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生活化视角下我国节庆体育文化的流变与传承

2019-09-10 09:18刘远海但爱兰高宏扬
科教导刊 2019年29期
关键词:流变传承

刘远海 但爱兰 高宏扬

关键词 体育生活化 节庆体育文化 流变 传承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獻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10.077

Abstract Festive sports are the various forms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special festivals. With the change of The Times and the change of society, the purpose, nature, function and object of the festival sports activities have been transformed, mainly because of the change of political form, the progress of scientific technolog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ay of life. Today, the role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should be played to guide and organize festive sports activities. We will increase publicity and encourage the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 festive sports activities. Using the education main position advantage of the school, strengthening the patriotic education, promoting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spirit of the n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arry out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Keywords sports life; festival sports culture; rheology; Inheritance

1 体育生活化概念与内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化、机械化及自动化技术的广泛运用,大大减轻了人类的体力劳动强度;与此同时,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加重了人类生存的心理压力,导致“现代文明病”迅速蔓延。为了改善“亚健康状态”对人类生存的威胁,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探索体育对生活的干预,以期改善人类生活方式。如:美国的“全民健身计划”、德国的“黄金计划”、加拿大的“体育推进计划”、日本的“体育振兴基本计划”、新加坡的“体育设施蓝图计划”等。在此背景下,我国出台了《全民健身计划》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体育融入生活,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休闲、娱乐、康健、社交等多种需求。

基于人们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体育与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其界线变得日趋模糊,体育活动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逐渐形成了一种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1]这就是“体育生活化”。即体育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并日益被广大人们群众接受,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创造体育,体育又回归人们生活的过程,体现了体育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体育与生活的相融性还体现在:体育价值观念与生活需要相融合,体育参与的自觉性与生活的自主性相统一,体育活动的经常性和与生活需要的迫切性相一致,体育内容的丰富性与生活的多样性相契合。

2 生活化视角下节庆体育文化的流变及原因分析

2.1 节庆体育文化的流变的趋势与特征

2.1.1 节庆体育文化目的上的流变

从节庆体育活动的目的上分析,传统的节庆体育文化是在封建思想控制下所衍生出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驱灾和祈福。由于过去生产水平低下,人们克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能力有限,加上劳苦大众缺乏文化知识,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冥冥之中有神灵在主宰一切,为了祈求上苍庇佑,在传统的节庆活动中添加了许多驱灾仪式和祈福环节,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以寄托老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带有隆重的迷信色彩。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物质生活条件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和改善,现代节庆体育活动不再是披着封建迷信外衣的“祈神”活动,更多的是为了丰富文化生活,烘托节日氛围,激发团结、进取、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

2.1.2 节庆体育文化性质上的流变

从节庆体育文化性质上来说,传统的节庆体育文化源于封建政治形态,以“儒”、“法”、“道”家思想为主,体现了中华民族文明“乐以成德、文以载道”价值观念和追求“天人合一”、“以和为贵”思想,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交融,强调“忠孝”、“礼仁”和“修身养性”,表现为“妥协折中”、“知足常乐”和“谦退隐忍”,在文化性质上具有浓厚的“中庸”观念和鲜明的民族特征,寄托了人们祭拜先祖、祛病安康的心理期盼,追求和谐与平稳的内敛含蓄的文化性格。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中外交流的深入,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外来体育文化逐渐融合,形成了中西结合、内敛外张的体育文化,表现为既保留了 “博大精深” 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弘扬民族精神,又彰显了“交流合作、和谐共建”现代发展理念。

2.1.3 节庆体育文化功能上的流变

从节庆体育文化功能上来讲,传统的节庆体育文化具有“维持社会稳定”、“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功能。体育作为一项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文化和教育活动,与社会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节庆体育与政治结合后,迅速成为统治阶层维护其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主要表现为“愚民”思想的推行和遵从。首先通过大肆宣传愚民舆论,虚构“神灵”主宰,并将其推行为社会遵循的準则;再通过节庆体育活动巫蛊大众,遵从和信奉神的安排,以此蒙住老百姓的眼睛,堵住老百姓的耳朵,让人们“从命”,安于现状而不敢反抗,从而成为帮助统治阶级维护社会稳定的工具。现代节庆体育文化已成为丰富假日文化生活,开展全民健身、促进健康生活的内在需要。

2.1.4 节庆体育文化对象上的流变

从节庆体育活动的对象上来看,传统节庆体育活动的组织者一般是官府或是地主大户、名门望族,组织本族青年子弟从事节庆体育活动或是竞赛,祭拜祖先、祈求庇佑,并借此显示宗族的势力及家族的显赫。而普通家庭,尤其是贫困的老百姓,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地位低下,在“温饱”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很少有机会主动参与到假日的庆典娱乐活动,只能处于旁观者的角度感受“与民同乐”的节日氛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与生活的联系日益密切,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健身的基本要求得到人们的普遍共识并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党和国家对人们的健康问题给予高度重视,把“增强人们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和任务,节庆体育活动成为全民积极参与的自觉行为和生活诉求。

2.2 生活化视角下节庆体育文化的流变的原因分析

2.2.1 政治形态的更替

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星汉灿烂的华夏文明。尤其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长达两千多年,形成了根基深厚、影响深远的封建统治思想。其中“儒”、“法”、“道”、“墨”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政治主张:儒家主张中庸和谐,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以“仁政”为核心,强调道德感化;法家主张严刑峻法,提倡“一断于法”,实行法治,主张以明令显法来驾驭人们,强调暴力统治;道家主张 “无为而治”,提倡顺乎自然;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无论是哪一种政治主张,“大一统”和“君权神授”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所有的活动都应在封建统治之下的框架内活动,传统的节庆体育活动的开展必须为统治阶级服务。随着时代的更替,建立了以人们为中心的国家体制,体育发展成为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彰显国际竞争力、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主张的载体,体育的政治功能转变为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国增光以提高国家威望和地位、改善和促进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节庆体育文化作为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增进人们友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2.2.2 科学技术的进步

传统节庆体育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它的发展离不开人类初步掌握的农耕文明。传统的农业社会对土壤和天气的依赖十分严重,特别是在科技发展比较落后的年代,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很有限,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风调雨顺”和“免受灾害”是获得农业丰收的必要条件,因此祭祀活动十分盛行,祈求风调雨顺,能够吃饱穿暖是人们共同的期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得到了高度的发展,人们对土壤和天气的依赖有所降低,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靠天吃饭”的日子有所改善,节庆体育活动中祭祀目的性减弱,但借助节庆体育活动来祈福的内涵依然保留,转变为歌颂美好生活、祝贺节日安康,送上美好的祝愿。以舞狮子为例:相传先民屡次遭受怪兽袭扰(糟踏庄稼,残害人畜),于是借助锣鼓和用竹篦扎成的狮子模型吓走怪兽,当地乡民认为狮子有驱邪镇妖之功,有吉祥之兆,被视为威严和辟邪的祥物,也有着护佑平安的意义,于是,每年春节都有打锣鼓舞狮拜年的习俗,以示消穴除害,预报吉祥之意。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也常以舞狮助兴,以表达人们群众内心的喜悦与祝福。

2.2.3 生存方式的转变

人类生存方式取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相互斗争的结果,人们物质生产实践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必然会转变人类生存方式。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工具简陋,人类只能靠“采集”和“狩猎”的方式生存,[2]并随着自然界食物的分布而不断迁徙,人们群居以抵御自然界恶劣环境和野兽的侵袭,祭祀活动目的在于祈祷“神”的保佑和感谢大自然的“恩赐”。随着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加快了农业的发展,食物有了根本性的保障,人类开始定居并出现了集市,商品交换的兴起加速了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两者相互推进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祭祀活动目的在于祈求“风调雨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8世纪中叶,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席卷全球,人类生产力突飞猛进,工业的快速发展解放了手工劳作,大量的农业人口涌向城市,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分工进一步细化,人类的生存条件虽然得到大幅度提高,但这种“破坏与发展”式工业文明给人类的发展埋下隐患,突出表现为生存环境受到破坏。21世纪,“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命运共同体”等发展理念相继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概念得到全人类的共识,生态、健康的体育生活化生存方式得到推崇,节庆体育文化以“丰富文化生活,弘扬爱国传统,振兴民族精神”为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广泛开展。

3 我国现代节庆体育文化的传承

3.1 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的责任意识,引导和组织节庆体育活动的开展

节庆体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政府职能部门的引导和支持,因此必须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的责任意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责任义务。节庆体育是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能够展现人们积极进取、团结拼搏的精神面貌;构建和谐、蒸蒸日上的节日氛围;表达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因此,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去建设好;二是监督和引导。节庆体育活动的开展应遵循国家的政策和制度,政府职能部门应进行有效监管,同时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 加大宣传力度,鼓励人民群众参与,振奋时代精神

节庆体育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中演变出来的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形式,对人民群众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广泛的号召力,与团结、喜庆和蒸蒸日上时代发展相融合,对丰富我国基层文化生活,提高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健康化和文明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体育生活化”的今天,必须提升全民健身的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节庆体育活动热情。

3.3 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学校作为传播先进知识和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阵地,应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对传统节庆体育活动的传承和保护做一些有益的探索。[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可以选择一些操作性强、具有地方性与趣味性的传统体育活动载入体育课堂,写入校本教材,融入地方特色教育,从而不断丰富学校学生课内外活动的内容,完善体育学科体系。推进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进校园,有益于学生提高人文素养,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基金项目:鄂南文化研究专项研究一般项目(编号:2019-20XZE01 )

参考文献

[1] 肖焕禹,陈玉忠.体育生活化的内涵、特征及其实现路径[J].体育科研,2006(04):8-10.

[2] 朱莉.论人类生存方式的历史演变及其特征——兼论当代中国人的生存方式[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02):190-196.

[3] 明平芳.鄂南民间传统节庆文娱体育活动式微原因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5(05):196-198.

猜你喜欢
流变传承
论武术的本质与历史流变
《聊斋志异》在日本的流变史
浅谈民歌《茉莉花》的流变
霸王别姬:在流变中书写性别
唐宋草书流变与唐宋文化转型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中国就业版图“流变”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