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梅 刘凯
摘 要:通过对高职教师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在学校层面的提升策略中,强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评价体系,建立专业的教学资源库,通过高质量的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新突破。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化;战略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高职教育对教师知识的结构质量不断提高。高职教育经过短暂的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但是高职教育作为一种能力型教育与普通高校的学术人才培养有很大的不同。当前,高职教师结构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高职教育的需求。本文对高职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进行探索,为实现新时期高职教育的长远发展做出努力。
一、高职教师会计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与现状
(一)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我国于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首次提出了教师专业化地位。1988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师范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也言明了教师专业化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因此,教师专业化发展被认为是中国高等教育赖以生存的基石。
(二)教师专业发展不足的现状
在日常教学中,会计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方法落后、领域局限和内容枯燥等原因,造成师生之间不良沟通与互动,同时影响着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对工作感到厌倦,从而影响教学。教师不愿改变自己的观念,也没有很强的职业发展意识,对现状感到满意而缺乏改变的动力。此外,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要人员,不仅要负责繁重的日常教学和教学研究与分析,还要负责班级管理。繁重的工作导致教师没有太多的个人时间而失去工作幸福感。
(三)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其必然性。首先,高职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化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次,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扩大,提高高职教师素质已成为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素质对学生教育有重要的影响,唯有高素质教师团队才能有高质量教育,所以增强教师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建设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
二、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结构不合理
从专任教师的结构来看,在年龄、知识、职称、性别结构等方面存在着不合理的一面。青年教师占很大比例。青年教师虽然精力充沛,富有创新精神,但教学时间短,缺乏教学经验。从职称结构上看,本校教师较年轻,没有学科带头人。从性别结构上看,女教师较多,随着第二胎政策的自由化,势必迎来生育高峰,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工作。
(二)教师知识素质不均衡
以我校會计教师为例:教师基本达到本科以上学历,部分教师正在攻读硕士士学位。由此可见,教师的基本职业技能是扎实的,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部分会计教师毕业于经管类的金融和管理类专业,他们没有专业知识背景,只有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所以在知识综合素质方面还是有所欠缺。
(三)教师教学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
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主要从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反思能力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国家示范大学教师的本体知识、条件知识和文化知识明显优于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高职院校教师的学习能力、素质、教学反思等情况需要加强,教师对教学课程缺乏专业热情,多数教师被动接受或适应教学的变化,对专业发展的认识不足,导致教师缺乏长期规划,没有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一)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
为了保护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不仅要依靠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还应为教师提供足够的学习机会和教学资源,帮助他们实现专业发展。第一,学校需要充实期刊、杂志和电子阅读图书馆并提供最新的数据库。第二,在大数据时代,学校应完善校园网络,使教师成为第一人,获取最新的教学资源。第三,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制作精美的PPT课件,甚至可以进行微课、慕课等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二)教师应具有进取精神,实现自我价值
教师岗位不仅需要奉献精神,还需要与时俱进。为了更好地与国际经济接轨,教师应积极学习国际会计准则,扩大教学资源,更新专业观念。这样才能使受教育的学生突出自己的优势,而不是落后于现实社会。另外,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仅能够和学生一起分享教育的成果,也能够感受自己的教学技能的发展,给自己的教育事业带来较高的自我价值。
(三)完善科学评价体系
专业教师的评价标准不仅是教师职业发展的指示灯,也是教师工作评价的参考标准和依据。因此,合理制定评价标准直接关系到评价目标的实现,对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至关重要。通过对职业教师以往单一评价方法进行了改革,将多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进一步保障了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的实现。此外,鼓励教师进行自我评价,真实客观的自我评价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发展意识。
高职教师在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高职教师的素质也将促进高职教育的全面、持久发展。教师专业化是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知识结构是高职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条件。因此,为了实现高等职业教师的专业化和素质,必须完善高职教师的知识结构,最终实现高等职业的全面、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峻,黎炜.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论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年第31期.
[2]姚伊忱.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内涵式建设之浅析[J].大学教育.201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