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真眼光里的新年

2019-09-10 07:22韩树俊
参花·青春文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报告文学事例树叶

“穿新衣、放鞭炮、有饼吃,可以随心所欲地玩耍。”这就是物资匮乏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孩子们过年简单的快乐、实在的快乐。《躲在门后的新年》以童真的眼光历数那个年代过年时的件件桩桩、枝枝节节——备年货、洗涮扫尘、挑水封井、刮锅底黑垢、扎榕树条掸子、做筐炊饼叶搭饼、围炉祭祖……好一幅雷州乡镇年俗畫卷!

通过孩童的眼光看年俗,是文章的特色之一。通篇用真实朴素的事例构建,用第一人称“我”展开叙述。收压岁钱的秘密,捉迷藏的风波,拾柴、耙树叶的辛苦……所有的事例,都是“我”的亲历、“我”的亲见。捉迷藏套话,听声辨人,丢下弟、妹独自逛街,回家挨揍,弟、妹睡着在床底、柴堆……嬉闹中的欢乐,惩罚中的沉痛,过年扫尘中一出意想不到的插曲,写来委婉、曲折、沉重、真切动人。

虽是叙事散文,人物个性却在事例中得以表现,一个个呼之欲出,这是特色之二。“少年大人”大姐、不会说家乡话的二姐、“家务活做得最多挨骂也是最多”的妹妹、得宠的两个弟弟,以至整天“耍诡计”指挥弟、妹做事的“我”……作者没有特别刻画某个人物,却在叙事中让每个人物个性毕现。

把事例与心理糅合在一起写,逼真、深刻,是本文特色之三。“偷偷地走到门后发呆”,讲故事收钱的害怕与侥幸,守岁到子夜挑最容易的算术题做、挑最容易的字抄写,期望一年学业顺利,这些微妙的心理都表现得很生动。

细节的真实是本文又一个写作上的特色。小时候最爱逛街,没钱买东西又想看看物品的价格过个瘾,过年前常巴结大姐想她给自己做漂亮的新衣服……文中有意义的细节比比皆是。尤为集中的,是写海边耙树叶的辛苦,每次去妈妈会给毎人三五分钱,中午太阳把沙子晒得很烫,光着脚就被烫得很痛,赶不上午前完工得等太阳下山沙子不烫再继续干……细节的真实极尽表现了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姑娘耙树叶的辛苦,也提升了文章主题的深刻性。每次耙树叶能得三五分钱,这是孩童的幸福,为此要付出如此令人心酸的代价,以痛苦写欢乐,读来让人倍觉心酸,细节的真实深深打动了读者。

读过众多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纪念文章,多半只是写四十年中的变化,而乔梅这篇散文,记录的是改革开放前的岁月,提供了一份改革开放前后生活对比、不可多得的生动材料。本文的价值也正在于此。

法国著名文学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枚果子,是一片朦朦胧胧的聪明,一种永不停息的活动,是一股强烈的欲望。”童年的记忆是美好的、独一无二的,更是无可替代的。

讲自编的故事让弟、妹每听一次出二分钱,收尿换钱、海边耙树叶是永不停息的劳作……这个对“钱”有着“强烈的欲望”的“小财迷”,长大后有幸成了成功企业家,还进了清华大学总裁班学习,这虽是题外之话,而这恰恰可视为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个例证。

纯真的童年、难忘的岁月,饱含着快乐、梦想和追求……

作者简介:韩树俊,江苏苏州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苏州高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在《文汇报》《时代报告》《奔流》《青海湖》《西部散文选刊》《散文选刊·原创版》《海外文摘》《中国高新区》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文学评论。曾获全国人文地理散文大赛一等奖、2016中国西部散文排行榜、2018“中国散文年会”散文集类一等奖等多种奖项。长篇报告文学《绣娘的春天》入选2018年江苏省作家协会“重大题材文学作品创作工程”项目。著有散文诗集《姑苏十二娘》《风润江南》、散文集《一条河的思念》、长篇报告文学《卓尔不同——瞿晓铧和他的阿特斯太阳能光伏》。

(责任编辑 徐参文)

猜你喜欢
报告文学事例树叶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树叶的不同称呼
运用对比解构说理文事例论证的密码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例”后有“析”方可取
一片树叶
首届青年报告文学评论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辉煌与重生
专题作文写作中典型事例的选择和运用
开放状态下的书面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