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的构建探究

2019-09-10 08:59:05杨孟军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9期
关键词:教学目标道德与法治情景

杨孟军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教学时也理应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究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的构建,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生活化,情景创设生活化,问题设计生活化。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小学;教学目标;情景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教学往往脱离现实生活实际,这会给学生一种知识很遥远的感觉,甚至会产生“知识无用”的思想。为此,生活化教学理念应运而生。生活化教学理念主张在课堂与生活,在学生与知识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让学生感到学习与生活的连接。本文立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简要论述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的构建,还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

教学开始前,我们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对于课堂教学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当教学有了明确的目标,教学行为才更有可能得到有力的执行。以往教学目标的制定脱离学生生活,难以引起学生兴趣。我们要制定生活化的教学目标,以生活化的目标引领教学的开展。

比如,在教学“学会沟通交流”这一课时,笔者根据小学生的现实情况,进行了教学目标的设计。在小学阶段,学生与其他人的沟通基本上都建立在自我的基础上,他们对于沟通的技巧、表达的技巧等都还没有掌握。而小学生的沟通对象主要是自己的同学,这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事实上,很多学生就是由于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太过自我,才导致同学关系的疏远。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笔者把教学目标设定为:掌握与同学沟通的技巧,学会如何向同学表达自己,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避免在与人交流时太过自我,等等。这些教学目标的设计,贴合了学生的现实需求,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以达成这样的目标开展教学,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情景创设生活化

在具体的学习情景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新课中来。生活化的情景的创设可以通过为学生创造一些熟悉的话题,从现实生活出发、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去进行探讨,拉近课本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首先多谈论一些自己熟悉的东西,而不是一上来就是各种知识点的灌输,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学下去的动力。

比如,在教学“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结成小组进行讨论。首先,在小组中谈一谈在生活中你身边的人有谁抽烟,有谁喝酒。通过这一话题,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接着,每个人就自己所知道的说一说烟酒的危害,并进行书面的记录。通过小组中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学生广泛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认知,将讨论寓于生活化的情景当中。接着,教师可以Flash动画的方式让学生介绍烟酒的危害,引起学生对烟酒的警惕。

再比如,在教学“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时,笔者通过一个简短的微课,从纸张这一学生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事物入手,带领学生历览了我国古代的科技,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问题设计生活化

为了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在课堂上师生之间互动依靠的是教师的提问。因此,教师要注意问题的切入角度、问题提出的时机等。

首先,教师的提问应当与教学内容相关。这就要求教师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认真研读教学内容,提出符合学生学习现状并具有生活化的问题。比如,在教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时,笔者向学生提问:“现在作为学生的你们,坐在课堂中学习,由此可见你们享有什么权利?”有学生答道:“接受教育的权利。”我说:“不错,每一个适龄儿童都需要接受教育,这不仅是一项权利,而且是一项义务。”我们每一个一生下来,就享有一些基本的权利和义务,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学习,我们还有哪些基本的权利和义务。通过这样一个与学生紧密相关的问题,引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提问的内容应该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应该以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为基础设计问题,贴近生活实际。比如,在教学《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时,笔者这样问学生:“我们中华民族向来是一个讲究美德的民族,从古至今流传下来非常多的传统美德,比如说,父母养育我们长大,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因为,为人儿女一定要……”,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孝敬父母。”筆者接着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无私地传授给我们知识,作为学生,我们要……”学生又异口同声地说:“尊敬师长。”“不错,孝敬父母,尊敬师长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大家在平常的生活中好好地去贯彻这些美德。”

总而言之,通过以上教学实例可以发现,使用生活化教学,能拉近学生与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之间的距离,能引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兴趣,使得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运用知识。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使用此种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参考文献:

[1]高嵘.低年级《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设计[J].小学教学参考.2017(15).

[2]吴立勇.生活之源,闪烁数学之光——小学数学高年级生活化教学反思及策略探析[J].小学教学参考.2014(23).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道德与法治情景
情景交际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劳动保护(2019年3期)2019-05-16 02:37:38
楼梯间 要小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德育(2017年1期)2017-02-09 13:59:41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33:35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43:36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16:59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