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依托课内纵向延伸课外拓展

2019-09-10 08:35:45高丽莎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9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小学语文研究

高丽莎

摘  要:“群文阅读”一直是全国小学语文近两年研究的主题命脉,由于“语文群文阅读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是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背景下展开的,因此《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价值取向也就必然地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背景。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了解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倡导多角度和创造性阅读,利用阅读期望,阅读反思和批评,扩大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教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增加阅读,提出更少的问题更多,阅读书籍,阅读好书,阅读全书,并鼓励学生选择阅读材料。

“语文群文阅读策略研究”是基于上述语言课程的新概念和新价值取向来确定自己的研究哲学,构建自己的研究目的体系、内容体系和方法论。

它的特点是根据研究概念设计群文阅读主题。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主题的选择和确定不仅限于现有教科书的相关主题,而是根据儿童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研究所在研究区域,选择和确定儿童的语言素养和人文精神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将教科书的主题和研究过程中构建的阅读主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大语言和大文化视角的教育。阅读主题组结合课外活动,根据不同年龄和不同学科群体儿童的身心特点,构建不同的语言阅读教学模式,探索不同的汉语阅读教学方法,使汉语阅读教学可以重建为一个整体。

简而言之,它是与几个相关的、相近的、相似的、甚至相反的。多篇文章或片段的集合,形成阅读组合。在选择文章时,我们应该考虑古代和现代,考虑到不同的年龄、风格等。每篇文章末尾的阅读提示也围绕着单元的焦点和难度编写。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炼、阅读、讨论、写作”等基本环节和流程,组织学生快速提高学生关键素养的语言教学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注重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主题中得到整合,使学生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升华学生的精神世界。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追寻着群文的影子,潜移默化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不断钻研探索。从全国的名师课堂放眼望去,无“群文阅读”这一说辞,但每一课无不展现群文的极大魅力。正如名家所说,“意象”是群文,“ 互文”也是群文,“从学生独感走向文化共感”更离不开群文,结合王崧舟及工作室成员的展示课所呈现的群文的触发点,看群文阅读在名师课堂中的呈现。

一、说文解字,意象中的群诗群读

国学经典处处含有意象,王崧舟喜于研究意象,提取意象。《枫桥夜泊》中,他把群文放眼于 “钟声”,谈古论今以意象导入,用意象结尾,曲终人散,钟声仍在回荡。群文意象的拓展不仅可以用来加深文本的内涵,也可以用来进行群文的对比。例如,《题临安邸》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是游人的所见所闻,实则一个是“暖风熏得游人醉”、一个是“遗民泪尽胡尘里”。一个是皇室出行的喜悦,一个是流放百姓的居无定所。字字泣血,句句含泪。再如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是以酒送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以目送人,《送友人》是挥手送别。愿我们结合目标、抓住时机、把握尺度、形成意识,“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做群文阅读的善学者、乐知者。

二、裁云剪水,写话中的群句群创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在一节课中呈现三则文言文,还能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是王崧舟工作室——罗才军课堂的经典。

罗才军研究一课,感念一组,如此才形成了一个系列,让孩子们初感文言文、体悟文言文、学写文言文。进而用于口语表达、了解古典文化、为读文言版名著做铺垫,为初高中学习文言文作序。

三、博闻强识,人物中的群书群感

万物起源,皆有根有本。说道“万物学堂”,印象极为深刻的是钱锋老师,他是一个可以带着孩子们“玩”的老师,他可以为了研究石头,带着孩子们走向自然,读了《石头汤》,也读了《石头记》,懂得了女娲为何用石补天,也晓得了石器图腾蕴含的文化意蕴。他为了研究“柳”,不惜跨界做木工、做药师,孩子们知道了送别中的“柳”不仅因为他的谐音“留”,还因为其旺盛的生命力,才有了那句“无心插柳柳成荫”,才有了药王观音瓶中的那一枝杨柳依依,才有了唐诗中之“柳”之意“萋萋满别情”……一块顽石、一只蟬鸣、一根翠竹,这就是一物一世界的原生课程。要说群文,他那便是群力群策,让我们鞭长莫及了。

再说他的课堂《捉妖记》,从各种版本的哪吒造型中,捕捉哪吒的形象,学生即刻被各种版本的哪吒所吸引,之后出示《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西游记》、《封神演义》中的关于哪吒的篇章进行了文本精读,群书群感,激发学生细读文本的兴趣。再次探究“哪吒是神是人还是妖?” “叛逆的形象让你想起中国神话中的哪个人物?”“孙悟空和哪吒有哪些异同”“中外杀父人物的对比”等。论辩的精彩就在于一浪更比一浪高,一层更比一层深。

四、修辞立诚,文化中的群知群意

钱锋讲“哪吒”,祝贵耀讲“鸡”文化。在生肖的文言意蕴中,一曲“小鸡小鸡”的歌曲,一沓鸡年的邮票,一群属鸡的孩子,一组有鸡的文字。谈《说文解字》,读《资治通鉴》,外加《韩诗外传》,大批量的古典文学,共同探寻一个“鸡”文化。于是便有了鸡的成语,鸡的五德,“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诗句,还有了“有鸡有豚,便是丰年”谚俗。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不同体裁、不同表达形式、不同语言风格、不同作者的文章,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信息量,留给我们的是巨大的思考空间。

用群文传承经典,探究文化的生命意蕴是我们语文老师不懈的使命。行走,只要开始,就不会停步。行走的意义就在于连续形成习惯,速度彰显实力,坚持见证奇迹。惟愿同行者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于行走中获得一种安静的力量。既然坚定了追求,就放飞信念,洒一路泪,也要执着向前;展现一种研究的状态,一种改变的勇气,一种寻觅超越的精神,沿着梦的轨迹,乘风破浪,流一路汗,追寻生命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李开忠.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4(02):60.

[2] 王艳艳.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戏剧之家,2015(07):214+222.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小学语文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14:35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