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高效与魅力语言

2019-09-10 07:22董丹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8期
关键词:语文课文本语言

董丹

打造一堂高效的语文课,所必备的条件很多。但教师诙谐有趣,醇厚有意,具有浓烈情感,充满韵味的语言应该是课堂高效的奠基石。善于选用最准确的词语表情达意,是语文教师语言修养的根本标志。讲课的声音可以不抑扬顿挫,也不一定要慷慨激昂,但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充满着感情和威力,使学生觉得意味深长,引人入胜,才会使语文课魅力四射。

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們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而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作为一门以语言文字为支撑力的学科,则对老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堂精彩的语文课要取决于老师高超的语言组织能力,取决于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这种语言技能。那么,怎样让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更具魅力,让课堂更高效呢?

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导课。好的导课能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认为教师在语言组织上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言触心灵

语文是一门用情感去打开学生心灵的课程,情感是语文课的灵魂,所以在课堂中教师的情感表达至关重要。如果老师能以一种极具情感化的语言来导入的话,那将会给课堂添上动人的一笔。在教学《语言的魅力》这课时,导入环节我问学生:“如果你想从妈妈那得到你想要的东西,你会怎么做?”有的学生说他不会直接提要求,而是先“夸”一番,再提要求,这样得到想要的东西机会更大。我接着问:“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很快就明白,是夸赞性的语言起了作用,语言是具有魅力的。两个简短的问题,直捣学生心理,使学生走进文本成为一件顺理成章的事。从这里我也深知以语言触动心灵的重要意义。

二、言之以韵

语言的美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它所特有的韵味上,而很多学生之所以喜爱语文课或许就是它这有别于其他课程的独特性。教师在组织课堂导入时,完全可以运用一些极富韵味的诗歌,或是一些充满诗意的散文片段,同时配以相应的音乐或画面来引发学生。那韵味十足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节奏会丝丝扣入学生的心扉,入情入境,为一节高效课开个好头。

三、言趣激理

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在课堂引入环节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到这堂课的有趣。这样不仅能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还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更好地研读文本。在教学《包公审驴》这一课时,我问:“同学们,我们知道审犯人,但你见过有人审石头的吗?”一下子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趁热打铁,我讲了包公是如何审石头的,促使他们想去了解更多这样的故事。很快,学生就走入了文本,津津有味地学起《包公审驴》来。这样的设计往往会使学生始于轻松,终于尽兴,回味无穷。

四、言启心智

孔子有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强调了对学生启发的重要性。而对于一堂语文课来说,老师可以在课堂的初始动用一些极富启发式的语言来激发起学生的思维。它可以是一个问题、一个故事或是一种社会现象。小学阶段的孩子好奇心比较强,正确的引导可以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其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这种引入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更能启迪他们的心智。

在进入文本教学后,老师的语言就是一座桥梁,沟通作者与学生心灵的桥梁。通过教师的语言启示,让作者的心与学生的心息息相通,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教诲,在知识上得到教益,在能力上得到提高,从而使一节课真正达到高效。教师在这个环节的语言组织上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找好切入点

一个好的课堂导入是语文课的一次精彩亮相,而一个好的切入点则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这个切人点一定是能串联全文、直指文章的精髓所在的。那么当这个切入点找到之后又如何将它很好地传达给学生以致引发他们的思考呢?这就需要教师用该切入点创设出问题去打开学生思维的门户。在这里我认为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明达。“明达”即明白通达,它能让学生很直白地领会问题的所指方向,而不是出现学生对问题理解偏颇的现象。同时该问题也一定要凸显重点,即能很好的体现切人点的精髓,不偏不倚,不会出现问题的范围过大了或是过于狭隘的现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很精准地去围绕这个问题去思考解读,从而感受到文章的主题。在教学《大自然的秘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自作聪明”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入手,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好心办了坏事,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明白“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的道理。

(二)导之有效

教师在课堂上将问题抛出之后,他的最大作用就是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看到有些老师在角色上的倒置,比如没有给学生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急于叫学生回答,学生回答不到位就接二连三叫学生回答。这种情况导致的后果是学生的被动,而之后出现的则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自摆“龙门阵”,一韵到底,独自沉醉于其中。又有些老师则会出现在课堂抢话、添话的现象。在学生回答问题说到一半时,教师就不自觉地去重复他的话并就此自圆其说起来,最后不忘说一句“是这样吗?好,请坐。”学生此时也只能点点头,坐下了。这不是我们想要的课堂。其实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就在于老师对课堂的语言节奏没把握好。这时的老师应该做的是对学生的回答做一个真诚的聆听者和点评者。这包括一个赞赏的点头,一句诚恳的“好,我同意”,一个吃惊的眼神,一个中肯的提醒“能再想想吗”,等等。而当学生确实对一些细节没把握到的时候,老师则可以用一些启发式的点拨帮助学生去理解,以达到教学的良好效果。这种语言的运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老师则在其中掌控着课堂的节奏,分享着学生的课堂成果。

教学语言是贯穿起教学过程的一根导线,以后我们还必须下苦工夫继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使语言更具魅力,成为学生运用语言的表率,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语文课文本语言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语文课文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