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搭建思考的平台

2019-09-10 01:46:09潘虹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预习思考问题

潘虹

摘要:学习的本质在于思考,从而使原来掌握的知识得以升华,使我们更加深刻地内化知识,懒于思考的大脑是寸草不生的荒漠,如果我们不勤于思考,那我们必将一无所获。

关键词:思考;预习;问题;实验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3-0253-01

帕斯卡尔曾说过“人是有思想的韦草”,我们与其他生物相比的高贵之处在于我们会思考,我们有思想。思考很简单也很平凡,一个苹果使牛顿思考了,万有引力由此被发现;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加热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引起了舍勒、戴维等化学家的思考,最后确定为氯气;可见,有了对事物的思考才能有所创新,才能走在他人的前面。

1.预习中引发的思考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习尤其如此。课堂上学习新知识要用到旧知识,也可以说,要用到很多以前学过的储备在头脑中的知识,每上一节新课我们都会发现,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新知识,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预习《元素周期律》中同周期元素(Na、Mg、AI)性质的递变规律,发现Na与H2O能剧烈反应并生成NaOH和H2,Mg与冷水几乎不反应,与沸水反应生成Mg(OH)2和H2,初中就学过,Mg(OH)2是白色沉淀,也就是说,反应中会有沉淀生成。但是在课堂实验中发现,Mg与沸水反应并没有生成白色沉淀,而且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显红色,依然说明溶液显碱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反应温度较高,Mg(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其次,生成Mg(OH)2的量较少,因而没有白色沉淀生成。正因为课前做好了预习工作,课堂中出现与理论不符的现象才会不慌不忙,从容的选择应对的办法,分析其中的原理,开拓学生的思路。

2.问题式的思考起点

问题教学法就是将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引导学生对知识进一步认识与深化。通常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灌输给学生的知识,学生可能很快就会忘记;但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究,则能加强印象,将知识内化于心。

如:《盐类水解》教学中,我会习惯性的使用实验(测量几种不同类盐的PH)作为引入,得出“谁强显谁性,谁弱谁水解,越弱越水解”等规律,让学生进行记忆和简单应用。后来慢慢发现,学生对盐类水解的本质认识比较肤浅,对水电离出离子浓度的计算、质子守恒等问题无从下手,缺乏思路和方法。因此,需要改变盐类水解本质的讲解策略,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为此,我重新设计了这节课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起点,为学生搭建一个思考的平台,让学生能明白,水的电离平衡的移动才是盐类水解的核心知识。

(1)铁盐(如:FeCI3)是常见的净水剂,FeCI3净水的原理是什么?(Fe(OH)3胶体的吸附性)

(2)FeCI3溶液中是否存在Fe(OH)3胶体呢?请用实验证明。(丁达尔效应)

(3)FeCI3溶液中不存在Fe(OH)3胶体,是不是表示溶液中不存在Fe(OH)3微粒呢?(净水原理与盐类水解矛盾情境)

(4)如果FeCI3溶液中存在Fe(OH)3,应是哪些微粒间的反应生成的;这些微粒分别来自于哪些物质;这些微粒结合后会对水溶液有何影响。(FeCI3电离得到Fe,H2O电离得到H,二者结合为Fe(OH)3;结合后,OH浓度降低,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测量FeCI3溶液的PH,溶液显酸性。)

该设计从生活中的净水原理与溶液中不存在Fe(OH)3胶体的矛盾情境人手,四个问题环环相扣,初步建立起盐类水解的概念,总结出盐溶液的酸碱性是盐溶液中的离子水解后对水的电离平衡产生影响的结果。

3.实验教学中引发的思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同时也是化学教学的基本手段。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方法,同时也可以以实验为基础,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通过实验中的细节的观察,以此我跳板,探索创新实验。

如: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中关于浓硫酸与蔗糖的反应,基于浓硫酸使小木条、纸片脱水的实验,学生可以想到,蔗糖变黑为c(碳),是浓硫酸的脱水性,但是,为什么会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呢,这种气体是什么,有没有危害?由该实验引发了一些列的疑问,老师成功的将橄榄枝抛给了学生,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中的缘由。

学生从元素化合物的角度出发分析该实验现象,小组讨论之后,得出了结论,c(碳)与浓硫酸继续反应,生成了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SO2,该气体会污染空气,不能在敞口容器中进行,需要考虑尾气处理。学生进过一番讨论,考虑到演示实验要简便易行,既能清晰的看到实验现象,又能大量吸收反應生成的SO2气体,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基于实验现象,为学生搭建思考的平台,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化学的乐趣,寓教于乐中掌握化学知识,增强学习化学的热情。

总之,学习与思考二者必须结合起来,不可偏废,单思不学,会变成空想妄想,单学不思又会变成书呆子,只有善于思考的人才能在书海里尽情邀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无尽欢畅。

猜你喜欢
预习思考问题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20:33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2:21:23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35:59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0:24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环球时报(2016-07-15)2016-07-15 13:42:04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环球时报(2016-03-09)2016-03-09 09:10:24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南方周末(2015-05-07)2015-05-07 04:39:36