力量,借助校外力量,围绕这一主题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以实践活动促进课堂教学,并把它作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思路主要包括:一是思政课四门主干课程均有设计、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任务;二是各种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历史·爱国”这一主题,从各门课程教学内容中寻找具体切合点;三是以开展课内实践活动为起点,逐步向课外延伸,汇聚成全校性的大型实践活动,形成更大的规模,深化实践活动的效果;四是与此同时,引进校外专家讲座、相关文化单位组织的活动,借助校外力量开展实践活动,把校外实践活动搬进校内,同其它校内活动相配合;五是组建学生社团,引导学生在校内外开展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实践活动的内涵。由此,在纵的方面,从课程教学内容出发,由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直到全校;在横的方面,调动校内外各方资源,共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从而形成一种多方面参与、多层次进行、多形式共同开展的整体。

遵循这一思路,思政课部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历史·爱国”主题,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开展了多个层次、多种类型的系列实践教学活动。

2014年下半年,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组织以演讲比赛为主线、辅之以巡展的系列活动。具体做法:一是在大一新生中开展“历史·爱国·诚信·感恩”主题演讲比赛活动。经过各班课堂演讲推选参赛选手(初赛),到课外复赛,最后与校团委共同组织全校性的决赛暨新生演讲比赛活动,决出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若干名,分别颁发奖状和奖品。二是引进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辛亥革命历史遗迹旧址图片展”巡展到校展出,思政课教师及学工处、各学院分别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进一步突出了“历史·爱国”主题。这样,从课堂理论教学,到课堂内、外的演讲比赛活动,再到辛亥革命博物馆的图片展,形成一个系列,围绕“历史·爱国”主题从多个层面展开,且一层层递进、深化主题,强化了爱国主义的教学效果。

2015年上半年,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相关选修课程的教学,以开展历史剧演出活动为实践教学主线,辅之以图片展和学术讲座展开实践教学活动。具体做法:一是以历史剧演出为主线。先由各位任课教师在课堂内组建剧组,挑选节目,经课堂初赛、年级复赛,选出六个节目,进一步打磨提高后,举行全校性决赛暨历史剧公演活动,收到了不同凡响的效果。整个活动不断推进,学生热情不断高涨,最后在歷史剧公演时达到高潮。二是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题,引进武汉革命博物馆等单位举办的“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图片展到校展出,思政课教师及学工处、各学院分别组织学生参观学习,思政课教师现场授课。三是先后举行两场学术讲座,分别以长征精神和武汉近代文化变迁为主题。特别是后一场讲座,与图片展同时进行,学生听完讲座,再来参观,看到武汉会战的相关内容,进一步加深了印象,对武汉的近代史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这两项活动紧密配合,掀起又一个小高潮。这三条线的活动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相得益彰,如火如荼,既帮助学生更具体形象地了解了历史知识,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感悟,增强了教学效果,同时又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了一份力量。

2016年上半年,该校思政课部又指导设立了“历史遗迹探索协会”。早在2014年,思政课部依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了“辛亥革命博物馆志愿者团队”,成为“历史遗迹探索协会”的前身。该社团挂靠思政课部,由课部教师担任指导老师,承担起对该社团的培训工作。通过组织集体学习、讨论交流,帮助团员全面了解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特别是结合武汉历史遗迹,详细地介绍武昌首义前后的历史。团员们还自行组织赴重要历史遗迹考察,使自己对这段历史的认识更加形象、深刻。同时,思政课部又与辛亥革命博物馆联系,遴选优秀成员到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学习、接受博物馆的培训。经培训,数名学生通过了辛亥革命博物馆的考核,取得该馆讲解员资格,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这样,团员们不仅丰富了自身的知识,提高了自身能力,而且带动了身边的同学,还走出校门、服务社会,进一步拓展了实践教学的途径,深化了实践教学的内容。

按照这一思路和规划,近些年来,该校思政课部每个学期有计划地开展系列实践活动,除演讲比赛、巡展、专家讲座、历史剧演出等形式外,以后又新增历史知识竞赛、猜灯迷、抄写经典书法比赛、社团学术交流等活动,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内容越来越丰富,与课堂教学的配合更加相得益彰,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初步建立起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并成功付诸实施。当然,新的模式还需要继续探索与完善,主要是要在继续深入研究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建立更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编制实践教学大纲和落实方案,进一步丰富实践教学活动的形式,开展更多的实践教学活动,真正形成课内课外相结合、相互促进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

项目:武昌工学院2019年度教学研究项目“武汉市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项目编号:2019JYZ18)

团队:武昌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研究团队(团队编号:2017T05)

参考文献

[1] 佘双好.构建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1).

猜你喜欢
旧址课外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油画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延安发布实施革命旧址保护条例办法
关于做好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保护修缮的思考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访三合区苏维埃政府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