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敏
摘要: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基于该视角提升大学生积极情绪培养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探讨了几点提升大学生积极情绪培养能力的对策,旨在更好的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积极情绪;培养;对策
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领域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业内研究人员的重视。作为人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积极心理学以人类的健康幸福为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在构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业内针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积极的情绪和体验、人格特质以及组织系统等方面,其研究方法以实证研究为主,比如实验法、调查法等等。随着神经心理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积极心理学有望成为心理学理论新的增长点。众所周知,人类的情绪是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据统计,大学生因情绪控制不当造成的伤害事件时有发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大部分高校忽视了对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因此如何加强大学生情绪管理,尤其是积极情绪的培养和塑造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开展了大学生积极情绪培养对策分析,旨在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提升大学生积极情绪培养能力的重要性
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情绪效用,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增加学习动力、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促进大学生成长有重要的作用,详细如下。
首先,充分发挥积极情绪作用,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根据一项关于修女的研究结果显示,积极面对生活的修女与消极的修女相比,寿命更长。从这个著名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人的身体机能发育,进而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对于大学生来说,充分发挥积极情绪的效用,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态度,最终确保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其次,充分发挥积极情绪的作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有研究统计显示,情绪对于学习效果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潜能和学习兴趣,通过摸索新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果;反之消极悲观的情绪对会学习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加强大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第三,充分发挥积极情绪的作用,有助于大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日常交往中,人们的表情比语言更具有信息冲击力。因此,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借助表情的表现形式可以向人们展示自己的内心意愿。热情、积极、乐观、包容的情绪有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反之消极、负面、嫉妒的情绪则会成为良好人际关系的障碍。因此大学生需要充分发挥积极情绪的正面作用,为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
第四,充分发挥积极情绪的作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所谓的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籍班杜拉提出的,指的是人们对自身能力的预判,这种预判结果会对后续应对行为产生影响。一旦判断结果正确,会产生推动效应,人们会更倾向于做这件事,反之当判断结果失败时,人们往往会选择放弃或者躲避该事情。从这个角度来看,充分发挥积极情绪的作用,可以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能够选择积极、乐观的态度和方式去解决。如果成功解决问题,会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提升自我效能感。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提升大学生积极情绪培养能力的对策探讨
从上文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情绪效用,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人格塑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的提升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下文探讨了几点提升大学生积极情绪培养能力的对策,如合理的表达情绪、科学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学会分享品味、注重教师的积极引导等,详细如下。
首先,注重情绪的合理表达。如何合理的表达情绪,能够拿捏的恰到好处,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对于大学生来说,需要学会如何有效的避免“踢猫效应”的负面影响。所谓的“踢猫效应”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负面情绪的连锁反应。该效应起源于如下的小典故:一位老板批评了公司内的职员,这个职员内心觉得委屈回家后批评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受到批评后就踹了家里的猫来泄气,猫为了躲避孩子的发泄逃到街道上,正巧遇到一辆行驶的卡车,卡车司机为了躲避慌乱逃窜的猫,不小心撞到了路边等车的老板。从这个典故中可以看出,生活中的人们在受到委屈的时候,常常会选择找人发泄怨气,而不是静下心来思考为什么受到批评。对于当下的大学生来说,需要学会把控消极情绪,避免“踢猫效应”,在遇到委屈或者困难时选择合适的情绪表达方式和宣泄渠道,避免出现恶性循环。从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角度来说,注重情绪的合理表达时,是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网的基础。
其次,科学的应用合理情绪疗法。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提出了合理情绪疗法,该疗法注重人的认知、情绪与行为三者之间的相关作用关系,尤其是认知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埃利斯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于人经历的某种事件而产生的不同看法所引起的,其中不合理的信念常随负面情绪而表达。不合理的信念多呈现出如下三个特点:一是绝对化要求。这种要求指的是人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过于主观化,对于可能发生的时间常表达为必须等绝对化的词语。二是过分概括化,这种考虑问题的方式强调以偏概全。三是糟糕至极,指的是认为一件不好的事发生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的。事实上,我们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非理性信念的影响。对于大学生来说,应该学会做情绪的主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被消极情绪所控制,学会用科学的方法以及合理的理念调控自己的情绪。
第三,学会分享,学会品味。著名心理学家弗瑞德从心理学的角度定义了品味的概念,并将其与“应对”进行对比分析。心理学上的“应对”指的是人们在面对问题、产生负面情绪时,会采取多种方式“应对”负面情绪,并最大化减少这种情绪对我们的影响。与之相对应,“品味”则是另外的一种解决方式,所谓品味指的是人们主动感受愉悦并延长这种感受。据研究发现,注重品味的人,在生活中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较高,因此,大学生应该学会用品味的态度去感悟生活。为了学会更好的品味生活,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尝试与其他人分享,尤其是与朋友、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这个传递快乐的过程也是再次感受愉悦的过程。二是记忆重建。可以通过拍摄照片等方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以及愉悦经历。比如与同事或者亲人外出游玩时,将快乐的瞬间定格为照片,在日后回忆时,可以进一步延长愉快的感受。三是学会自我鼓励。当自己取得小小的突破或者成绩时,发自内心的鼓励自己、恭喜自己,提升自己的信心。四是加深理解,关注细节。对于经历中的某些细节,学会用心感受,并把这些细节与朋友分享,进一步延长愉悦的感受。五是投入。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能体验到生活中的愉悦和喜悦,但是难点在于如何将品味快乐培养成为一种习惯。
第四,注重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近年来,“以人为本”的教育里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师生之间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引发作用,对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在培养大学生积极情绪方面的效用,要求教师本身需要具有较好的情绪控制作用,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师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调节情绪,通过言传身教,为学生建立积极的情绪导向,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引导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注意避免出现前文所述的“踢猫效应”,切勿将消极、负面情绪传递给学生。此外,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感受,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思考学生的内心需求,为进一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开展教学工作,可以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第五,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中,积极的组织系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来说,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培养学生积极情绪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需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正向作用,通过营造积极和谐的文化氛围,为学生创造优越的环境。比如,通过前期调研,明确大学生的成长需求,通过开展形形色色的校园文化生活,加强大學生在各项活动中的积极情感,进而提升大学生的正面积极情绪。
三、小结
为避免大学生因情绪控制不当造成的伤害事件,高校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情绪效用,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增加学习动力、构建良好的人家关系,对于促进大学生成长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提升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探讨了几点提升大学生积极情绪培养能力的对策:注重情绪的合理表达,积极构建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网络;科学的应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思维方式;学会品味,通过分享、记忆重建、自我鼓励、加深理解等方式养成品味快乐的习惯,最大程度的减少负面情绪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通过言传身教,为学生建立积极的情绪导向,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引导学生;需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正向作用,通过营造积极和谐的文化氛围,为学生创造优越的环境。总体来说,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助力大学生成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