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昌亮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数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小学数学老师应该积极探索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学生特性制定高效的教学策略,从而达到极佳的教学效果。在小学阶段所建立的数学核心素养将会一直陪伴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实践 学生
小学数学作为整个数学学习生涯的基础部分,理论内容与实际紧密度联系很大,小学数学老师应重视数学学科的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加大生活化教学力度,为小学生的今后学习和实际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增加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小学生具有逻辑思维不高,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这就使得教师应更加注意课堂的授课技巧,使用什么样的课堂授课技巧来吸引学生关注数学学习,针对学生进行怎样的系统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一系列问题。
一、 创设教学情境 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个老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一味地夸大了教师的地位,使得教师处于一个“权威”的位置,这就拉大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总是对老师产生一种惧怕的心理,从而也难以产生对教师所教授知识的兴趣,不利于今后的学习生活。而小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心智和思维等各方面的发展还尚不成熟,一些学生对学习有着严重的抵触心理。再加上低年级学生在这个阶段的爱好兴趣是多种多样的,意味着他们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极易分散注意力或产生疲劳感与厌倦感,而现如今大多数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都相对枯燥无味,更难以提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求教师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出发,一改传统的 “灌输填鸭式”教学方法,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还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积极趣事并能够成功地引入到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思考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从传统的课前引入转到课后反思巩固;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达到从浅显易懂到展开教学难点、重点,提高整个课堂教学体系的质量的目的。充分结合课程内容开发设计相关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达到优质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执教一年级上册的《认识图形》时,教师在教授学生们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球体时,就可以创设一个灵活有趣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将课堂设计成一个模拟商店,里面可以放上各种各样的不同形状的物品,如魔方、足球、笔筒、橡皮等物品,之后请一位同学来做售货员,让学生们轮流来扮演顾客的角色去购买老师指定形状的商品,这样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在课堂教学中,高效地吸收所学知识。在学生们被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发散思维,想象生活中还有什么物品是所学的图形,然后可以让学生们自主思考,主动回答。不仅能够使学生们高效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还能锻炼学生们的动手动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扩散思维的能力。
二、 加强合作交流 巩固所学知识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课上和课下的充分合作交流,加深课堂记忆,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要为学生们搭建能够充分进行合作与交流的平台,打造能够使全员共同参与的活跃课堂范围,要以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语言表达与思维逻辑的程度都处在相同的阶段,所以能够更好地进行交流合作,从而使他们通过合作与交流进行探讨与思考,勇于表达,各抒己见、从中发现不一样的思路与方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探索精神和发散思维。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师生对话还是会有一定的限制,学生们出于对教师的敬畏还是有一定的顾虑,当学生在课堂上遇到学习困难时,有问题不敢对教师说的时候,通过课下的合作交流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较短,对话交流学习的效果会更明显。同时也为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为学困生创造了二次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优等生的帮助下、达到答疑解惑的目的,优等生也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达到强化知识的目的,并且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进一步的增进同学之间的关系,通过进行课上和课下的合作交流,每个学生都能从别的同学身上得到对自身有效的帮助,而且能够学习到优秀同学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式,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执教《周长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前准备好圆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硬木片,之后为学生们讲解周长的基本定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并进行提问:“你会怎样测量每种图形的周长?”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组合作讨论交流并汇报测量方法,会使课堂的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们都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谈论中。最后,由小组为单位各派出一个代表来阐述他们多讨论出的测量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还加强了同学合作协助和积极探索的能力,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
三、注重实践操作 培养数学意识
从实践教学中不难发现,儿童通过自身活动所获取的知识,要比从教科书,从他人口述传授的知识要更清楚的多、深刻得多。数学即生活,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到生活常识、大到科技发展,每一处都离不开数学,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有数学的力量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小学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能够将课堂上的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数学课堂上的知识如果能够被学生们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会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数学能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感受数学带来的乐趣,从而改变数学枯燥乏味的一贯认知。而在课下大多数学生因为年龄程度的限制缺乏将所学知识带到生活中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不同的内容,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以此来强化数学思维,以便今后能更好的学习数学并且有效地应用数学。例如教师在教授 《认识人民币》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堂设计成一个模拟的文具商店,然后让学生们扮演顾客和收银员,然后提前设置好相应的价钱,通过付钱、找钱、挑选商品、计算总价等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操作中学习“如何使用人民币”,教授学生初步学会识别人民币,懂得如何正确使用人民币和合理用钱的道理,从而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教師还可以在课下为学生们布置一些家庭实践活动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家长进行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人民币,可以让学生家长尝试带着学生们体验真正的购物模式,从实战中更好地吸取所学知识,掌握人民币的使用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们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让家长共同参与到教学中来,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意识发挥着非比寻常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扭转学生对数学的抵制心理,懂得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打造丰富有趣的数学课堂,让学生们能在学中玩,在玩中学。让学生们能真正地爱上数学,为今后的数学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们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且能够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
参考文献
[1]刘健.激发学习需要,促进主动学习——小学数学结合实际生活的教学实践探析[J].教育观察,2018,7(24):119-120.
[2]赵秀红.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实践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9(07):22-23+50.
[3]王秀清.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18(35):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