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庆
[摘 要:在担任班主任以来,耳闻目睹或者亲身经历很多学生跟老师顶撞的事件,甚至网络上屡屡报道某某学生刺死班主任云云。很多都来源于与学生沟通的障碍。所以,我们需要思索如何与学生和谐而又有效地谈话。如何有效地做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而又不与其发生冲突,这里谈点我的小小的体会。
关键词:班主任;谈话;初探]
一、谈话前要有准备
找学生谈话,不能心血来潮,随心所欲,毫无准备。要确实谈话的对象,要真正了解谈话对象。“知彼知已,百战不殆”。谈话前认真做好调研工作,要对谈话对象的思想、心理、问题的原因以及社会、家庭、学习生活环境等,要做到心中有数。根据“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理,制订谈话方案,选择最好的谈话方法。
二、把握谈话的时机,精心选择谈话的时间、地点及场合
捕捉谈话时机,把握谈话火候,谈话效果将事半功倍。一般情况下,当学生知错认错,试图改变,需要帮助时,当犯了错误,已经自责,需要谅解时,当骤遭不幸,悲痛万分,需要安慰时,当内心抑郁,愁绪满怀,需要排遣时,当取得成绩,满心欢喜,需要认同时,当遇到麻烦,筹莫展,需要指点时,均是与学生谈话的最佳时机。过早,时机不成熟,“话不投机半句多”;过迟,事过境迁或事态已扩大,于事无补,悔之晚矣。
三、谈话要有明确的目标
找学生谈话,要有明确的谈话主题,即要明确谈什么问题,在到什么目的。找学生谈话,谈话的目标要尽量集中,内容要围绕主题进行,时间不可拉得太长,否则容易引起学生厌倦。要适可而止,让学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样的谈话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要遵循谈话的原则
找学生谈话不仅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也是一种思想教育的工作方法,需要遵循学生思想活动规律,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真诚原则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班主任要真心诚意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做到以情感人,惟有真心才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才能与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交流,心理上有了沟通,心灵上引起共鸣,学生才能敝开心扉,将内心坦露无遗。在谈话过程中,如果班主任带有厌恶的情绪,甚至皱一皱眉,有一点走神,学生都会敏锐地觉察到。若让学生产生一种被轻视、被愚弄的愤怒,就会引起师生间的树立情绪,影响谈话效果。
(二)尊重原则
找学生谈话时,要态度和蔼,给对方以亲切感、实在感,要倾听对方的诉说,让对方把心中的体验、感受、困惑、疙瘩、怒气、忧愁尽情地倾述出来;不要随意打断对方的话语,要与人为善,正面引导,鼓励帮助;不要高声训斥,挖苦讽剌,话难听、脸难看。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这样学生才会为之倾心,与之交心。
(三)差异原则
找学生谈话的方式要因人而异,因事施法,不可千人一面。要根据对方的性别、年龄、性格特征、情绪心态,根据谈话的内容、主题、环境等诸多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同学是直性子,性情豪爽,谈话就要开门见山。有的同学自尊心较强,谈话要就应含蓄一些,旁敲侧击,不要硬把一层“窗户纸”捅破,对方接受不了。
五、要运用一定的谈话技巧
谈话是一门综合艺术,它要求班主任有较高的思想修养、道德水准和心理素质,还要有广博的学识,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經济学、信息学、美学等综合知识,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灵活运用谈话的技巧,这样,与学生谈话时才能应对自如,游刃有余。
(一)方式技巧
1.循循善诱。交谈中可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诱导,或叙经历、谈感受,或树观点、辨是非,或引典设喻、寓理于情、情理交融,做到忠言顺耳,使学生心悦诚服。如有学生问:“早恋在中专生中普遍存在,老师你怎么看呢?”班主任打了一个比方,他说:“大家都才十八九岁,产生恋情是正常的,但过早恋爱我不赞成。大家想想。葡萄还小的时候,摘下来吃,那是什么滋味?是酸的!而当它长熟了呢?那是什么滋味?是甜的!恋爱不也是这样吗?等大家各方面都成熟了再恋爱,岂不更好?”这样的回答学生都比较容易接受,觉得教育者既是良师又是益友,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之功效。
2.目标激励。对鼓励进步的谈话对象,要帮助其设立恰到好处的奋斗目标,并激励其努力拼搏,不断进取,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生活、学习中的目标。
3.理解安慰。对遭受挫折、打击,或非主观原因成绩骤然下降的学生,一方面要体贴安慰,表示理解,帮助抚平其心灵的创伤,另一方面要帮助其分析原因,使其尽快走出低谷。
(二)言语技巧
1.有理有据。谈话时始终要把握不容置疑的道理,要运用恰当的说理方法,观点鲜明,论证有力,所涉事实要有理有据、准确无误。
2.有节有度。话语要注意分寸,适可而止,批评不可把对方说昨一无是处,弄得对方垂头丧气,毫无自信。表扬不可把对方说得完美无缺,吹得对方头脑发昏,得意忘形。同时,话语要做到散而不乱、活而有度、张弛相间、刚柔相济、进退有序。
(三)情态技巧
1.表情亲切。谈话时表情要友善、亲切,目光温和,充满爱心,不可面若冰霜,也不可嬉皮笑脸。
2.手势得当。谈话时要根据话语内容辅以必要的手势,以便于沟通情感,体现言语意图,但手势不宜过于频繁,幅度不宜过大,不宜手舞足蹈,不可翘脚架腿。
3.语调适度。谈话时要随着情绪和气氛变化,采用适当的语调,或轻或重,或缓或急,或大或小,或高或低,以更好地传递思想感情,增强表达效果。
只有重视与学生谈话的技巧和艺术性,才能和学生愉快、成功地谈话,从而把学生培养成品行端正、情操高尚的人。
参考文献
[1]张友军.走出班级管理的几个误区[J].教学与管理,2002(2).
[2]麦志强.论班主任工作系统的结构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1).
[3]尚继武,刘燕.班主任工作方式简单化成因及解决初探,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