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辅导员思政教育话语优化策略分析

2019-09-10 07:22陈雪冯予婧张燕
高教学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

陈雪 冯予婧 张燕

摘  要: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广域性发展重构了高校思政政治教育话语的语境,冲击和挤压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权力空间。文章结合教育国际化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出国际化进程中文化对比、师生对比、中西学生工作对比对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影响和挑战,提出辅导员应提高理论和学术水平,加强多角色话语整合能力,提升国际化视野,优化话语策略。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角色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3-0014-03

Abstract: The extensive regionaldevelopment brought by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has reconstructedthe discourse contex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has impactedand squeezed the power space of relevant education discourse. Based on the demands of the educationinternationalization onto the talents train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influenc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cultural contrast, teacher-student contrastand contrast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students on the counselors'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ourse. This paper also maintains that counselorsshould improve their theoretical and academic level, strengthen multi-rolediscourse integration ability, enhance their international visions andoptimize discourse strategies.

Keywords: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ducation discourse; role integration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广域性发展重构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语境,使得高校师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受到全球性话语强大渗透性和西方话语霸权的冲击和影响,也使得思政政治教育话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空间上的挤压。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体之一,要研究国际化给思政话语权带来的影响及深层原因,优化话语策略。

一、教育国际化对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话语的新要求

(一)话语对象上:国际化体验越来越丰富,思想倾向多元的学生

在话语对象上,教育国际化给大学生带来丰富的国际化体验,全英语课程与学术研讨,海外游学,海外实习与志愿者活动,国际组织见习、任职,与海归或外籍人员共同学习生活的深度交流等,使学生接收到海量信息和观念碰撞,思想倾向多元。辅导员不能延用缺乏国际化视野、既定不变的话语体系来影响变化中的对象。

(二)教育目标上:培养在正确价值观指引下,具有国际视野、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高素质人才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开放的发展环境和全球性的交流碰撞建构新的培养观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理念及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國际比较。”《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三)话语表达上:用有力的教育解释话语指导学生整合国际化进程中受到的思想冲击

西方的思潮和价值观正通过各种隐性的方式逐渐渗透和解构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淡化”和“失语”的危机。西方鼓吹的观点是,中国高等教育强调意识形态课程,限制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学术自由。而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富有批判精神和追求话语平权却又缺乏系统性思考的大学生,极易受到这种观点的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加强话语的国际表达,克服意图明显的灌输式话语,指导学生兼收并蓄,在一元价值的指导下整合各种文化、思想上的新观点,以开放的心态和坚定的立场参与国际竞争合作。

二、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中西“文化势差”对思政教育话语的挑战

除了国际化办学方式的不断发展带来的师资、学生的大规模流动,教育要素的国际间流动方式还包括英语在全世界作为教研语言的使用,学科学术的跨境传播等。要素流动中的中西“文化势差”,对辅导员思政话语权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法国学者福柯认为,知识在建构中形成权力:“学校等教育系统承担着把‘知识’变成‘共识’,把‘共识’变成‘常识’,并通过这种日用不知的常识构成控制的权力。”[1]话语不仅仅是一种交流的语言符号,更是一种权力的工具。高校是知识集中传播的场所,这种知识-共识-常识的转换更加自然,由此也成话语权争夺的集中场域。

(一)学科教育中自然生成的学术话语使话语权力生成自然化

教育国际化使高校师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大大拓展, “新”思想得以入侵,瓦解了一种思想作为知识的唯一性。多元社会思想必然需要依靠自我更新抢占思想阵地,而由特定的学术概念、价值判断和逻辑推理构成的学术话语,其生产以思想争鸣和学术交流为载体渗透意识形态,其创新性要求使得学术话语的生产与表达总是“标新立异”。而在高校的社会关系场域中,学术话语所建构利益关系和权力关系使得话语权力生成自然化。

西方学术及思想在高校“大放异彩”,在一定程度上抢占了马克思主義的学术阵地和思想阵地,冲击了原有的主导意识形态对社会生活的主导权和对社会现实的解释权。尤其是与意识形态紧密联系的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等),被理性化和公众化的经典知识,作为公开的教育材料,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大学生的专业思维和思想,进而使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念趋于西方化。

(二)英语的文化语言优势导致的信息强权化

英语在全世界作为教研和学术语言的使用,使我们难以在国家民族话语上掌握积极主动权。高校英语教材的使用、全英语授课、主流学术期刊需用英语投稿……英语的语言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信息的强权化,西方的思潮与价值观得以用大学生“听得懂”的语言传播。而与此相对,思政教育话语的国际化表达,仅从语言工具上来说,已经处于弱势地位。

(三)各种国际体验导致大学生认知的混乱化

教育国际化的深化发展使高校学生国际体验的形式和机会大幅增加。因短期游学、学习、实习、志愿者走出国门的大学生在缺乏正确思想引导情况下,被西方的生活方式、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吸引加剧行为品质的私向化。青年大学生出于价值观认同确立的关键时期,国际化带来的多元“话语”“声音”和意识形态使他们未能内化建立起相对稳定的“价值共同体”,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易动摇、不坚定,看起来似乎掌握了部分话语权,但是话语表达方式和内容经常游移不定、前后不符,话语不能产生强大的权利。但他们往往又有追求话语“平权”的强烈诉求,在价值观体系不稳定的情况下,要么成为非主流话语的跟随者,要么成为主流话语的恶意否定者。

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辅导员教育话语失语、失效消解思政教育的时效性

(一)国际化背景下师生知识对比的造成的文化失语

以学生为参照,辅导员的国际化体验有限,没有出国经历,或者出国经历少、距离近、时间短。大多数辅导员对于自己的国际化视野与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缺乏自信。同时,辅导员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辅导员的国际化体验与认知能力有限,面对学生在国际化体验中遇到的困惑,以及语言的强权化挑战,难免会面临着失语问题。

(二)中西对比消解辅导员对职业核心功能定位引起角色失语

在学生事务管理的研究与实践方面,西方起步较早并且分工专业。辅导员在进行中西比较研究学习时,会因为西方学生工作专业化及分工的明确性对自身职业功能定位产生困惑。有学者研究指出,在教育话语世界里,主要有三类话语系统:行政管理者的权势话语,研究者的理性话语,实践教育者——教师的个人话语。[2]辅导员承担了多重身份和角色,从事课程讲授与学科研究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负责党团建设、第二课堂引领的管理者,学生事务性工作的服务者。虽然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教育需要与具体的管理工作相结合,但工作的琐碎化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辅导员的精力,消耗了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导致其无法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抽身出来走专业化的道路,角色被定位为“行政服务人员”,而不是具有思想引领和教育作用的教育者。辅导员话语学术性话语不严谨、实践性话语融合不好、权威形象树立不起来,多重角色下的话语整合乏力,造成了角色性失语。尤其在中西对比中,辅导员对自身职业认同感降低,工作态度消极,在高校的话语体系中逐渐沦为沉默的“失语者”。

四、国际化背景下辅导员话语优化路径分析

教育国际化使得辅导员的话语实施对象,面临的语境、话语表达内容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辅导员思政教育话语面临语境复杂、话语理念和内容的国际性滞后、多重角色下话语整合乏力的困境。而这些困境,除了内外语境变化引起或制度性安排导致的,自身本领不足、底气不够导致的话语有效性不足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提升学术水平,加强研究应用,坚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国际自信

国际视野是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和思考问题的重要方式方法,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重要遵循。[3]要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使学生在国际化的冲击下正确处理好“一元”与“多元”、价值观碰撞与异质文化交融、本土化过滤与国际化互融的多重关系[4],需要辅导员群体具有坚定的价值观念,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信,才能掌握话语权,理直气壮的开展价值观教育。

在前文的分析中我们指出,辅导员思政教育话语权一方面是因为自身的理论储备不足,往往照本宣科或是就事论事,“意图性明显”,理论性、解释性、针对性不足,缺乏对话语内在逻辑和话语结构的把握,缺乏理论高度和内容深度。只有辅导员自身把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学习到位,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研究到位,才能建立起有高度的话语内涵、权威的语气、自信的底气,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回应学生价值观混淆的质疑和困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另一方面,应对制度设置带来的辅导员多重角色话语的整合问题,以及中西对比中辅导员对自身职业认同弱化主动放弃话语权的问题,提升理论研究和实践,找到学科支撑、提升学术话语权也是促进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善于发声、敢于运用话语权的有效保障。

(二)提升观念、意识上的国际化以适应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要求

青年大学生思维活跃,反权威、去严肃化、去中心化的话语权诉求强烈,在国际化体验中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对辅导员“话语意图明显”、“单调、刻板”的理论说教、“煽情浮夸、歌功颂德”的宣传冷感、排斥。面对这种情况,辅导员应注意加强与异质文化的对话,查找对比自身优势与不足。要研究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和“渗透式”、“隐蔽式”的间接教育方式,研究怎样使话语实施对象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受到话语的影响。国外的思想政治教育隐藏在“公民教育”、“社会学科”教育、大众传媒和文化娱乐作品“政治正确”的输出中,是一个全社会合力打造的全方位系统。辅导员群体虽然不能单独完成话语输出的系统性构建,但能够借鉴这个系统鼓励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适应,以及话语回归“生活世界”的发展取向。

一些非政府组织及基金会在華设立的分支机构各类海外游学、海外实习、公益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调查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群体参与其中。排除为申请到留学和就业机会的利益动机,参加这些项目的学生普遍反映这种海外体验开拓了视野、感受到了文化震撼、启蒙了自己作为世界公民的意识、唤醒了自己对减贫、环保、人权等国际性问题的关注与思考。比较好的一方面是学生萌发了“展现中国青年该有的精神面貌”的意识,但部分学生是在价值观内核受到“震撼”以后,因缺乏深入的对比与正确的引导,将自己抽离出来,以旁观者的角度急于表达、急于批判,否定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应在帮助学生拓展国际化发展视野的同时,引导学生加深国际对比与理解,不仅关注现象差异也要能认识到深层次原因。通过有针对性、接地气的话题选择与话题预设,改变灌输说教的单项话语输出,而是引导学生思考,乐于与辅导员对话,在话语碰撞中激发对深层次问题的理解。

在对大学生的生涯规划进行国际化引导,建构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化其中。例如,对于学生国际企业就职、海外见习、国际组织见习等体验,家国情怀与职业伦理的两难问题如何取舍,就是辅导员应当去做的话语储备。当然,这些话语的有效把控,也需要辅导员“放得开、守得住”,观念意识上国际化、知识储备不断更新,才能符合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国际化表达技能

马克思在谈到思想和语言之间的关系时指出“从思想世界降到现实世界是最困难的任务之一”,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借助话语表达,所谓“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思想通过词的形式具有自己本身的内容”。[5]思想的表达要借助话语表达,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也提高国际化的表达能力,才能让学生入耳入心。根据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通过境外培训和境内国际学习,提升跨文化交流与理解能力,改进学生工作理念和实际。目前,海外访学研修,国际间的交流和国际会议,为辅导员国际化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平台和资源保障。此外,国际通用语言的运用能力也是增强国际表达和解释能力的方法之一。通过境内培训提高通用语言学习和运用能力,境外培训借鉴学生工作经验的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同时在专项培训中学习话语运用能力。另外,辅导员也要关注和了解国际发展大势,提升话语解释和回应能力。

参考文献:

[1][法]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缨,译.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2:142.

[2]胡福贞.论教师的个人话语权[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3).

[3]吴琼.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245.

[4]蒋英燕.高校辅导员面临的教育国际化挑战及应对策略[J].教育评论,2015(9).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猜你喜欢
教育国际化
理工院校通识课程与学生跨文化竞争力培养探析
浅论江苏省独立学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化高校联盟体系下结构化MOOC框架 
国际化时代下传统文化的教育自觉
以信息化和国际化构建现代终身学习体系
国际教育交流开启文化理解之窗
打造中巴教育文化交流的互动平台
教育国际化中的学生交流
以文化特色吸引国际学生以开放姿态促进教育交流
创建粤港高等教育合作试验新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