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

2019-09-10 07:22牛省伟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教育措施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

牛省伟

摘要:中等专业学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必须以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建设为目标,积极探索更加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特别是要坚持问题导向,从解决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重点在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夯实文化导向教育机制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推动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关键词: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教育措施

在当前我国高度重视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社会对中等专业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首要的就是要培养出具有较强政治素质、思想素质、职业素质的优秀人才,为我国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专业人才保障。当前,个别中专学校还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上升到战略層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实效性不强,导致学生理论素质不强,不仅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这就需要中专学校从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战略部署人手,将“立德树人”的目标作为重中之重,着眼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力度,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中等专业学校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意义

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贯彻“立德树人”目标的需要。“立德树人”必须把“德”放在首位,而思想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不断优化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特别是要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实现新的更大的突破,进而才能使“立德树人”目标得到有效落实。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只有将实效性作为方向,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步人可持续发展轨道,因而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必须深刻认识到实效性的根本,即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这就需要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强化政治立场,努力通过卓有成效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使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为中专学生学习、就业、创业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中等专业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现状

当前形势下,学校和思想政治教师已经逐步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教育实际情况,也切实加大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力度,在人、财、物等诸多方面给予了保障,这对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向纵深开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社会上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些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但目前仍有个别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实效性,甚至存在形式主义现象。这既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也不利于学生个人未来的发展,需要妥善解决并加以改进。当前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缺乏以人为本

学生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当前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将“人性化”教育和“人本化”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理念,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但从当前一些中专学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看,缺乏以人为本理念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一些中专学校片面强调人的“工具性”,忽视人的“目的性”,因而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不能从每个学生的实际人手,缺乏对学生尊严、情感、个性的尊重,同时也缺乏对学生需求的顾及。尽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比较顺利,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思想政治理论,并没有被调动出学习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滞后,不能做到以人为本,就必然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缺乏融合创新

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教育方法,特别是要在构建融合创新教育模式方面取得突破。尽管绝大多数学校都在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模式,但缺乏融合性的问题仍比较突出,特别是缺乏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学生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有机融合,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性的重要原因和表现。例如,有的中专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过于重视“制度”层面建设,只加强制度教育和制度管理,导致学生被动接受,不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在教育方法上同样缺乏融合性,突出表现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过于单一,没有形成和建立更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性的教育方法。

(三)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缺乏文化导向

由于中等专业学校教育的特殊性,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要目的。如何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所在,这就需要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加强文化教育和引导。但目前绝大多数学校还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导向功能,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发挥更有效的功能,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缺乏引导性、教育性、服务性。例如,一些学校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积极参与实践锻炼,但缺乏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安排,在引导学生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方面做的不到位,忽视了学生对企业文化的学习和感受。再例如,还有一些学校缺乏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渗透,“孝文化”“和文化”“俭文化”“勤文化”等等都没有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当中,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触角延伸不够,必然会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对学生未来走向社会也是极其不利的。

三、提升中等专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措施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引导性以及服务性。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且也有利于推动中专教育体系、教育模式、教育方向的变革。因此,中专学校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着眼于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到中专教育的战略体系当中,不断优化教育体制,积极创新教育机制,努力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更加积极作用。中专学校在未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政治水平、思想境界、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等都得到极大提升。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落实好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情感、尊严,并着力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例如,学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性和引导性作用,建立谈心谈话制度、心理健康辅导制度等等;还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困难学生“发展性帮扶”结合起来,既要“扶贫”,更要“扶智”,学校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勤工俭学”解决自身贫困问题,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服务。

二是构建融合创新教育模式。中等专业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融合教育的重视,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多元化作用。要构建“价值链”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和延展性,特别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学生管理等方面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水平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努力培养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强化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这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所在。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融合创新,改变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育模式,重视学生的感受力和参与度,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成立相关的社团组织,加强自我锻炼;还可以引导学生多参加当地的课外实践活动,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等等,这些都会对提高学生的政治意识和社会能力大有裨益。要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针对性建设,切实加强对学生个体情况的调查和分析,了解真实情况,制定有针对性和靶向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措施,通过“分类教育”的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三是夯实文化导向教育机制。要切实发挥文化的教育功能、引导功能、规范功能,进一步强化中专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导向,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步入创新发展的轨道。在此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培育机制以及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例如,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建立“职业导师制度”,采取“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方式,由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引导和教育;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企业文化教育,使学生深刻领悟企业文化的魅力,加强对企业的了解和认识,进而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另外,要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人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将传统“孝文化”“和文化”“俭文化”“勤文化”列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既可以使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够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提升文化底蕴。

在我国大力加强政治建设的新形势下,提升中专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十分关键。针对当前实际情况,中专学校重点要在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构建融合创新教育模式、夯实文化导向教育机制等诸多方面寻求突破,推动中专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步入科学、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只有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着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化和能效性建设,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猜你喜欢
教育措施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