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效课堂的联系实践

2019-09-10 01:46:09齐怀兵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效课堂

齐怀兵

摘要:当前,大多数人们难以认识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意义,他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用来教育一些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或是只能在特定的心理健康课程中开展。其实不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哪种环境下对哪种学生进行教育都不会降低教学的效率,阻碍学生的发展,反而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打造出高效的课堂。本文主要讲述了在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支撑下,怎样将课堂的教学策略与高效课堂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实现课堂知识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并存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效课堂;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3-0258-01

1.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在20世纪80年代末,心理健康教育才出现在教育的学术界,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取得巨大的进步,成为一种长效教育机制。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它必然會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其继续发展,其中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就是阻碍其发展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1.1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误读

大多数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德育,所以许多学校让一些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经验的政治老师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相似点,但是两者之间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例如,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都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工作,但是心理问题中学生存在的学习压力、交往压力以及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搞小动作等等都不属于德育工作的范畴。因此,德育工作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也不能运用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去解读。

另外,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科,虽然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科学,但是它却不是一门学科,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学科不同。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是不正确的,其一是因为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的结果那个进行科学的测量,其二,心理健康教育比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缓解压力等,是注重实践和行为养成的一门科学事业。

1.2正确认识普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通常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学校对学生开展的一系列系统化、规范化的心理素质训练。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心理层面上保持对客观事物积极的状态,并且能够运用科学的方式合理的调整自己的情绪,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其中理健康教育应该具有以下原则:一是保持其科学性;二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三是分层教学;四是个体与全体相融合;五是口传心授;六是预防、发展、治疗共同进行。其实理健康教育的标准很难去确定,所以也难以衡量理健康教育取得的成效,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将一个人能够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作为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只有真正的认识到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才能够发现理健康教育不一定需要在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进行,也可以在一线教学中实施。

2.牢固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对高效课堂具有促进作用

2.1何谓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就是指课堂教学能够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的这种类型的课堂。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是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使其能够在特定时间内将教学成果最大化。通常情况下,课堂的高效性体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上。因此,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教育的主体地位,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并且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而高效课堂的基本特征可以分为6点,一是科学的进行教学管理;二是精确的设计教学内容;三是高效的教学课堂;四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五是能够做到制定的教学任务;六是周期性的进行评价

2.2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效课堂中的角色

(1)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学理论支持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科学,所以它具备多项心理学理论的支持。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建构主义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由马斯洛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主要包括五层需要理论,这五层分别是生理、安全、社会、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在马斯洛眼中,自我实现者能够保持乐观、敬业的状态,所以他们平易近人,能够接受人人生而平等的价值观。在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中我们可以得知一个心理健全者应该具有的心理状态。

而建构主义心理学在人本心理学上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它主要强调主动性和情境性。另外,它还要求正确的处理好教与学、认知与体验、个人与全体方面之间的关系,所以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创建相应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积极的获取知识,最终使学生在没有建立相应的情境中也能够获取知识。

在20世纪末,Martin E.Seligman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了人的发展潜力和具有的美德。它主要是在多种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是它要求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应该是心理健康的促进者。因此,积极心理学相对于其他心理学来说更为科学、更具有可执行性。而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题可分为三类,分别是积极的体验、个人特质以及社会环境。

(2)在高效课堂中如何贯穿使用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在一线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显得比较矛盾,但是只要老师能够充分的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那么在一线课堂中就可以高效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在心理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堂的组成部分将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为三点。第一点是管理学生的课堂行为;第二点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格;第三点让学生积极的体验教学的过程。这三点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使课堂成为高效课堂。

3.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为了建成高效课堂,需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为了增强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效课堂的联系,首先应该增强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高效课堂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2:24:19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37:54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35:05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1:59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2:46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6:47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