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虽远去,精神却永存

2019-09-10 07:22曾蕙心
参花·青春文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闰土水生鲁迅

(一)

鲁迅终于回到了他别了二十余年,相隔二千余里的故乡了。

他曾以为,他的身在他乡流浪。时至今日,他才蓦然发现,最可悲的是,他的心竟在故乡流浪。

物是人非。年少时的“豆腐西施”杨二嫂已然成了自私、尖酸、刻薄的“圆规”;记忆中曾有过一面之缘,那站在深蓝天空与金黄圆月之下、海边瓜地中项带银圈手握钢叉的少年闰土已然沦为面色灰黄、浑身瑟缩而又毕恭毕敬的麻木不仁的石像了。

他惘然、他悲哀、他惆怅、他绝望。

年少之时那五彩缤纷的、在每一个缝隙中都挤满了欢愉的、自然而和谐的时光终将渐行渐远,徒留一个晦暗压抑而充满绝望的成人世界。乡之空间乃是永恒,而时间却已流逝无可挽回。在这双重视角、双重时空、双重笔调、双重情感的演绎与对比之下,怎能不令人惘然悲哀而又惆怅绝望?

令人欣喜的是,在这一片岑寂如暗夜的绝望之中,鲁迅看见了一缕光亮,一丝希望。

那是还未离去便渴望归来的侄儿;那是与宏儿松松爽爽一路出去的闰土之子水生;那是宏儿面对水生之邀时的痴想;那是他之后辈的希望啊。

想到希望,鲁迅忽而感到害怕起来。那些他所谓的希望,不正如香炉和烛台之于闰土,是他自己手制的偶像吗?他是绝不愿宏儿与水生重蹈他与闰土因离乡寻梦与固守根基而背道而驰所造成的隔膜;然他也绝不愿宏儿与水生都如他这般辛苦辗转生活,都如闰土辛苦麻木地生活。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在这荒诞而腐朽的世上,在这风雨飘摇而又疮痍累累的中国大地上,鲁迅悟出生命、人生不过是绝望的轮回罢了。“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鲁迅如是说。他自我经验的有限性,成为他自我怀疑、反抗绝望的逻辑起点了。

于是,他用“走”去反抗绝望。

他离开了故乡,去寻着那一条独属于他的希望之路。

他一直在走着,“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二)

我读着《故乡》,直至文末那句“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便忆起年少懵懂时初读《故乡》与鲁迅之作的模样。不过十岁出头的年纪,印刻于我腦中最深处的,莫过于闰土口中的角鸡、跳鱼儿、贝壳、猹。那时我虽不只在院子里看见高墙上四角的天空,却也对那海边瓜地中诗情画意般的世界充满无限向往。后来,虽不能完全理解“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之意,鲁迅的文章已然成为我作文的常客。再后来,“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成了我内心的真实写照。语文课本里那些鲁迅作品,成了我中学时代的最大梦魇。时至今日,再读鲁迅与《故乡》,我终感到他的伟大,他的不朽,我终品出一番别样的滋味来了。

世代为官之家,忽家道中落,出入于质铺及药店累年,无异于从天堂掉入地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终与山阴朱女士结婚,却一直分居,婚姻生活索然无味;事业有成,功成名就,却与其弟周作人“兄弟失和”,无疑更是雪上加霜。生活本就坎坷,偏偏屋漏偏逢连阴夜雨,封建社会与封建思想虽已没落,却无时无刻不渗透进百姓的生活。从来没有哪位作家像鲁迅一样,如此地嵌入历史,如此地贴近生活。

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而鲁迅,就是那个风雨飘摇、动荡不安时代的“图腾”,是不倒的旗手,是永远的斗士,是横眉冷对、直言正色的“医者”,用笔去医治那个特定时代人们麻木不仁的心。

他是伟大的,亦是孤独的。我们常说一位伟大的人常常会有一个孤独的灵魂,那么鲁迅,就是最好的诠释吧。我们无法接触到鲁迅作品的内核,无法去触碰鲁迅那颗伟大的心,只得在外缘敲敲打打,不得其宗。他在历史中踽踽独行,我们只得仰望他渐行渐远的背影。虽说我们无人不是所谓“历史中间物”,仅仅是历史进化链条的一环,但有些时刻,虽已逝去,却终究会被印刻于史册之上,无法抹去,人们亦无法忘怀。而鲁迅,就是这样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代,挥笔豪迈,想人们不敢想之事,写人们不敢写之物。他以胼手胝足于田间的农人和学识广博的知识分子为题材,用笔直戳人们的脊梁。他去揭示封建社会与封建思想的吃人本质;他去揭示中国人落后的奴性;他去总结辛亥革命的经验训……在人们只去写些无关痛痒之事时,他却偏偏去揭示中国人病态的灵魂:农民的愚昧麻木,知识分子的软弱无奈,吃人与被吃……在他的笔下被剥去层层外衣,鲜血淋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鲁迅伟岸的形象,是在他的笔下,在一笔一画之间被他自己所构建起来的。

但是鲁迅却不仅仅是一位民族的斗士,他也只是阡陌红尘中普通的一份子。他写的既是那个时代,却也是我们每个人。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狂人”,想撕碎这个不公的世界,却囿于种种现实,只得去做一个“阿Q”,佯装欢乐,痛苦并快乐地活着;其实我们也曾是那个“孔乙己”,曾有着去踮起脚尖触碰阳光的梦想,有着改变世界改变生活的梦想,却在岁月的砥砺与洗礼之中,把初心丢弃在来时的路上,徒留区区几句不平的牢骚;其实我们也有着故乡,有着儿时与我们嬉戏玩耍却又渐行渐远的伙伴,却无奈再归来故乡已成他乡,我们的身与心都只得在路上流浪……鲁迅小说中的每个人物,其实都是我们的影子,是我们内心最深处一隅的真实的写照。生而为人,我们会有孤独,有无奈,被局限,被束缚,而鲁迅,都在其小说里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鲁迅是伟大的,却亦是平凡的。他是我们眼中仰望的星辰大海,亦是平凡生活的沧海一粟。

如同鲁迅先生一样,我们都在路上走着,为了去反抗绝望,为了去迎接希望,虽不知何时能实现梦想,却已然在路上……

作者简介:曾蕙心,女,汉族,辽宁大连人,2000年3月生人,现为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记者,爱好文学与写作,曾在《少年大世界》《作文》《当代学生》《学习报》等报刊上发表过多篇作品。

(责任编辑 徐文)

猜你喜欢
闰土水生鲁迅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孔乙己
互助
一个农民的四季
关于《故乡》的闰土人物形象分析
鲁迅作品善良人物的形象分析
阿迅一族
《故乡》的呐喊
乡土知识分子的“归乡”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