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江艳
摘 要:寓言是一种以故事为呈现形式,来揭露一定道理的个性化的文学体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寓言故事一般都具有说理、精炼、生动的特点,是小学生个性熏陶、观念构建、思维训练及审美丰富等的最佳素材。由此可见,进一步探究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策略,具有重大积极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 寓言 教学策略
寓言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其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的的有效方式,也是推动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措施。但是,当前的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一些教师尚且不能较好地引导学生体味寓言的思想与主旨,制约了其教育价值的充分发挥。因此,要想使得小学生能从小寓言中体会到大智慧,就需要教师恰当选择与设计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度感知与体悟。本文就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策略,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一、因材施教,迎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通常来讲,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智慧都具有浅显易懂的特点,但是由于小学生理解力较为有限,因此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学生认知规律与特点进行针对性引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给学生分析故事中包含的哲理。另一方面,語文教师应将寓言故事中的关键词作为教学切入点,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可推动自身语文素养的快速增强。这就需要教师在寓言教学活动中,合理运用一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复述寓言故事,与背诵、朗读不同的是,复述不是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在充分理解的前提下用自己的语言将课寓言故事描述出来,这就对小学生的语言组织与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这一则寓言故事的时候,虽然故事情节较为简单,但是二年级学生的心智不成熟,理解力有限,要想透彻理解寓言故事中的智慧,还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应耐心引导学生,使得他们敢于大胆尝试,积极复述故事,即便复述内容存在不合理地方,教师也应对其进行鼓励与纠正。再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中《两小儿辩日》这一则寓言故事的时候,由于六年级学生心智相对成熟,寓言组织与理解能力较高,因此教师就可直接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进行故事复述,对于学生复述中的不恰当地方,教师应启发学生自主发现、自主修改,从而推动学生理解能力及寓言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恰当引导,帮助学生掌握表现手法
在创作寓言故事的时候,通常会用到象征、夸张、排比、拟人及比喻等表现手法,作者借助一定表现手法的应用来塑造真实、活泼的文学角色,将深刻的哲理蕴含在故事情节中,利用这种表现方式把寓言故事的教育性与讽刺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寓言故事教学活动的时候,应恰当地利用教材的表现手法,将寓言故事全面而生动地描述给学生,使得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加深刻地感知其中的哲理性,以便激起他们较高的学习兴趣。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狮子和鹿》这则寓言中鹿在欣赏漂亮的鹿角、抱怨细腿难看的时候,因为双角被挂住险些被狮子吃掉的故事。寓言故事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性格,借助动物故事讽喻生活中有类似特点的人。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激励学生深入思考,使得他们都能对“鹿”这一角色的思想与性格有透彻的把握,了解拟人表现手法的应用优点,并尝试借助拟人表现手法创编小故事,从而将学习到的知识加以灵活运用,最终使得学生明白不能因一些事物的长处而忽略其短处、不能因为一些事物有短处就全盘否定其长处道理的同时,还能扎实掌握寓言故事中的表现手法。
三、概括寓意,推动学生理解能力提升
在寓言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小学生扎实掌握寓言中蕴含的智慧,并可将抽象的寓意概括出来,从而揭示其中的道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的时候,应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遵循由浅入深的基本原则,使得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不断提升。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南辕北辙》这一则寓言故事的时候,教师应引导学生透彻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激励学生讲述寓言故事的内容,使得他们明白故事的主人公要到哪里去,他的马车方向与目的地方向是否一致,有人劝告他的时候每次都是怎样回答的。然后,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情况概括寓言故事的寓意,并加以阐述,明白寓言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我们应该汲取哪些教训。借助一步步的引导,使得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寓言中的哲理,从而推动他们思考能力、思维能力及处理问题能力的不断提高。
四、联系生活,促使学生更好合理应用
寓言故事借物喻人、以小言大、说古比今等方式揭示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很多小学生通过会将寓言故事中的讽喻对象看到故事中形象本身,而非具有类似情况的一类人或物,这就使得他们的学习活动无法脱离客观形象,只把理解范围局限在特殊的、个性化的事物上,存在就事论事的情况。为帮助小学生突破思维与知识水平的局限,语文教师在日常的寓言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明确寓言这一个性化文体的特点,让他们了解寓言的讽喻所在及针砭所指。尤其应在引导与启发学生形象感知的前提下,将寓言故事中的事物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大胆类比想象,找出一些和寓言中有类似点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概况与归纳其中蕴含的道理,以便更加深刻地掌握其中蕴含的大智慧、大道理。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二年级下册中《揠苗助长》这一寓言故事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是不是有很多类似的急于求成的事件?自己有没有出现过类似错误?有错误认知的时候有没有乐意接受他人意见?最后结果如何?你经历或听说过的事情和该寓言故事的相似点在哪里?我们应该从中得到什么教训?借助举一反三的模式,让学生在逐层深入的思考中,对寓言故事的哲理与智慧有更为透彻的领悟。
总之,寓言故事不仅具有生动的情节,而且蕴含有丰富的智慧,可以小见大,让学生的思想受到启迪,从而受到一定的教育。因此,教师应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创新与探究教学策略,以便为学生理解能力、学以致用能力的提升创造条件,最终充分发挥寓言故事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天文.小学寓言教学误区的分析与思考[J].语文天地,2017(09):22.
[2]张小霞.“启发式”教学助推寓言教学高效课堂[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05):53.
[3]黄小嫘.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操作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17(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