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16年我国全面实施“营改增”之后,分别在2018年5月和2019年4月先后两次下调了增值税税率,并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来实现对企业的减税降费,至此深化增值税改革的政策背景已然形成。在此背景下,建筑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受到了较大影响。鉴于此,本文从分析深化增值税改革背景下建筑企业强化税务管理的积极意义出发,总结了此次改革对建筑企业税务管理的主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筑企业强化税务管理的主要措施,以期能够帮助建筑企业合理降低涉税风险,充分享受政策改革所带来的红利。
关键词:建筑企业:税务管理:深化增值税改革
一、税务管理概述
税务管理主要是指企业以合法经营为前提,结合自身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根据税收法规和征税机关的管理要求而展开的与税务相关的一系列经营管理活动的总称。从狭义的角度来看,税务管理属于财务管理的范畴。一般来说,企业的税务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诚信合法原则、服从企业财务管理总体目标原则、成本效益原则、事先筹划原则。
二、深化增值税改革背景下建筑企业强化税务管理的积极意义分析
从国家全面实施“营改增”,先后两次下调建筑企业的增值税税率,并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来对其减税降费,在此改革背景下,建筑企业强化其税务管理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是强化建筑企业的税务管理能够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优化经营决策。通过强化建筑企业的涉税合同审批、涉税分析、税收策划以及涉税流程管控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从而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决策优化。
二是强化建筑企业的税务管理能够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增强企业信誉。通过强化税务管理,可以提高企业涉税业务的合法性合规性,从而降低涉税风险,规避税务处罚,不仅有助于企业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还能够维护企业依法纳税的形象,增强企业信誉。
三是强化建筑企业的税务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其税收成本,改善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深化增值税改革之后,建筑企业的税率由11%降低至9%,其税负有了明显降低。但从总体来看,建筑企业税负仍然较重,通过强化税务管理,可以对企业的涉税业务进行统筹规划和安排,从而有效降低其税负成本,为其经济效益提升具有改善作用。三、深化增值税改革对建筑企业税务管理的主要影响分析
在深化增值税改革政策实施以后,建筑企业的整个纳税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而对其税务管理产生了较大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筑企业的涉税风险存在潜在增加的因素,税务管理增加了风险控制需求。在深化增值税改革的背景下,建筑企业从营业税改革为征收增值税,并且先后经历了两次税率的下调以及一系列的分包抵扣、科研经费加计扣除等政策。由于建筑企业的项目一般具有规模大且周期长的特点,税收政策的频繁调整大幅增加了税务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一旦对政策理解出现偏差或者不熟悉,极大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涉税风险。
二是在深化增值税改革背景下,建筑企业的税务管理不到位,税负面临着增加的风险,税务管理增加了税务筹划的需求。自“营改增”以来,虽然国家从政策层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来降低建筑企业的税费负担,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建筑企业的税费负担仍然较重,加强税务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因此企业存在着较高的税收筹划需求,以减少税金负担,延缓纳税时间,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
三是对建筑企业税务管理提出了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建筑企业受其经营项目地域分散性较强、管理较为松散的特点影响,在深化增值税改革政策实施之后,其涉税业务更为复杂,并且涉税数据的信息传递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企业税务管理方面的风险,因此其亟须建立信息化的税务管理平台来提高财务涉税业务数据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降低税务风险。
四、深化增值税改革背景下建筑企业强化税务管理的主要措施
结合上文所分析的在深化增值税改革背景下建筑企业强化税务管理的积极意义,以及在此背景下对建筑企业税务管理产生的影响和新需求,在此结合增值税的相关税收法规以及税务管理的相关理论,建议从以下几个角度采取措施来对建筑企业的税务管理进行强化。
(一)强化税务风险防控意识
实现税务风险的有效防控是建筑企业实施税务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在税务管理工作中,建筑企业要强化其税务管理,首要前提就是要具备较强的税务风险防控意识。在实践中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强化其税务风险防控意识。一方面,企业的税务管理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防控对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并将税务风险防控融入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进而创造和设计出符合建筑企业发展的税务管理体系,比如严格审批发票开具管理、台账管理、合同中明确税务风险控制相关条款等。另一方面,结合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特点,设计相应的税务风险防控培训内容,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培训,在企业内部形成税务风险防控的企业文化,融入具体工作中,全员参与,各环节把控,全面提升建筑企业的税务风险防控意识。
(二)加快与上下游单位的业务融合,以降低税负,缓解资金压力
结合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垫资规模较大的情况,笔者建议建筑企业应当从纳税时间、增值税专用发票应税项目以及采购合同等方面与上下游企业进行业务融合,降低税负,缓解资金压力。一是可以通过与采购合同方及建设方进行共同协商,在不违反增值税相关规定的前提下,统一开票时间,保证增值税销售额与进项同步进行,达到进销项配比,以缓解自身的税负资金的垫资压力。二是在采购合同签订条款中,应对对方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方面的责任义务进行明确,以保障企业自身能够取得合规、足额的进项税发票进行抵扣以降低税负。三是在税务管理過程中,要明确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进行抵扣的支出项目类别,并要求经办人员在发生相关业务时必须索取专用发票,以便于为税款抵扣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进而降低税负。
(三)依托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共享技术,搭建税务管理的信息化平台,提升税务数据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可以有效提升信息在企业内部传递的质量和效率,消除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各种风险问题,因此依托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共享技术在建筑企业内部搭建税务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十分必要。通过建立税务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建筑企业可以消除因项目地域分散、经营管理松散所带来的涉税业务信息传递滞后的问题,提高涉税数据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降低涉税风险问题。
(四)强化对申报计税依据的管理
建筑企业要强化对申报技术依据的管理,可从以下两个角度人手。一方面,通过制定较为完善的税务核算管理体系来对税务会计的管理行为形成约束,按月进行台账比对,保证申报计税的准确性,以便为其会计核算的规范性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依据建筑企业适用的相关会计准则对内部的税务会计资料进行系统的整合,并以工作规范或者企业内部制度的形式传递至各个项目和部门,为其内部税务会计汁税申报工作提供标准化的指导。
五、结束语
本文结合深化增值税改革的相关政策,从建筑企业的视角探讨了在深化增值税改革背景下,建筑企业税务管理受到的主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这些影响,分别从四个角度提出了其强化税务管理的措施,旨在帮助建筑企业尽快适应当前税收政策,享受税收政策改革所带来的红利。
参考文献:
[1]刘志玲.营改增背景下建筑企业税务精细化管理探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8).
[2]邵建伟,李昆.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管理的措施探讨[J].智库时代,2019(7).
[3]张小兰.再谈营改增后建筑行业如何实施税务管理[J].时代经贸,2019(5).
[4]罗贵贵.建筑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对策[J].纳税,2018(6).
[5]钟莉.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管理的措施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4).
作者简介:
李静,四川交投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路面工程分公司,四川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